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传媒-> 传媒人物->

张宇珺:央视新春问“家风"引领弘扬核心价值观

来源:中国记协 发布时间:2015-11-09 15:42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2014年春节,央视推出了一个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让国人在“家”的概念最为浓烈的春节,在与家人朋友难得的团聚中,重提一回“家风”,一起好好地想一想“家风是什么?”这个话题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在网络上、在媒体同行中引发强烈共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团圆宴上的一个“热词”,引发了全社会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

  家风源起:连通“天线”与“地线”

  “家风”这个话题不是空穴来风。这个话题的成功在于打通了两个场、接通了两条线。一条是天线:中央关心什么?决策层的注意力在哪里?另一条是地线:民众的感受是什么?社会人心的痛点、共鸣点在哪里?

  去年年初,我们注意到:总书记在全国妇联会上,大段讲到家风,提到:妇联要把家庭搞好。特别是讲到一些领导出问题,跟家里风气乌烟瘴气有很大关系。“天线”上,把家风、党风、政风联系在一起谈。从“地线”来说,有人感叹“家风”这个词已经很久没人提了,家风何以变得陌生本身就值得思考。当接通人心的痛点、共鸣点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家风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精神源头。重提家风有意思、也有意义,是执政党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之所以瞄准春节发起这个议题,因为时机也很重要。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时候,让国人重新思考家风,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传统,可以更好地让这个话题得到发酵,唤回它、唤醒它。所以,“家风”这个话题同时接通了“天线”与“地线”,还找准了时机来发问,才能在公共舆论场上引发连锁效应。

  深入基层:体会温度 把握尺度

  从去年的大年初一到初八,我们的《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连续播出了8天。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的朴实,江南人的勤勉,台湾人的传统淳厚,海外游子的血脉传承。普通百姓的回答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们的一百多路记者,在海内外展开调查,从农民到白领,从老人到孩子,从农民工到两院院士、文化大家,一共采访了4000多人,是40:1的片比,相当于屏幕上的每个人,平均是从40个采访对象中精选出来的。

  有专家评价:记者这样俯下身子,肯下功夫,直接探询民心的报道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太少了。而百姓的生活乃至他们的心声朴实真诚、丰富多彩、直达本质。这是任何专家学者、权威官员的概括总结都望尘莫及的。

  议题设置拼好两个场:立场和现场

  有人说,从幸福到爱国到家风,是央视屡屡发出的“国问”。议题设置是媒体的基本功,也是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拼的就是两个场:立场和现场。主流媒体要有效引导舆论,就要努力深入到自媒体的舆论场上,而且不怕发生碰撞。海采这样的节目丰富了主流媒体表达立场的方式。然而,拼好我们的主流立场,并不是追求最猛烈的碰撞,以图一时之痛快;也不是去迎合讨好,去图一时之掌声。我们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越来越有路径上的自信,主流媒体在进入公共舆论场时,要捕捉到准确时机,设置好接地气的话题,才能做到精准切入。

  作家王蒙在看了“家风”节目后说:在当下社会,都痛感到一个问题,就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个人的道德规范有点放松,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中国老百姓自己心中还是有一把尺的,逐渐地建立起一个人们能自觉接受的道德规范,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是媒体该干的事儿。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