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中国民间投资发展特点、经验教训及展望研究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19-10-11 11:43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风雨兼程铸就辉煌,这是我国建国70年来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最真实的写照。70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回顾这个发展历程,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功不可没,为此文章回顾了我国民间投资70年来的发展足迹,将民间投资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从中分析民间投资的发展特点、汲取民间投资发展的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民间投资发展作出总结,并结合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为我国民间投资发展之路提供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民营经济;民间投资;经济体制改革

  一、引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上,让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经济高速发展除改革开放、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等因素的推动外,民营投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也是重要的推动力。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63.56万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9.41万亿元,占比达62%,可见民间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投资主要由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完成。由于经济体制的缘故,国家通过政府投资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投资结构进行调节。民间投资作为政府的有益补充,在促进就业、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民间投资具有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机制灵活,利于创新创业等特点,使得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更能反映我国宏观经济的活力与潜力。就民营经济整体而言,其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已接近2/3,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总数90%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60%以上,税收占总额的2/3。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战未见好转,而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又面临经济发展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等难题,继续发挥好民间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置可否。对过往70年民间投资发展历程回顾的价值正是在于通过历史经验分析,总结民间投资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民间投资未来发展提供历史视野,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因此,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民间投资发展足迹进行回顾,展望未来,助力民间投资、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成就祖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民间投资的概述

  投资向来被看作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从投资资金的来源和性质看,主要包括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从语义上,民间投资可直观理解为“来自民间的投资”,虽然它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属于投资来源或投资主体的概念划分,但从经济体制上说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制度内涵的范畴。民间投资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公有制经济大一统局面被逐渐打破,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因此,民间投资的概念与民间经济不可分割,民间投资是来自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主体的投资,具体包括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正是与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区别,中国民间投资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私人投资的活跃度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活力。就如J. Benson Durham(2012)在对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研究后提出的,私人投资有利于带来高技术产业的股票市场融资发展。

  (二)民间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现代经济学将资本、劳动、知识、技术等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中投资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崔宏凯、魏晓(2018)研究民间投资、产业结构以及二者交叉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影响,民间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有正向相互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地增强民间投资的产出效率,民间投资增加可以缓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在资金来源和性质上的差异让两者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上的作用不同。赵健(2019)分析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及两者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性效应发现,从长期看,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正效应,政府投资作用更为显著;从动态调整过程看,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长期效应,而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短期效应。Graham M. Voss对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的效率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更有效率。

  (三)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对策建议

  国内关于如何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辜胜阻等(2018)认为自2017年来,我国民间投资整体企稳回升,但进一步激发我国民间投资活力仍需解决民间投资在投资渠道、融资渠道、投资能力、投资环境四个方面的“顽疾”。廖佳欣(2007)运用投资理论、投资效率效益理论和投资周期理论研究了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政策等因素,发现民间投资进一步激发受体制、观念、政策、环境、市场、资本预期收益变化情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是在民间投资下滑情况下如何复苏民间资本。在2011年民间投资逐年下滑的背景下,陈杰(2017)从资本“脱虚向实”、新常态下经济下行、不良资产问题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影响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GDP增速和不良贷款率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支出和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当前阶段应不断利用一系列创新改革来释放民间资本,而不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刘路星(2018)认为我国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在于外向型经济的低迷和制造业的不景气、民间资本的出海并购和区域转移、PPP项目中民间资本参与程度较低、民间投资门槛高,设限多等,因此解决对策应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

  (四)文献评述

  对上述文献仔细梳理发现,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民间投资、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二是不同时期我国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是国内外学者普遍较为关注的问题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不同学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对民间投资面临的困境、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具有成效的建议。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特定时间段、特定背景下的民间投资问题,显得相对局限和片面,未能全面地、客观地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民间投资一路发展的足迹进行回顾与总结,未能总结出民间投资70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为民间投资以后的发展提供长远视角和可供参考的借鉴。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民间投资70年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民间投资发展的本质进行探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出民间投资的演进趋势,为民间投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中国民间投资七十年发展足迹回顾

  (一)中国民间投资发展阶段

  中国民间投资经过70年的发展、改革,已经走出一条别具特色、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潜力不限的发展道路。在这70年的发展中,民间投资状况与经济金融体系、政策制度、国内外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因此,民间投资具有深刻的制度内涵。回顾民间投资整个发展历程,可根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历史节点,将70年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积累和个人积累低,民营投资的概念还未出现。二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开始迸发,不断壮大。其中根据民间投资的发展特点可细分为四个小阶段。因此,中国民间投资70年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萌芽”阶段(1949年-1978年)

