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区域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样本:率先追求碳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1-27 10:4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不少地方也将碳达峰相关工作纳入了“十四五”规划。

  其中,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

  1月19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扩大会议提出,携手港澳制定碳金融标准,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委员会(下称“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言,广东应在全国率先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实现低碳排放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在中国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不同区域的碳达峰时间势必将有先有后。生态环境部也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在率先实现碳达峰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包括香港、深圳在内的大湾区核心城市,已经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这一目标。

  而另一方面,作为有着发达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促进碳减排的机制探索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资料图。

  部分大湾区城市已实现碳达峰

  目前,一些重点城市已经为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达峰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0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其中介绍,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在2014年达峰,人均碳排放峰值为6.2公吨,2018年人均碳排放降至5.4公吨,相较2005基准年下降约36%。

  林郑月娥宣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将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在2010年成为被国家发改委选中的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12月,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指出,深圳就在碳达峰的路上,不能确定哪天哪个时点是达峰,但是深圳在2019-2020年间处在一个稳定达峰区间。

  这一结论缘于唐杰2019年牵头完成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报告的一位课题组成员、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王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在追求减少碳排放、空气质量达标的过程中,其实也催生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在2017年出台了《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其中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力争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

  一般而言,重点城市迈向碳达峰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遏制污染气体排放,二是通过结构升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能耗。

  以香港为例,据林郑月娥介绍,近十年,香港政府拨款超过470亿元,推行各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推广电动车船,以及引入创新转废为能和转废为材设施,以协助减废减碳。

  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算得上是制造业重地,但重污染、高排放的产能在不断淘汰,高新技术制造占了较高比重。以广州和深圳为例,2019年,两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高达58.4%和71.9%。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同地区碳达峰的时间,将会受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各有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各方面在全国都走得比较靠前,因此实现碳达峰也需要先行一步。

  广东碳排放交易规模全国居首

  近日,2021年广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部署了碳达峰相关工作,其中提出,深化碳交易试点。

  就在1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曾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此番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获批,引发了市场上不少猜测和讨论,碳排放是否会成为首个交易品种?

  2020年3月,广州市政府曾公布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进展落实情况,其中指出,由于目前碳排放现货市场的发展变化,上市碳排放期货难度较大,简单限定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过于狭窄,不利于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工作等。

  有碳交易业内人士表示,碳期货要走向成熟,需要建立在碳现货的基础上,而全国的碳排放现货市场目前仅仅在电力行业启动。但长远来看,中国必然会有一个具有碳定价功能、能够满足企业完成碳资产管理的对冲工具。

  事实上,广东碳市场在全国一直颇有亮点。2013年12月,广东省正式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看,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部分配额实行有偿分配,率先推出碳排放配额在线抵押融资业务和碳交易法人帐户透支业务,完成国内第一单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线上交易等。

  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4%,均位居全国第一。

  碳市场起到了显著的促减排作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孟萌曾在2020年12月介绍,超过80%的控排企业实施了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超过60%的控排企业实现单位产品碳强度下降。

  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碳

  如果说碳市场更侧重于对重点行业进行排放控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中几个城市,个人及中小微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减碳行动中,并获得相应的激励。

  2016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启“碳普惠制”研究和试点工作,即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商业激励等正向引导机制,首批有广州、东莞、中山等6市被列入碳普惠制试点。

  2019年12月,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在广州正式上线,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0年,碳普惠线上碳币兑换优惠有近5000人次。

  通俗而言,个人乘坐公交地铁、走路10000步,骑共享单车,都可以转换成碳积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者折扣券。

  再比如,由企业将个人购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节能空调、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行为的碳减排量汇集起来,拿到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然后反馈给消费者。

  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聂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下一步,还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提供包括新能源汽车、ETC、旧物回收、低碳旅游、节能电器等碳普惠行为,丰富碳币发放场景及碳币消纳场景。

  聂兵向记者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达成,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参与,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鼓励全社会参与,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普惠性工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也曾在2019年指出,广州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国内要素禀赋条件最好、市场成熟度最高的城市经济体之一,最有可能在碳普惠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贡献广东智慧和广东方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