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解读->

保消费,还是保出口: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来源:有痛点 发布时间:2020-07-27 09:3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疫情之后,一切都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只能是站在疫情的角度来思考,包括中国。

  疫情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三种:一是全球化的阻碍,疫情所到之处,就是封城封路,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文化产业,都需要人群的聚集,物资的流动,因此都会受到影响;二是经济衰退带来的社会危机,特别是穷人的生存问题,如果秩序丧失,经济将很难重启;三是新经济的孕育,比如在家办公,网络游戏等纯线上产业,医疗科技疫苗产业。如何危中求机,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放到中国,这一逻辑如何实现呢?

  中国经济已经在复苏,二季度实现了3.2%的增长,上半年降幅1.6%,其中投资恢复最好,降幅 3.1%,出口也是如此,达到3%,消费还在回落,降幅达到 11.4%,只不过降幅在缩减。与此同时,人均收入在下降到1.3%, 消费价格在上涨到3.8%,就业率也在高位运行。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叠加老大难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投资过大,消费过低的问题,特别是百城房地产上半年价格上涨达到5%,依然在绑架中国经济。但是,中国经济恢复已经在全球是好的了,大部分国家依然是负增长。

  负增长对中国没有好处,会影响出口,也会影响国内的投资。投资过大,但是投资收益率越来越小,资产债务比越来越大,也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特别是房地产占比太大,而汽车消费、文化教育消费等相对更少,压缩了消费。

 

  投资,往往就是国企做大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投资都给了国企。国企做大,不利于市场竞争,因为有效率的企业是民企。出口大部分都是民企的贡献,但是出口也有问题,大部分的竞争力在于价格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恶劣的成本管控,都不利于底层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也有问题,因为大部分的消费都在房地产,而不是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消费,又会压减储蓄率,压缩国家投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经济就在于取舍,尽量取得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包括让自然环境受益,因为这意味着下一代人受益),更少的人受损,如此才能够赢得大家的信赖。

  投资出口消费的好处也不可遗忘。投资必不可少,投资意味着信心,对未来的信心,意味着市场扩大。出口意味着国际的竞争力,新市场的扩大,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消费,更是意味着经济有了原动力,经济发展为人民所享有,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就是更有创造力的生活。

 

  跳出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宏观视角,回到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价值链的层级,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问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提高,这才带来了投资的效率,出口的竞争力以及消费的基础。但是近几年也在不断下降到6.2%, 随着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劳动生产率无疑很难再次逆转,而这对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才是釜底抽薪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好的苗头。价值链也从低端向中高端转移,科技创新水平在提高,特别是tiktok,华为5G,高铁技术,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等,都是中国技术突破的重大创新。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在增加,受教育水平,特别是职业教育都在提高,但是高等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特别是要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方面发力,才能够让人们消费起来,而不是惴惴不安地存款。目前只能说方向对了,但是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如何从债务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效率驱动型转变,在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业水平,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疫情来了,但是这个矛盾不会改变,只会更加突出,虽然酒店餐饮旅游电影业等线下消费的服务业受到了影响,但是金融、保险、证券、游戏、电视产业等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需要更大的视野,更慎重的态度,更现代的制度。要知道,第三产业比的不是不是别的,而是价值观,是文化的影响力,是产业专业度的水平。

  美国现在在大撒钱,直接发钱刺激消费,保护企业,用消费稳住经济,不让经济链条断裂。相比于美联储的全球金融地位,中国央行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我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埋头苦干,面朝大海。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