  在1953-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开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位置,直至改革开放前,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微乎其微,当时全面所有制积累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集体积累基本不足20%,居民个人累计在6%之下,最低时仅为0.9%。当时的民间投资由集体企业投资和居民个人投资构成,民间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投资、个体工商户经营投资还未曾出现,民营投资的概念未曾出现。

  2.开放经济体制下的“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由于经济体制不同,民营经济接下的发展与前一时期有着本质区别,民营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可细分为改革开放初的飞速发展阶段(1979年-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稳增长阶段(2003年-2011年)、供需失衡下的全面下滑阶段(2012年-2016年)和经济新常态下的稳步回升阶段(2017年至今)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从中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教训也各不相同。图1展示了开放经济体制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

  (1)改革开放初的飞速发展阶段(1979年-200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我国开始尝试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理论,此时,民间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私营投资和个体工商户投资开始出现,这也我国民间投资正式发展的起点。1984年起,我国在尝试引入市场经济的情形下提出了发展商品经济,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自1992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至2003年我国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78-2003年这个时间段,可以称之为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处于民间投资的快速积累,高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高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有时增速表现得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如图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如此之高的原因在于国内供给严重不足,民营经济改善我国国内的生产关系,大力提高了生产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稳增长阶段(2003年-2011年)

  2003年至2011年时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因此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稳增长阶段。这阶段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投资额稳步上升,如图2中的城镇民间固定资产完成额。这一时期与上一时期相比,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国内经济环境等都更加的完善和稳定,因此这阶段民间投资的增长特点与上期有显著的差异。

  (3)供需失衡下的全面下滑阶段(2012年-2016年)

  2012年-2016年5年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之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可达30%以上,至2015年上只有10.1%,至2016年时只剩3.2%(如图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呈现出三个变化特征:一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整体下滑,虽然2016年9月开始有所反弹;二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下降更为明显,尤其从2015年5月开始;三是第二、三产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长期低于第一产业。其次,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增速快,中部降幅大,西部较为稳定,而东北部则是负增长。导致民间投资严重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匹配,国内有效、高端供给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当时我国的供给主要集中在低端产业,在中高端产业上毫无竞争力,在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恶化情况下,民营经营与民间投资一蹶不振。

  (4)经济新常态下的稳步回升阶段(2017年至今)

  民间投资在持续下滑后出现回升的势头,2017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2018年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2.7%,达到8.7%。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也从2017年的60%上升到2018年的62%。同时,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也从2018年初的60%上升到年末的90%,成为国内投资的主力。民间投资的回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助力民间投资发展。然而我国后续的民间投资情形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我国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劣,尤其在经历中美贸易战后,民营企业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并不看好。其次,内外需增速放缓对民营企业打击较大。201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年初的9.7%下降至年末的8.2%,国内消费乏力,同时国际上贸易争端频现,国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贸易严重受阻。最后,经济结构性转型难度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经济下行趋势将持续下去。

  (二)中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特点

  1.民间投资与国民经济间存在相关联的波动特性

  通过对民间投资增速与GDP增速、民间投资累计额与GDP值进行比较发现,民间投资与GDP有着基本一致的波动特征和趋势,只不过相对于GDP的波动,民间投资波动的幅度更大。当经济高速增长时,民间投资往往也在高速发展;当经济增速下滑时,民间投资增速也往往在下滑,可见,经济增长情况会影响民间投资的信心、预期,对民间投资造成影响。相反,民间投资的增长显然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能相互作用。

  2.民间投资的区域发展并不均衡

  从图3中2015-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民间投资发展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民间投资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且具有很大的优势。中部地区紧随其后,接着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依旧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可见,民间投资地域间的差别。

  3.民间投资产业不合理

  民间投资主要低端制造业和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投资为主,高新制造业等投资比例少。以产业为视角,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保持在50%以上,这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经济的起步主要是依靠低端制造业,虽然今年来我国开始经济转型,但转型的时间尚短,目前国内制造业的投资仍然较高。第三产业略低于第二产业,且最近几年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在整个产业民间投资中仅获得3%-4%的份额,显然第一产业不受资本重视。从细分领域看,房地产、金融业、制造业是投资比例较高的地方,这些领域投资回报高显然更受到民间资本的青睐。

