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解读->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都需要哪些新的思路与操作方式?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1-08-09 11:51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最近大家注意到了中央高层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一种最新提法,那就是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在刚刚过去的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点就是指出下半年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这一提法的确是过去没有过的,是我国历宏观调控史上的第一次,这种提法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文字游戏,而是表明宏观政策调控的实质内容、思路与操作方式等内在驱动要素的根本性变化,可以说我国今后推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再也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目标、解决顺周期或逆周期的单一激励经济方式问题,而是着重向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性、可持续性方向转化,考虑宏观政策的综合效应,通过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使宏观调控长、中、短期目标相互融合,相互弥补,发挥出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能,使经济在下滑和上升时期都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消除宏观调控政策的自我内耗和过于频繁变动带来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使我国经济发展始终能与客观经济形势(环境)需要保持和谐统一,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出我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中央高层宏观调控理念的根本转变,也表示中央决策层对宏观经济政策认识更加深刻,驾驶宏观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日益明确。而且,过往我国推行的各项重大经济改革以及重大经济活动,也都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只有立足长远、可持续目标,才能消除经济发展短期目标和盲目求速现象,也才能最终克服经济活动中的不尊重客观经济行为,尤其是避免由此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显然,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少走弯路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要。

  基于上述层面的认识,对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有新的思维模式,不断探索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使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能推动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而且,从我国客观经济现实出发,需要实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八大任务,推动“十四五”开好局,很重要的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的落地。这也是实施跨周期调节很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展开,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支点,以改革创新作为核心动能,这些任务都是跨周期型的,不属于逆周期调节的范畴。而且,也要看到,当前中央高层之所以反复强调“跨周期”调节,因为“十四五”开启新篇章,关键在于推动这些重大项目的有效落地。今年的投资需求,明年会变成供给。如果不论方向不论方式地扩大投资,可能带来新的产能过剩,导致跨期失衡。疫情期间超常规政策退出历史舞台,需要有内生动能接续,这要在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四五”规划战略方面,有更多着力。显然,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中国经济发展之幸事,也是中国民众之幸事。

  那么,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都需要哪些新的思路与操作方式?从当前看,应具备四种思路与四种操作方式。

  应具有前瞻思维,把握住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就是说现在中国政府每推出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有较强的前瞻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克服过去一些朝令夕改的现象,以消除宏观政策短期行为甚至是顾此失彼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阻碍或形成较大的损失。目前,国内外处于疫情形成严峻时期,我们制订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应把跨周期调节放在相当高的战略位置上,也即把宏观调控政策着眼点由过去注重短期逆周期对冲转向到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战略落实上来;中央提出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和战略,就需要我们冷静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制订与推出的前瞻性研判和准备,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可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遭遇重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尤其,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重点就是从短期逆周期调节,从简单的疫情纾困中摆脱出来,向跨周期中期战略布局进行转移,会议列举的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改革攻坚、碳达峰和碳中和、防范化解重点风险等,都是跨周期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企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要把保持宏观政策持久性放在首位,避免各种宏观经济决策陷入被动化、盲目化和片面化倾向。

  应具有全局思维,把握住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性。就是说我国每推出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应具备内外两种眼光,学会用国外与国外两种眼光和两种层面的思维模式来衡量宏观调控政策的准确性与可适性,兼顾内外均衡,对其中不适合、不适用的政策进行修改或调整,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普适性,做到“全国一盘棋”,形成统一政策效力,无论国际国内环境多么复杂多变,宏观调控政策都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比如我国央行制订货币政策,既要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及其变动趋势,又要根据国内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宜盲目跟进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必须保持自身足够的定力。我国央行也正是针对国外、国内两种因素来全面思考货币政策的走向,也即针对世界疫情演变存在不确定性,欧美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进入新阶段,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内部来看,虽然抗疫、纾困、复苏方面都不错,但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等问题,推出了确保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稳定性,保持货币政策定力,不搞大水漫灌等货币操作政策,才使得我国较好地抑制住了货币泛滥与通货膨胀现象出现,维持了经济金融稳定,也确保了民众生活不受到较大的冲击。

  应具有发展思维,把握住宏观调控政策的严肃性。就是说我国政府制订或推出宏观政策应始终坚持发展思维导向,既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足与问题,又要看到自身的特点与长处,一切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经济增长质量放在首位战略位置,理顺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关系,推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内在融合,消除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内耗,尤其是克服宏观政策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出现相互制肘以及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等不良倾向,确保宏观政策实施的统一性、协调性与严肃性,集中发挥出宏观政策的实施效力,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这就需要我国宏观政策制订部门相互之间加强联系与协作,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樊篱,一切以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为重心,一切以提高民生福祉为根本,对于宏观政策执行中的短期利益行为、各自为政行为、相互拆台行为甚至是盲目逐利行为,应予以严厉惩处。比如当前在碳达峰上,我们要纠正运动式“减碳”,防止借碳达峰盲目扩张产能;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有效调整;在房地产调控上应建立好长效调控机制,把“房住不炒”当作永久性调控目标。由此,我国政府推出的所有宏观调控政策应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着重体现围绕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的“十四五”重大项目上来,既克服宏观调控政策的短期化目的和片面化倾向,又让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我国经济双循环战略实施以及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切实发挥出重要的助推作用。

  应具有灵敏的思维,把握住宏观调控政策的适应性。就是说对我国政府推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来审视,时刻关注国际、国内最新经济发展动态,因势而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不适应、不适用部分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使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更加的抗周期能力、最具韧性的经济手段、最具刺激力的经济动能,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永葆跨周期调节功能。当前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从酝酿到出台实施以及其产生的效力,都具有较大的时代局限性,没有千篇一律和永远能产生动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在客观要求政府宏观决策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时刻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消除一切固步自封意识,始终保持改革与开放的心态;尤其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意识,提高对客观经济形势变化与把握的能力,才能使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使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经济特征,永远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新鲜力与生命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同时,在宏观政策制订酝酿过程中,可走社会听证程序,重大宏观政策可采取问卷、现场听取等方式广泛征询企业与民众意见,集思广益,以提高宏观政策的社会认可度,消除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社会阻力,使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中更具人性化和社会和谐化,最终产生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应。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