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疯狂高尔夫”掀起经济、生态博弈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07-27 12:4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茵茵绿草、碧波湖光,长草细沙和着徐徐微风,潺潺流水自层峦叠嶂绿意葱葱间缓缓流动,让似火骄阳在这片精致人工美景中消失殆尽,顿生心旷神怡。

  7月20日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历经数日走访京城多家高尔夫球场、会所后,上述这番情景如同复制一般出现在永定河畔、温榆河边、西山脚下,让记者一时忘记此行走访的真实目的:即小白球缘何能在全国上演一番 “禁令下高风摧国土”的大戏。

  “高风”席卷全国

  在走访京城高球场地前,记者在某网站高尔夫频道检索了相关信息,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网站可谓“能较全面体现当前全国高尔夫球场经营现状”的渠道。

  记者发现,该频道收录全国(除港澳台)高尔夫球场共计289家,涉及省份囊括除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以外的所有省区市,而“新球场名录不断添加中”的字眼也透露着高球场建设的如火如荼。

  然而,这样一组庞大数字也只是“冰山一角”,据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高尔夫球场达近600家,自2004年国务院下发“禁高令”以来新增400余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球场中实际经过正规审批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

  记者了解到,继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叫停新建高尔夫球场项目以后,2006年12月,高尔夫球场项目正式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此后数年间,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在内的多家部委相继以“保护耕地”为由颁布近十项通知、要求等文件将高尔夫项目归入“禁批”之列。

  禁令之下,高尔夫球场如何突破层层关卡,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确耐人寻味;然而这样的“屡禁不止”或将终结。

  200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7部委下发《关于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对全国9洞以上或者占地面积超过500亩的高尔夫球场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4月,在原7部委基础上,增加了监察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清理整治工作。

  近日,11部委已组成两个督导组前往包括北京在内的10个省区市进行督导以及7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整治“违建高尔夫球场地”都传递着政府的整治决心。

  经济利益使高尔夫球场“变脸”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高尔夫项目之所以能够在层层禁令下不断获批兴建,与其开发建设者的“规避技巧”不无关系,所谓技巧,实际上就是借助别墅、绿地、乃至体育公园、景观绿化等项目之名,行高尔夫项目建设之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此外,“租地兴建”也成为拿不到批建用地却得以完成建设的“旁门左道”。

  7月21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南五环边的世纪森林公园内,一座72洞大型高尔夫球场与数幢典雅会所一并矗立于永定河畔,当记者走进会所大厅询问相关事宜时,却得到“本球场为会籍球场,需要预约后才能打球”的答复。

  当记者询问详细的入会细节时,工作人员借故“会籍全部售罄”避而不谈,转而介绍“单次18洞每场520元”的内容细节。

  随后,记者驱车沿永定河畔从西南五环到西南六环,从丰台到房山,沿河分布的多家“环境优美”的高尔夫球场让人颇感震惊。

  就在永定河西岸的一家27洞球场内,记者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该球场会籍已然售罄两期,现三期会籍正在招募,终身会费17万元,可能近日上涨超过20万元。而在位于温榆河下游的大运河旁,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的会籍除设有2万人民币每年的年会籍外,按个人、法人分设3万到7万美元不等的终身会费设置。

  如此高昂的消费所带来的利润可想而知。在全国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各地借助建高尔夫球场大兴房地产、旅游项目,正是高尔夫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

  7月22日,在京城一家出售山东龙口海景房的门市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正销售的大型海景房产项目受益于居住区内的108洞高尔夫球场,销售呈现火暴景象;记者发现,沙滩、海景、高尔夫……在其递到记者手上的地产广告上赫然在列。

  “我已经退休了,在海边买套房子还能打打高尔夫,生活甭提多美了。”一位即将启程前往龙口看房的退休京城市民告诉记者,还准备在那里另购置两套房产,就是看好了其休闲度假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高尔夫经济”还不仅体现在相关地产项目上,记者了解到,对于2016年高尔夫入选奥运会,各界普遍将其视为我国大力发展高尔夫运动的有利契机,其背后同样蕴含不可限量的“体育经济”。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系教授骆秉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高尔夫这样的高消费体育项目对收入要求更高,此外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

  “现在打高尔夫球的,大多数都是老板、处级以上干部。”骆秉全告诉记者,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人们余闲的时间也就越多,体育消费的机会也就越多。进入奥运会的契机显然会刺激高尔夫的发展,但是当前高尔夫在我国却有着体育运动之外的某种含义,大有成为富人后花园、商人谈判桌的势头。

  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韩烈保对此建议,鉴于我国高尔夫运动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可将公众球场作为建设的主要方向,以保障运动需求。

  骆秉全认为,无论是借助高尔夫项目兴建房地产还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都要赖于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禁与不禁”都要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即对其带来的利弊进行全面客观的衡量。

  “黑暗绿色”下的脆弱生态

  尽管每一座高尔夫球场都要依托于让人心仪的自然风景,然而,在环保人士眼中,这样的所谓“绿色生态”对自然环境影响极大,占用耕地、污染地下水,其球场草地更被环保人士称为“黑暗的绿色”。

  据了解,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要求极其严格,其一平方米的耗水量是普通草坪的数倍;此外,每年喷施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农药要达50余种,农药中的一部分随水渗透和残留到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7月23日,在听闻记者对高尔夫球场地的实地走访以及对其草坪对环境污染的质疑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马克明对本报记者强调了通过单一草坪品种改善生态环境的不利,他认为,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养户困难且植被单一,除了有着不错的“固沙”效果,对生态并无较大改善。

  “北京的现状是地少缺水,大肆兴建如此多的高球场地显得不合时宜。”马克明认为,高尔夫球场作为休闲体育活动的载体,更多功能还是在于景观层面。

  而就其所说的“固沙”作用,似乎与政府的相关要求相符合,有分析认为,这也许是“永定河高尔夫走廊”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从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就北京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分区的划分来看,中心城区及大部分平原区的综合整治目标为“风沙治理、适度建设”;因生态破坏亟待整治的永定河下游恰在此列,沿河畔分布的多家高尔夫球场似乎有着这样的“固沙”作用。

  然而,实际上并不乐观,记者将“北京市基本农田分布图”与“北京高尔夫球场分布图”进行重叠比较发现,在房山区东南部、大兴区东南部、通州区东南部、顺义区东部、昌平区东部等多个分布有基本农田的地区,都或多或少分布着高尔夫球场。

  “这已然超出了大建高尔夫球场单单破坏生态环境的范畴。”马克明强调,这样的现象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