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均衡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2 10:45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关键是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

  专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通过将产业升级与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满足国内居民对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当前我国供给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结构变化,要加强供需匹配,让居民愿意消费。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发展文旅休闲、体育健康、育幼养老和生活服务业,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补齐城乡区域流通设施短板,健全供需循环机制。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与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单纯依靠“三去一降一补”,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需求。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优化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温彬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会议明确要求,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成为持续扩大市场需求的有效动力。比如,消费价格补贴政策可能使未来将要消费的一些产品在当期支付,导致消费转移和消费替代。因此,要超越短期需求管理,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进行深层次关键环节的改革。

  刘元春认为,要有动态平衡观和总体结构观,寻找扩大内需的动态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处理好储蓄、投资、消费三者的平衡关系,而不是将其理解为此起彼伏的简单替代关系。

  “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消费既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况下,过去那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在减弱。要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尤其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以消费升级来引领供给创新,通过供给来创造消费新的增长点,持续增强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动力,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

  王一鸣表示,既要发挥总量政策的作用,也要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在总量政策层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搞急转弯。在制度性改革层面,有四个方面迫切需要推进。一是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要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降低高房价和居民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四是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消费潜力。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相互促进,形成牵引力,将促进我国经济在未来产生更大的爆发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