  4.民间投资主要靠自身的资本积累

  我国民间资本中来源于自有、自筹资金占比在80%以上,这与我国经济体制无不关系。相对于民营企业,我国政府更偏爱支持国有部门,除此以外,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通,商业银行贷款更偏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因此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进一步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四、中国民间投资七十年发展经验总结

  通过对民间投资70年中5个阶段的特征、发展趋势、变化原因、政策制度、经济金融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民间投资70年的经验教训。

  (一)民间投资的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民间投资的发展阶段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因此,民间投资具有较为深刻的制度内涵。改革开放前,民间投资指的是企业集体投资和个人投资,显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改革开放后1978年-2003年间,我国逐渐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在经历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后才最终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间投资迎来发展机遇,这期间民间投资飞速发展,投资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国内对外程度的扩大,民间资本不断的向外扩张,最终超越国有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开放的环境才能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与潜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变的方向,民间投资必然紧跟我国经济金融政策方向,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民间投资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前,国内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低,连国内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一层不变地坚持计划经济显然不法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走改革开放路线,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引入市场机制,在情况下,民间资本被激活,民间投资快速提高,生产关系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GDP高速增长。在此之后,党中央坚持走改革开放路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国内金融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关系得到不断改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生产力不断提高。民间投资的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正是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需要,相比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更加灵活便捷,也更具潜力和活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民间投资的发展正是满足了社会生产力的需求。

  (三)民间投资的发展须紧跟需求,保证供需平衡

  民间投资的发展须紧跟国内供需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生产力严重不足,国内物资匮乏,国内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下国内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允许,国内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快速得到释放,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国内物资供给,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时间的积累,国内不再面临供给不足的情况,而是出现低端供给生产过剩,人民物资精神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有效供给不足、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国开展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以改革的方式不断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最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的变化的能力,提升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

  (四)民营经济、民间投资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在过去70年里,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有文献充分证实了民间投资对经济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民间投资相对于政府投资更具活力与潜力,这从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发展间的对比便可见一斑。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从最高的80%到目前约占40%,而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已上升至约60%,如图4,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在短短改革开放40年里扮演的角色已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目前,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值,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由民营经济贡献的。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利于民间投资扩大,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但在往后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民间投资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五)制度政策支持是民间投资、民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

  我国民间投资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制度、政策的作用。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制度的变化给予了我国民间投资发展的基础,在这70年里,我国金融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民间投资环境逐渐变好,民间投资充分发挥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不断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环境逐渐变好。从2005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如2005年2月19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7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政策是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石,正是由于制度、政策环境逐渐向好,才使得民间投资快速发展。

  (六)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须警惕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和政策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发展陷入困境,引发“国进民退”的舆论争论,为此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表明坚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初衷不变。然而仔细分析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就能发现,除去外部因素外,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自身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民营企业在市场环境较好时热衷于扩规模、铺摊子、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其投资方向热衷于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金融风险不易暴露,然而当经济持续下行时,风险逐渐暴露。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政府投资相比于民间投资也更加的稳健,因此,在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时须警惕金融风险。

  五、中国民间投资未来展望

  (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宏观环境逐渐好转,民间投资稳步提升

  回顾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开始迅速发展,直至2011年末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开始下滑。在这期间我国民间投资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便利,高速发展,推动GDP的高速整长,经济的发展放过来也刺激了民间投资进一步地扩张。然后在2011-2017年内,由于国内供给与需求侧的失衡,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滑,民间投资在短时间内持续下滑。自从2017年开始,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开始回升,相比于之前的爆发式增长显得更加的平稳。虽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上比不上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的持续推进,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同时当前也具有之前不曾具备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优势。

  (二)民间投资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当前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完善的企业合作经营机制、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和民间投资的退出机制。正是由于我国民间投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未能建立具有政策指导性、市场规范性、体系全面性的民间投资发展体系,加上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残留的固有理念,民间投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体系未能建立,民间投资风险重重。直至,2005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完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十几年来出台了各类关于民间投资的制度试图建立完善的民间投资体系,不久的将来,民间投资相关机制将不断完善。

