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解读->

解读自贸区应怎么建:在更高水平上探索开放与改革

来源:新华网思客 发布时间:2019-09-02 09:24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尘埃落定,中国自贸区大家庭又迎来6位新成员。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18个,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实现多点开花,形成燎原之势。

  近期在上海举行的2019国是论坛上,自贸区也成为热议话题。与会专家认为自贸区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也彰显了中国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自贸区为何重要?自贸区应该怎么建?一起来听听国是论坛上专家如何解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王战

  中国40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促进改革深化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为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门,为中国改革引进了市场参数。90年代的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中国沿海沿江经济带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加快了国内市场开放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带动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稳定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根本是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成果,合作共赢推动双向开放。同时,在上海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推动国内审批、监管、准入等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今年推出的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仍是要在更高水平上探索开放与改革。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改革深入,也是中国经济韧性与生命力所在。

  中国外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曹宏瑛

  中国政府这几年一直在扩大对外资开放,对于外资准入不断放宽。2019年的负面清单已经减少到40项了,自贸试验区的外资清单更是减少到37项,这就是中国政府一步一步地放宽对外开放领域。

  在行政管理、行政服务方面,“放管服”改革得到了持续的深化,这两年我们设立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开展“放管服”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推进政府职能的持续转变。这些我认为是中国政府扩大开放,改进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卢鹏起

  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我们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我国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国际排名从2012年的第96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46位。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逐步构建起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完善全球经济体系。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 石良平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提出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核心技术方面,要有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投入和提升。我认为如果要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应该在这个区域里建立和完善一个全球数字平台。现在全球有一个新型技术产业逐渐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比如,纽约每年从事高新技术的人员以接近30%的增长速度在增长;伦敦虽然制造业总量和人数在减少,但是知识密集型和高技能的企业比重在增加,科研投入经费也在不断提高;日本东京更突出,制造业比重仍然高达42%,而且结构上高精尖制造业以及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比重一直在上升。这个趋势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和制造业看重了“三个高”:大城市的高科技资源、高质量服务、高素质人力资源。上海在这三个方面有巨大优势,可以利用自贸区新功能把这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全球数字平台进行更大面积的重组,打造全球化4.0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翁恺宁

  中国产业发展到目前阶段,我们要向力争向上走。原来那些能级不高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上海)需要转出去。中国必须进一步爬升,走高端制造业和前沿科技的路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经开发建设了16年,有相当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要进一步提升,我认为需要通过各种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手段实现科技的协同创新,国际的科技协同创新。另外,临港毗邻洋山港和浦东机场,自身也有口岸码头。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使临港对上海周边腹地带动效应更强,在进一步开放中有望作出更多的贡献。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