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文化->

打造现代城市文化“金名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12 11:01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从北京到上海,从杭州到广州……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京津冀到中原、成渝……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城市星罗棋布,城市群如同串串珍珠,交相辉映。

  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化进程中崛起的一大批城市和国家规划建设的多个城市群,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在空间上的最集中反映。

  如今,随着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些走在发展前列的城市和城市群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根基的品牌建设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规划上逐渐着墨于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从世界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来看,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对提升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关注城市文化建设”相关报道,对该问题予以关注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城市及城市群文化发展及文化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

  ——编 者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天津的曲艺和民俗文化、广州的岭南特色建筑……提及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仅国人耳熟能详,也成为这些城市享誉国际的“文化名片”。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治理水平的提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要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升级的内在持久驱动力。

  让市民享受文化、创造文化

  杨旭是个北京小伙子。除了工作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待在书店里。前几年,实体书店的发展一度路遇坎坷,而如今,不少城市都将鼓励实体书店经营放到了城市发展的规划里,许多书店都成了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标。

  赵亮是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教师。每逢周末,她最大的消遣便是带着家人流连于各大剧院、展览馆。与她一样,过一个“文化味儿”的周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年轻人的选择。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市生活和谐宜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之一。

  “‘人’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市民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者和创造者。”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新鑫说。

  世界城市日曾经提出一个基本理念——“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杨越明认为,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文化的发展,最终落点是人。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实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从而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费每年均以两位数百分比同比增长。2016年,国家共投入770.69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同比增长12.8%,全国共拥有公共图书馆3153个。尤其随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

  要让城镇居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进一步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水平也须进一步提升。当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市场较为发达的城市,看演出、看电影、看展览,都已成为市民日常的文化消费需求。“从硬件设施与内容供给来看,无论剧场、电影院、展览馆,不少城市都已不逊于世界一流水准。下一步,解决如何提供更高质量文化消费服务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重点。”杨越明认为,解决国家级演出场馆分布不均衡、实体阅读空间不足、高品质展览开放时段有限引发人多拥挤等问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避免“千城一面”,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北京的厚重与大气、上海的包容与活力、杭州的精致与秀美……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城市相对较高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内地人“孔雀东南飞”的决定性因素。而如今,城市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人们在选择就业和生活所在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当前,不少城市管理者都意识到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北京为例,长城文化带暗藏八百烽燧名关险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山奇寺幽园林荟萃,大运河文化带为千古漕运水系文脉,三者承载着北京“刚柔相济、山水相依”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历史,是北京文化的精髓和象征。近年来,“一城三带”成为北京文化品牌建设的抓手。

  “一城三带都可以挖掘出非常优质的内容,可以将其品牌化,并打造出一个个落地产品,通过社群化营销推广,吸引群体加入其中,打造不同的圈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刘新鑫说。

  再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创50条”的发展落地,经过努力,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当然,部分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照搬照抄,脱离实际,使得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千城一面”,缺乏个性文化特征的现象也须引起重视。

  “品牌竞争的实质是差异化竞争,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的实质就是要提炼出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特点要素。这个提炼的过程也是对城市文化提纯的过程。”刘新鑫说,无论是遵照城市原有文化特色构建起来的城市品牌,还是依据城市发展现状和需求构建出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城市品牌,其现实目的都是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增强城市内部居民的荣誉感,通过文化的吸引力增强城市外部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来满足人们对城市不同的诉求和需求。

  “国际上有很多例子:提起爱丁堡,人们会想起爱丁堡艺术节;提起巴黎,人们会想起巴黎时装周……现在在国内,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海国际电影节、乌镇戏剧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声望。如何提升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这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杨越明表示。

  以文化提升吸引力和归属感

  环顾当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不断发展和扩大,逐渐面临环境、人口等多重因素的压力,如何探索出一条高效集约的城市治理之路则显得尤为紧迫。与此同时,对于更多发展相对落后或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城市来说,如何通过提升城市治理水准和文化身份认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刘新鑫认为,通过提升文化生活水准、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城市精神,应成为下一步国内城市发展和升级的关键所在。

  这方面,今年以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魅力中国城》第二季节目作出了探索。通过深入挖掘城市里的人物故事,节目将他们与城市精神、时代精神相连接,呈现出“人与城”共生、共存、共融、共美的和谐关系——把日子过成诗的贺州长寿老人,115岁仍能上山采茶;40年与树木为伴,林业工人张迎善用自己的双手在“祖国林都”伊春栽下超过100万棵树;来自祖国边境线上的“黑河好八连”,一声“向祖国报到”声如洪钟……当个人命运与城市精神发生共振,城市魅力与凝聚力得以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城市文化氛围与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不少城市将文化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心之一,进而促进城市治理工作的提升。

  以香港为例,在其发展规划中,就将“追求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香港成为亚洲城市的典范”作为发展目标,而在具体的实施举措中,除了打造绿色清洁的环境、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等之外,也包括丰富香港多元文化等软实力建设。

  “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将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工作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高度,通过了解并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与城市居民一起构建起覆盖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城市文化治理体系,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刘新鑫说。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