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0-11-02 13:0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

  10月30日,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新时代下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创新。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主持。

  《建议》将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动指南——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信息满满,第一时间回应外界关切,包括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提升民生福祉、如何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等重点内容。

  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各领域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韩文秀表示,区别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第二个特点,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韩文秀指出,现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要辩证地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

  王晓晖表示,《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其特殊背景和考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受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新发展格局会凸显强调“安全”二字。作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

  既要扩内需,也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中央反复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韩文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大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如何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呢?《建议》中有系统部署。

  韩文秀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具体而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深入参与国际循环,则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韩文秀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这要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例,老百姓手里要有钱,要减少后顾之忧;投资和进口需求也很重要,包括推进基础设施、新基建投资,降低关税等举措。另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等。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据韩文秀介绍,规划《建议》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总论、分论、结尾部分。其中,分论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

  从公报内容来看,科技创新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平安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重点任务,有望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以单独章节加以呈现。

  其中,推进科技创新,排在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疫情加剧外部环境变化,我国高端芯片等关键技术短板愈发明显,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对我国尤为重要。

  王志刚表示,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并不矛盾。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王志刚还表示,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就科技政策、发展规划、科研伦理以及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优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努力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青睐的一片热土。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宁吉喆在回应未来五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时的提问表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

  按照惯例,“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明确未来五年经济预期性增长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不同机构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有不同的测算,但基本在6%以下,大体处于5%-6%的区间。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建议将“十四五”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

  宁吉喆介绍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等。

  “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涉及到老百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将是’十四五’的重点工作”,张燕生表示。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建议》对如何改善收入分配也做了安排。

  宁吉喆披露,“十四五”时期将按照《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宁吉喆表示,还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