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解读->

冯骥才:我们的文化都被钱收买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高建婷 发布时间:2010-03-12 07:3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文化产业要警惕暴发户心态

  本报记者 吴晓东

  植入广告无孔不入,商业大片噱头乱飞,一个个作家富豪榜争相登场,一座座恶俗建筑挑战着人们的视觉,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和“黄金周”,文化创意产业园背后是圈地大搞房地产……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在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是,这一连串的问题却让人避之不及。

  由中国青年报社、中青在线举办的两会访谈,今天上午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一起探讨“发展文化产业,要警惕‘暴发户’心态”话题。

  “文化内涵不是用金钱能堆出来的”

  “现在文化遗产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地方只重申遗,不顾保护,申遗成功了,那就是官员的政绩完成了,之后就再没人管了。”冯骥才在今年政协的提案里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此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根据这些年的调查,冯骥才最近做了一个统计。他说,我们民族的史诗、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等有8亿字,因为没有人讲了,是消失得最快的。还有木板年画,本来是传承古老的雕版印刷术,现在都变成电刻的了。“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文化遗产虽然评定了,可名录里的东西也良莠不齐、面目全非了。这些东西你怎么传给后代?”冯骥才不无忧虑地说。

  “文化内涵不是用金钱能堆出来的。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是要进入市场的,但是一个艺术家的追求却不能太市场化。”

  “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知识分子对我们这个时代负有文化责任。”冯骥才说。

  “文化只能做精做细做深,怎能做大做强”

  “把文化做大做强也是一个非常没文化的说法,文化怎么做大啊?唐诗能做大吗?小说能做大做强吗?文化只能做精做细做深。”冯骥才认为,文化可以影响人的灵魂、滋育人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才是文化的本质,“跟经济不一样,使一个人富有相对容易,但使一个人有气质就不容易了。这是慢慢修养的过程,靠什么修养?我觉得是靠文化修养,靠什么文化来修养?是靠真善美文化、经典高雅的文化对你的影响,人慢慢才能变得有气质。”

  对于现在文化界日益严重的GDP崇拜现象,冯骥才认为,是产业就一定会有经济指标,但是我们还要有文化的追求、文化的责任在里面。“越是快速发展的时候,文化产业对社会影响越大,对整个社会文明提升的作用越大,我们不能牺牲全民的素质以换取高GDP,然后将来让低素质的人挥霍你的GDP。”

  “我们的文化都被钱收买了,我们反过来又拿文化卖钱,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冯骥才尖锐地指出,在一个‘暴发户’心态的社会里,城市充满了伪豪华、廉价的豪华,互相抄袭已经变成了建筑界的行规,中国的城市怎么能不千城一面呢?

  “我们不能用小品跟国外交流”

  冯骥才认为,就像搞经济建设一样,国家应该有非常清晰的国家战略,从而彰显一个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里所能达到的文化高度。“如果我们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去年的文化,我们能够找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吗?什么是国家文化形象?国家对文化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文化结构的思考,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实际上就是造造气氛而已,起不了任何作用。”

  “我们不能用小品跟国外交流,如果我们文学没有鲁、郭、茅、巴、老、曹,俄罗斯没有那些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就算不上什么文化大国。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团体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是一流的,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大家对文化没有知情权,当然就只知道小沈阳了。”冯骥才认为,文化产业仅仅是大众消费文化层面的文化,它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峰顶。一个民族文化的峰顶是不能够轻易进入产业,也不能产业化的。

  “摆阔、夸富、拜金、显摆、张扬、挥霍,从面子工程到城市审美,如今的文化圈充满着‘暴发户’式的张扬。”冯骥才说,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富起来的时候应该是相当从容的,有一种非常博大的、平和的心态,“我们这个民族,富起来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富到哪里去,却是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富得文明,不失我们的气质,不能‘暴发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