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区域经济->

全球化宽视野、大湾区新格局与自贸试验区大手笔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0-01-08 10:2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让粤港澳大湾区更有活力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珠三角,大湾区是这几年才开始提出的概念。在世界上湾区有很多,三角洲也有很多。实际上做得好的三角洲也为数不少,比如说德国的莱茵河三角洲,是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三角洲是从地理概念来说,是冲刷出来的平原。湾区实际上是海湾,更多是航运概念。我想无论是湾区还是三角洲,在我们这儿也有很大面积的叠加。

  过去,珠三角地区热火朝天发展了很多年,奠定了我们“世界工厂”的位置,成为了当今全球制造业中心。在未来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立足于三角洲,但是更要发展好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我们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更多是在发展水平方面对标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发生了转变,我想这是我们现在从珠三角扩展到大湾区的出发点之一。

  过去大家经常说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这个地方其实也有很多的“湾”,比如深圳湾、大亚湾等很多湾区,这些港湾是未来在对外开放起不可忽视作用的,而且这些港湾之间还有内在的相联,不仅仅是物流相联,而且是产业关联,把这些串联好了,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就更加有活力。

  自贸试验区未来会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试水

  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我们要转向贸易强国,那就需要先打造一个贸易小环境,逐渐改变对外开放环境,这是一个慢过程,不可能全国齐步走。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自贸试验区,为什么还要有大湾区?我想这与当前全球经济中我国地位提升有关系。一方面,我们仰望星空,我们要面对全球化。另一个方面,我们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找准脚下的坐标,通过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港口的高效运转等,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对外开放。

  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自贸试验区要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试水。自贸试验区重点是在“试验”,好的经验在其他很多地方应该是可推广可复制的。自贸试验区既有“自贸”又有“试验”,承担着先行先试与推广复制的双重作用。迄今为止,推广复制效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要求,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和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这方面推广复制经验,到现在累积约有223条。不过,有些经验在自贸试验区里推广,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也要循序渐进,尤其是金融开放方面。

  中国要进一步强化与相关国际规则对标的紧迫感,这就是我们自贸试验区的一个任务,因为我们面临的一些外部国际规则如果发生变化,我们就要为国家适应这些变化做好应对和准备。怎么适应?现在我们设立自贸试验区,等于就是跟随着国际经济以及全球化的脉搏。而且,就一些国际规则而言,中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也要让一部分区域先与国际对接起来。

  中国要打造自贸试验区以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要因地制宜。从国际上看,自由贸易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转口型,如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巴拿马的科隆就属于转口型的自由贸易港;另一种是腹地型,像鹿特丹、仁川、纽约就属于腹地型自由贸易港这种情况。在粤港澳大湾区,我认为以上两种形式应该结合起来,因为我们既有物流上的湾区特征,在物流上我们有很大便利,又背靠着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所以我认为这是腹地型和转口型的结合,而且要以腹地型为重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进自贸的先行先试。

  目前大致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具备转口型的条件,像舟山港,也有是腹地型,比如说珠三角地区,也有兼而有之的,比如说上海的自贸试验区。在内地也有并不靠港口的地方,所以开拓了很多无水港。

  自贸试验区建立的区位条件都有哪些?一说起区位,大家肯定会讨论这个地方有什么好,有什么样的政策或者是什么环境,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些都是必要的,包括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但是当务之急是我们的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一定要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考核。一些自贸试验区建立以后,进入的外商多了两三倍,值得肯定。但是也要看到,过了一两年以后,发现出口增长幅度与资本增长幅度不相匹配。所以,既要看其发展的产业聚集能力,又要看通过这种聚集形成的化学反应究竟如何,这通过产出端就可看出。

  再看对周边的带动,自贸试验区能否与周边形成错位分工、合理互动,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9+2”中,内地城市与港澳之间、以及九个内地城市之间,有什么直接可以互动协同的发展,可以形成相互错位分工。

  区位特征也要强调外向特征,清楚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分布格局,自从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后,迄今为止,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有18个。一开始是一个,然后广东、天津和福建,当时是“1+3”,现在已发展为“1+3+7+1+6”。自贸试验区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是好的方面,但更多还要看整体发展水平怎么提升。

  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的路径

  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的路径,既有软件复制也有硬件的复制。软件的复制,自贸试验区就是为了试验,试验就是为了推广。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实际上也是向其他园区推广复制,包括自贸试验区,也包括经开区、高新区。对于经开区,国务院也有出台文件,其中一条就是承接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做法。

  自贸试验区寻找突破口,首先是立法和制度创新方面的突破,依法治国首先要逐步推进到自贸试验区的立法当中。其次,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需要从“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点上寻求突破。各个地区的自选动作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有自由贸易账户,如上海、海南等,据悉天津也有了,但有些地方就没有。再次,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需要从改变原来简单的“先试点后推广”模式入手取得突破,将来可能是正向和反向推广,即双向推广。

  此外,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需要从改变“棘轮效应”上取得突破。未来推广复制经验的工作,在一个地方取得了局部试验成功也算一种成功。最后,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更需要与不同时期商务工作的重点相结合。

  一些地方都在探索争取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这个过程中,海南是一马当先,上海也是被寄予很大期望的。目前从临港新片区的内容来看,很多方面的开放力度不亚于自贸港。第三种情况是具备局部基础,如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天津以及中西部的成都、郑州、西安等地。第四种情况是有意直接上马自由贸易港。

  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全球化视野,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一线放开方面,我们要处理好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关系。区内搞活方面,也应该在地方营商环境方面做好文章。

  最后我想说几点想法。国际上有的地方叫自贸区,有地方叫自贸港,有地方叫自贸园,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是自贸试验区,也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如果说有区别,更多体现是在物流方面。

  制度创新上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在先行先试与推广复制方面,自贸试验区和探索中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都承担着复制推广的任务。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未来一些自贸港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政策,我认为这不一定要推广复制,因为每一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不是所有地方都拥有港口。怎么进行推广复制,需要各自突出各自的特点。未来的自贸港,要把“港口”这篇文章做好。

  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探索中的中国特色自贸港或会与国外一些最高标准对标,对标是朝着高标准看齐,能够达到就达到,但达不到我觉得不一定要勉强,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特征不一样,有些就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有些别人没有做到的方面,我们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超越国际最高标准。

  对接大湾区要有“自贸试验区+”六篇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港口”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CEPA”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国际城市”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大文章、要做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大文章。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制造业中心,同时在服务业上我们还有短板也应该跟进。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