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热点->

特色产业链是乡村振兴核心竞争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1-10-12 09:5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平和县90%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农户收入80%依靠蜜柚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的2141元提高到2020年的20770元◇产业振兴要抓的是凸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产业,其中包含了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资源禀赋,只有从“特色”出发,产业发展才能有长久生命力.

  金秋时节,福建省平和县60余万亩蜜柚林果实累累,红肉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红绵万寿柚等新特品种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奇特的果园景色,催生了平和独特的全域生态农业观光游、自驾采摘游,加之每年4月柚花绽放时的赏花游,这里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作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发展特色旅游仅是平和拉长蜜柚产业链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平和逾百亿的涉柚产值中,第二、第三产业已占到了55%。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通过“三产”融合拉长传统产业价值链,以此增强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福建各地的新追求。

  每棵蜜柚树都是“摇钱树”

  平和县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是流经两省5条河流的源头。如何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保护好青山绿水?平和人把目光投向了琯溪蜜柚。

  平和种植琯溪蜜柚历史已逾500年,清乾隆年间曾将其列入朝廷贡品。但由于多种原因,平和琯溪蜜柚在民国年间濒临绝种,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蜜柚也仅是少量种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和县立足县域特色,充分发挥琯溪蜜柚传统农业资源优势,提出“县办万亩、乡办千亩、村办百亩”种植口号,要求县乡狠抓落实,加大力度示范推广,促进区域规模种植。

  针对普通百姓不愿种、不敢种柚子心态,平和县出台谁种谁所有的林权政策来推进蜜柚种植,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树苗,并鼓励干部承包山地,带头种柚子,以实际行动作示范,掀起了全县种植蜜柚的高潮。

  为了提高蜜柚质量,平和县突出生态种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有机肥+配方肥”等配方施肥,使用低残农药、水果套袋、果园生草、生物防虫、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先后推广“高挂微喷水肥一体化”设施蜜柚13万多亩、绿色防控技术蜜柚32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蜜柚7.15万亩,并实施生草覆盖蜜柚50万亩。

  互联网技术让平和蜜柚产业得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每个蜜柚种植示范基地做到视频监测覆盖,监测点可采集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气压、降雨量、风速等,为管理平台品控溯源系统提供数据参考,让每个柚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以此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品牌价值。    中秋节前后是蜜柚集中采摘期,平和县城乡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在平和蜜柚主产区坂仔镇,当地果农运用红外光谱技术,依据企业及客户对糖度、重量的需求,通过分拣机对刚采下来的蜜柚进行分拣分级,其中分拣后的优品进入高端精品市场,其余果品依级进入普通农贸市场和深加工工厂。

  9月中旬,在国强乡新建村,村党支部书记赖文达指着挂满果实的蜜柚树对记者说:“每棵蜜柚树都是‘摇钱树’,每年都能产生好几张百元人民币!”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晖津介绍,平和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全县种植面积超过65万亩,产量约130万吨、直接价值近50亿元,涉柚产值连续多年超百亿元。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平和蜜柚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再是单纯的种植生产和果品加工,还越来越多地延伸到服务业领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特色产业链。    霞寨镇高寨村是蜜柚生态游的网红打卡地。记者站在该村观景平台上眺望,5000多亩果园尽收眼底,果树遍山坡,枝头的柚子泛着金黄。漫步于果林中的栈道索桥,果香沉谷、莺飞虫鸣、趣味盎然。

  “柚惑园”景区是高寨村一个集吃、住、游为一体的涉柚文旅项目,村里投资200多万元,正在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工程年底完工后对旅客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能给村里带来可观收益。”村支部书记卢溪河对记者说。

  近年来,为拉长产业价值链,平和在蜜柚深加工领域异军突起,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现已培育宝丰罐头、中宝食品、琯溪源食品等规模以上蜜柚深加工、蜜柚机械制造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下蜜柚深加工企业近百家,先后研发出蜜柚果脯、蜜柚果汁、蜜柚果膏、蜂蜜柚子茶、蜜柚花茶、蜜柚果酒、蜜柚日化用品等100多种系列深加工产品,获得40多项发明专利。全县2020年规模以上蜜柚深加工工业企业产值14.26亿元。

  平和目前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3000多个琯溪蜜柚直销点,营销商共5000多家,营销队伍6万多人,建设出口基地93个,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蜜柚产业为平台,平和县众多个人、合作社、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参与果品产后包装、营销、配送、深加工、出口,旅游、餐饮、住宿、物流等配套服务,蜜柚三次产业得到了融合发展。

  目前,平和县90%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农户收入80%依靠蜜柚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的2141元提高到2020年的20770元。

  平和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王振惠说,琯溪蜜柚产业关系千家万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也是平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有特色才有长久生命力

  无独有偶,小菌菇在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福建省古田县也形成了大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古田县已开发出食用菌品种37个,银耳、茶树菇、香菇、猴头菇、海鲜菇等20多个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种植规模、产值及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占据了海内外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

  目前,古田县70%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70%农业总产值出自食用菌生产,70%农民现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小小食用菌已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拉长特色产业价值链,培育核心竞争力,平和县、古田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类似典型在福建各地不胜枚举:安溪和武夷山茶叶、惠安石雕、仙游古典家具、德化陶瓷、福安小型电机、南安水暖电器等,通过延伸产业价值链,上述地区目前均已成功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赵迪博士认为,产业振兴要抓的是凸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产业,其中包含了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资源禀赋,只有从“特色”出发,产业发展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福建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无不说明如此。

  从乡村振兴角度看,特色产业链延伸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让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赵迪认为,特色产业链延伸是有机融合农业农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价值的重要媒介,通过打造“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协同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谨防千业一面

  记者在福建调研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时发现,“一村一品”“一域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大多遭遇诸如小农户与大规模、小生产与大加工、小企业与大科技、小品牌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产业特色不强、品牌效应弱化、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偏短等诸多短板,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千业一面、产业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竞争、经济效益不高、产业不兴旺等问题,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创新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链,赵迪博士认为须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在确定产业链支撑点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及深挖产品多重功能,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增加农业产业辅助链和拓展链,提升产业链宽度,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通过增加科技贡献率来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大力鼓励现有名、特、优农产品和知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加大对知名企业与产品的质量监管和资金支持,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上打造农业产业链,按照不同区域内主导产业的需求,分层次、分渠道、分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合作组织等,推行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依托农业示范园、现代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培育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建立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行效率和增值效益。

  三是通过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升级特色产业链,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科学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化拓展,以模式创新提升要素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三产”紧密融合,引导产业链向集约化拓展。

  四是通过完善特色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重构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中各主体的参与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农民、企业、合作组织等经济主体,围绕特色产业建立“农业产业链组织”,实现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发挥市场在产业链组织运行中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提升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运转效率。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