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加大政策调节力度稳住就业基本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2-06-30 10:45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保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基本盘,切实保障民生。

  劳动力供求矛盾仍然突出

  “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基本盘,也是当前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结合了中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当前疫情影响下的周期性问题。在结构性失业方面,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技能需求快速变化,高校快速扩招、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在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外疫情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一些不确定性,导致用人单位的需求总体偏紧偏谨慎。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就业吸纳能力大的部分行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复苏缓慢,恢复招聘需求还有一个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本报记者说,短期内,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重点群体,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城市就业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6-7月份迎来高校毕业季,按照以往经验,青年调查失业率仍有上升压力,亟须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下有效趋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稳增长与稳就业是一体两面,而5月份经济总体呈现弱复苏,环比动能并不算强。因此,无论是从政策目标、当下经济环比动能还是未来就业环境来看,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

  深入分析就业压力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局部地区疫情好转和各项政策齐发力,当前全国整体就业形势趋稳,但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问题仍然突出。”毛宇飞说,困难家庭学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信息资源缺乏、求职成本较高、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压力较大等,在实现就业过程中往往比普通学生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曲玥指出,当前,稳就业最棘手的问题,除了青年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还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保市场主体之间的精准权衡问题。毋庸讳言,短期严格防控与长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优的均衡点是重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天安告诉本报记者,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形势,要深入分析就业压力的结构性变化。当前,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等,稳就业保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与此同时,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此外,留学回国就业趋势明显,再就业人群规模上升。

  赵文表示,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部分人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也造成岗位供求缺口增大。从产业方面来看,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最多和就业弹性最大的产业,但是多数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具有“接触性”特征,在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管控措施中,受到的影响较大。从企业方面来看,中小企业面对经济下行受到的冲击更大,疫情更是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严重的流动性压力,企业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采取的停工停产和降薪裁员等行为对社会就业造成压力。疫情下企业的盈利状况也面临着较大挑战。

  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毛宇飞建议,在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就业优先的过程中,一要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创造岗位的能力;二要重点关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三要发掘新兴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曲玥建议,对企业减税降费等更加全面的纾困措施;短期内创造部分公共岗位,发挥政府力量支持吸纳大学生就业;延长完善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培训体系和就业跟踪监测。同时,随着对病毒和疫情认识逐渐清晰,加快制定疫情防控、保市场主体一般的指导性原则和更多细则,给市场主体更多充分明确的预期和更加稳定的信心,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加快市场主体对就业的吸纳。

  顾天安认为,破解就业难题,应从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等方面着手。

  赵文表示,短期可采取对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补贴、增加见习岗位等措施,但从长期来看,基于对“结构性失业”环境的判断,加大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将更多的人才分流至制造业等行业才是“治本”之道。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