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打造经济发展“引擎” 多地重点项目迎来“加速跑”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布时间:2021-08-19 13:3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今年,全国多地引导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持续增加的技改投资让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

  记者了解到,近期,上海、重庆、天津、浙江、广东等地密集出炉“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未来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目标与发展路径,并围绕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谋划和储备重点投资项目,完善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以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地方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实现转型跨越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中国制造业需紧紧抓住当前的“时间窗口”,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型跨越。

  记者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6.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7.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9%。

  财经专家吴其伦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初,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这就是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最初构想。

  高技术制造业盈利水平向好,极大提升了相关企业投资能力。例如湖北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6.8个百分点,山东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0%,重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曾表示,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顺应了中国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碳中和从外部驱动,以求用外部成本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最优。

  重点项目密集开展

  “未来,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将持续加力。”吴其伦表示,培育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出台后,各地会陆续出台实施细则,高技术制造业集群会在各地开花结果,相关产业都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近期多地密集出炉“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目标。

  8月9日,广东正式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天津提出,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此外,重庆、上海、浙江等地也制定了相关目标计划。

  而相关项目投资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7月26日,西安2021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63个项目总投资629.4亿元,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密制造等多个方面。此前,云南滇中新区举行2021年上半年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先导(昆明)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滇中新区先进计算中心等10个产业类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5.6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北京日前启动2021年首次项目公开推介,面向民营资本公开推介111个项目,覆盖高技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总投资达1334亿元,其中拟引入民间资本576.8亿元。

  面向未来五年,多地也在抢抓机遇加强项目储备,并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广东表示,梳理“十四五”时期全省重点产业项目889个、合计投资额2.28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安排约500亿元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战略性产业提供超过2.5万亿融资额度。天津则提出,围绕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的作用,支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在众多专家看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强劲呈现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向中高端价格链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但地方在投资建设时需要注重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避免投资过剩,同时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的投入。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财经评论员韩复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制造业是工业之母;另一方面,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根本性前提是提升科技竞争力。制造业提升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竞争力才得以全部提升,而补短板是提高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产品的构件,例如芯片生产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下一步需要完善多重保障体系,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推动相关企业加速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立与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强投贷联动,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同时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赋能。(记者 刘昱汝)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