  (三)民间投资审批流程简化、服务提高

  我国民间投资审批条件多、审批环节复杂、审批材料多、审批费用高、可操作规范要求高成为我国民间投资审批难的重要原因,严重挫伤了我国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成为制约我国民间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政府部门对民间投资技术、信息、法律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民间投资的信息传递不畅、市场信息流通度不高,信息传递困难。同时,民间投资服务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随着政府部门对这方面的意识加强,在未来将不断简化审批范围,规范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终实现民间投资审批流程的简化与服务的提高。

  (四)民间投资行业逐渐向高端技术产业转移

  从民间投资的资金流向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严重的供给不足,民间投资的资金大多流向了低端制造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供给侧逐渐满足需求侧,低端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下滑严重,民间投资开始流向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最近几年,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房地产行业,投资回报率开始下滑,加上国内需求水平日益提高,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民间投资下降严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需平衡视角看,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科技产业发展,民间投资行业逐渐向高端技术产业转移将是必然趋势。

  (五)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也面临着融资困境。原因众多,首先商业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民间投资重要的资金来源,然而相比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在获得商业贷款的难度更大。银行商业贷款是基于安全性、收益性等方面的考虑,而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缺少合适的抵押物且抗风险能力弱,信贷审批过程中不受商业银行重视。其次,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在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低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也十分有限。最后,我国缺少适应民营中小企业需求的灵活的融资服务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同时,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数量不足、担保资金规模较小等问题更是增加了民企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越来越重视,不久的将来,我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会变得更加顺畅。

  (六)民间投资行业准入的限制逐渐放松

  我国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规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政府投资准入的行业领域达80个,高于外商投资的60个,而民间投资准入的行业领域却只有区区约30个,像医疗、铁路、卫生、港口、电力、水利,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银行、证券、电信等,民间资本拥有很高的投资热情且能大有作为的领域都受到了很大的准入限制。这既抑制了民间投资的动力与活力,也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只能拥挤在有限的领域内,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等现象。政府部门意识到问题所在后,逐渐放开和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200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民间资本投向各类社会事业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不久的将来,民间投资门槛高、限制多的局限将逐渐得到解决。

  六、结语

  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风风雨雨,最终遇见最美的彩虹。我们也仍将继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坚持发展民营经营、扩大民间投资不动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进入新时代,愿大家团结合作、携手并肩,坚持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民间投资,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更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J. Benson Durham. The effects of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on growth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Lower - income countries.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012,3(3) 211-232.

  [2] 崔宏凯,魏晓.民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01):15-19.

  [3] 赵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差异性、协调性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9(02):137-141.

  [4] Graham M. Voss.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Economic modeling. 2016,19(4)641-664.

  [5] 辜胜阻,韩龙艳,李文晶.进一步激发我国民间投资活力的战略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8(05):29-39.

  [6] 廖佳欣. 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选择[D].厦门大学,2007.

  [7] 陈杰.影响民间投资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6-7.

  [8] 刘路星.我国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发展研究,2018(02):81-84.

  [9] 沈黎怡,陆岷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OL].西南金融:1-8[2019-07-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190619.1455.016.html.

  [10] 陆岷峰,徐阳洋.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优化研究[J].西南金融,2019(01):37-43.

  [11] 李蔚.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的担当与实施路径[J].福建金融,2019(06):4-12.

  [12] 陆岷峰.关于乡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1-10[2019-07-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90412.1645.002.html.

  [13] 汪祖刚等.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01):3-10.

  [14] 陆岷峰,徐博欢.关于资金逐利性与资金调控方式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3):11-18.

  [15] 李蔚.民间金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5-14.

  [16] 徐博欢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研究[J].西南金融,2019(04):29-38.

  [17] 陆岷峰,周军煜.金融开放加大背景下我国外源性风险状况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9,39(03):19-28.

  [18] 徐博欢等.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推进民营经济更健康发展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3):1-6+11.

  [19] 周军煜等.金融科技嵌入商业银行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9(02):44-49.

  [20] 周军煜等.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2):127-134.

  [21] 徐阳洋.老年投资行为轨迹特点及健康投资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3):35-41.

  [22] 季子钊等.居民杠杆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及房地产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9(02):3-11.

  [23] 陆岷峰,徐阳洋.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15-123+159.

  [24] 杨亮等.我国经济金融化的形成逻辑、风险问题与治理路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59-67.

  [25] 陆岷峰,徐阳洋.关于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4):32-41.

  (本文作者 陆岷峰发表在《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03):01-09)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