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解读->

大阪告急 追问整个亚洲模式的未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高建婷 发布时间:2010-03-31 09:55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城市竞争越来越像企业竞争,一个城市的繁荣之下是一群企业雄心勃勃的战略蓝图,企业命运与城市命运千缠万绕。

  大阪,日本制造业的“钢铁之心”、松下夏普等企业王国的发源地、日本的发明之都,99%的中小企在这块以“造物”而闻名的土地上盘根错节、蓬勃而生。当昔日的光环随着泡沫经济远去,大阪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

  企业的故事就是大阪的故事,大阪的挑战更是亚洲城市的挑战。

  当我们探寻“日本制造”的危机与迷思之时,也是在追问整个亚洲模式的未来。

  在大阪狭长的小街上踏步之时,如果不是周遭醒目的日文提醒你身处另一个都市,恍惚间或许会有未曾离家的幻象。大阪并无我想象的那般古朴,粗砺的大楼摩登现代、灰头土脸的高架桥四处扩张,地铁、马路、大型广告牌……一切都那么熟悉。现代城市应该具有的面相,这个城市并无二致。

  乍看之下,很难体会到大阪“制造业之都”的大气磅礴,反而是随处可见的“欢迎中国游客”的海报显示出这个城市的落寞。大阪,这个以“造物”为荣的城市,“卖物”的迫切昭然若揭。

  “便宜货”入侵供过于求的时代如何生存?

  几乎所有的中国旅行团都会被当地导游引领到一个印有硕大的“激安”二个字的连锁超市“堂吉诃德”,“激安”在日文中是“超级便宜”的意思,在这里全部都是“MadeinChina”的廉价日本货。

  整个超市就是一个杂乱的货场,商品摆放凌乱而拥挤,连头顶的天花板都悬挂着等待“沽售”的商品。这些商品“卖相”虽比不上高级百货公司的精贵,但比起国外同样的产品质量要好很多。

  与喧闹的背景音乐混杂在一起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话”:台湾腔、粤港白话、东北腔、上海话……对日本货情有独钟的亚洲人,在这里满足了欲望省下了钞票。

  高级百货公司“高岛屋”的地下超级市场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妆容精致、身着制服的购物小姐开门迎客,你听到的有可能是久石让的名曲,衣着讲究的日本太太们在这里舒缓地购物,静谧和繁华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日本制造”的贵名确实名不虚传,像在高岛屋这样的百货公司,同样一块芝士蛋糕,里外三层的精美包装,让人不忍“下手”,价钱也变得“无法下手”。

  高岛屋的日本货全球采购,但仍以日本货为主导,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其他城市见不到的日本货,虽然有可能打上“MadeinChina”的铭牌,但价格是一如既往的贵。

  以往的日本,曾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市场,因中产阶层的庞大和相对固定,消费者的习惯和审美比较固化,市场上能买到的产品除了在功能上有所区分,品质大致无差异,能在市场突围的产品都是优良产品。“挑剔的消费者决定了日本制造的美名”,这正是日本制造品质优良、功能繁复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日本可放心大胆购物,随便拿起一件商品都不会“买亏了”,但有可能你会为完全用不着的“多余功能”额外买单。

  没有永远的赢家,日本制造一统天下的日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消逝,在“供过于求”的今天,消费者更加挑剔,不仅要质优还要价廉,靠着品质就能卖个好价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堂吉诃德”这样的超市在日本四处开花,虽然大部分的日本消费者并不喜欢这样特别“不日本”的超市,但旺盛的生命力为他的存在作了最强注解。

  没有人不喜欢便宜货,如果附加了高品质,则天下无敌。谁找到了质优价廉的密码,谁就能赢得市场。      

  “价高者”的坚持创新能否维持产品优势?      

  二十年前,连中国内地的小城市都能买到日本产的精美文具,女学生们省吃俭用一两个星期,三五成群地跑到文具店挑上一两件日本产的笔记本、自动铅笔和橡皮擦,成为80后美好的童年回忆。

  但如今,要找到一件日本制造的文具还真不容易,连日本“SOGO”开在中国的百货公司也开始售卖中国货。几年前,香港的日本百货公司“大丸百货”也结业谢客,惹得一批钟情日本货的顾客很“难过”。

  不知不觉,日本制造已从中国人的身边慢慢消失,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电子消费品,“后来者居上”的态势越演越烈。与此相随的是欧洲奢侈品席卷全球、美国信息产业来势汹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后发制人,我们不禁要问“日本制造”怎么了?

  日本当地人可能很难感觉到企业家的危机,除了LV、阿玛尼这样的欧洲大牌,日本人吃穿住行基本上都还是日本货,唯一有些变化的是日本厂家为了降低价格将大部分工厂移到海外,尤其是中国,但日本消费者对“MadeinChina”已经习惯。这样的转变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丝毫影响,还能少花点钱。

  但这点转变对企业家而言则有着翻天覆地的影响。稻叶修是大阪広栄社株式会社的社长,公司生产与口腔清洁相关的产品,清洁舌苔的工具和牙签是其主要产品。稻叶修已年过花甲,他对牙签情有独钟,于2001年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牙签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设在自己的工厂边上。

  稻叶修的牙签工厂也是日本仅存的一家牙签工厂,因为其他的工厂都搬到中国去了。中国生产出来的牙签再以低廉的价格送回日本销售,而像牙签这样几乎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也只能靠价格优势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如稻叶修的工厂除了“搬家”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但稻叶修不相信只有价格才能占领市场。“周围的工厂都搬走了,但我不愿意走,我们要靠全新的产品重新占领市场。”在一场例行的产学研讨会上,稻叶修器宇轩昂,向在座的企业家和研究者推介他的成功经验。

  随着技术和工艺门槛的降低,像牙签、眼镜、服装等行业在日本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成本优势成为唯一取胜的因素。不过稻叶修坚持认为还有空白的市场有待开发,因此他花了2年多的时间开发新产品,希望能占领高端的牙签市场。已过花甲的稻叶修雄心不减,他想到了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三角牙签的主意,两颗牙齿之间的缝隙其实是个三角形,但传统的牙签一般都是尖头圆形,稍不留神就会伤及牙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