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热点->

中国经济站稳2020」财政政策“挑大梁” 稳住经济“基本盘”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0-12-17 12:1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0年中国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的中国经济延续稳定复苏,并为世界注入更大确定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年终专稿《中国经济站稳2020》盘点中国经济不同凡响的2020年。本期推出:财政政策“挑大梁”,稳住经济“基本盘”。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家制药企业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运转。相关负责人刘伟欣算了算,2020年全年公司减税降费总额超过8000万元。这笔钱对企业复苏而言,是现金流上的及时“输血”。“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减税降费这一块的红利,对我们企业的现金流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长三角,外资企业的负责人李培明这两天在忙着准备年度财务核算,公司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同样达到上千万元量级。他把2020年非同寻常的减税降费比作“雪中送炭”。“这是雪中送炭,让企业渡过难关。只要企业渡过了难关,恢复了正常运转,今后都会顺利地继续发展。”

  减税降费,这是市场主体在2020年体感最强的政策红利之一。进入2020年以来,已有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相继出炉,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减税降费的力度之大,减税降费成为市场主体和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透视2020年减税降费的结构性特点,降费“唱主角”,占到总规模的约三分之二。刘尚希说:“2020年的减税降费和以往的减税降费相比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以往的减税降费以减税为主,而2020年的减税降费以降费为主,‘费’主要体现在社保缴费方面。应当说,企业的获得感是非常强的。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之下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这与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是分不开的。”

  特殊之年财政政策“挑大梁”,大规模减税降费继续推进,切实让利于民。不过,财政收入少了,支出却有增无减。无论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是稳就业保民生,都需要资金“撑腰”,这对政府的“钱袋子”无疑是一种考验。

  那么钱从哪里来?2020年的两个“1万亿元”格外打眼——财政赤字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这两个“1万亿元”同样是前所未有。新增的这两笔万亿级财政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第一时间“一竿子插到底”。

  重庆市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唐语见证了2020年宏观调度方式的创新。唐语说:“以我们重庆为例,从财政部下达我们省一级预算,再到全部分配到区县,只用了8天时间。”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刚刚结束在全国多地的调研。她在基层观察,两个“1万亿元”已经在保障基本民生、稳定居民就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发挥出实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刘怡说:“这2万亿元都是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财政部门普遍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反馈,认为这2万亿元资金有助于缓解地方财力困难,基层的运转能力、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特殊之年的政府“钱袋子”,除了开源,还要节流。2020年,政府过“紧日子”的信号更强、要求更高、力度更大。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在刘尚希看来,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背后是对财政支出绩效的强调。刘尚希说:“政府过‘紧日子’不光是个口号,实际上是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来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调整支出结构的背后实际上是要倒逼政府转变职能。”

  前瞻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如何继续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给出了自己的预判。“财政政策作为传统结构性政策,担负着‘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任务,预期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立足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等方面进行更多结构性安排。”张连起说。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