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文化->

文化“走出去”:国际传播 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1-10-18 11:0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回应文化如何“走出去”的方法论叩问,把国际传播能力扎扎实实搞上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底气所在

  文化“走出去”实为一体两面,既是国际传播的目的,也是传播的路径,是每个国家提升国家传播能力、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中之重。纵览一些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都致力于生产根植于本国文化土壤、展现本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底气和基石正是独具中华智慧和精要、又体现人类共通文化价值观的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唐宋时期不仅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建立儒家文化圈的成功时期。日本的和服、茶道,韩国、越南的汉字无一不来自唐朝,乃至今日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源于此。中国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海外,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辉煌、谦和、包容的东方大国形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经传承融合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底色,完全可以与世界共享。从尊重生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被世界认可都证明,作为人类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完全有自信“走出去”。

  国际中文教育是助推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

  语言不仅是文化符号,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高效载体。中文作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其国际政治地位得到了世界认可。我们可以搭国际中文教育这个顺风车,形成文化“走出去”的加速效应。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全球162个国家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所孔子课堂,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形成了良好的助推效应。全球“汉语桥”大赛、HSK汉语水平考试,让海外学子通过中文学习开启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当代中国、读懂中国故事的窗口,掀起了席卷全球的“汉语热”。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则让国际中文教育再上一层楼,成为与雅思、托福并列的全球第三大标准化语言考试。这本身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国际传播意义。

  同时,国际中文教育还要“请进来”,注重来华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是“以文载道”“人心相通”的受益者。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凭借自己的所学和生活感知,有了对中国发展的过往、现状和未来的深刻理解与认同,将进一步促进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者和践行者。

  守正创新是文化“走出去”的压舱石

  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需要多个领域协同的战略工程,需要紧紧把牢守正创新这个压舱石。首先,要守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这个“正”,不怕鬼、不信邪、勇往直前。其次,立足实践,锐意创新。努力改革阻碍新时代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思路和方法,着力构建开放、高效的文化出口模式。把握好文化的“世界语言”,推出中国文化精品,采取“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大众化表达”的精准传播模式,把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送到海外受众的心坎里去。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按下了快进键,文化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出口海外的电影、书籍、歌曲类作品连年攀升。文化精品如“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在联合国、泰国、印度、西班牙联办多场,“中华风采”亮相伦敦,“多彩贵州风”上演美国。“中国文化年”登陆俄罗斯、法国。这一切都说明我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正确、创新方向适宜、国际传播效果良好。守正创新这个压舱石发挥了关键作用,应继续坚持。

  “一带一路”是文化“走出去”的快车道

  “一带一路”是繁荣富民的经济贸易之路,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国际传播“快车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可以根据我国综合影响力的布局由近到远,分批次、分阶段、分地域传播。“一带一路”沿途79个国家横跨亚洲、欧洲、非洲,很多沿途国家对异域文化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一带一路”地区还含有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非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高端政治经济区域性组织。“外贸经济+文化出口”的组合运作模式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可以顺畅地将我国的文化精品通过服务贸易的方式快速传递到世界各地。比如,我国影视作品《潜伏》大热韩国、《成化十四年》登上泰国热搜、《延禧攻略》走俏越南、《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家喻户晓,这些作品让海外观众直观地了解到中国民众和中国社会风貌,也把“亲、诚、惠、容”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到海外粉丝的心里。

  文化“走出去”是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如何“走出去”的理念、规划、设计、思路、方法上锐意革新,拿出一套更加契合文化传播规律、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模式,让海外受众能够从“听得懂”升华为“喜欢上”。

  作者分别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