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访谈-> 传媒精英->

陈明洋——我们还在走,去走必须走的路

来源:网络 作者:中国产业网 发布时间:2012-05-17 10:21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搜狐传媒:陈老师,我简单直入了,我们传媒致敬活动做了十几年了,这条路走的也挺艰难曲折的,我们未来还会一直做吗?

  陈明洋:会。

  搜狐传媒:会怎么做呢?

  陈明洋:我们虽然做了十一年,但是今年是第一次落地。落地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请到一批一直支持和关注的专家学者,包括业内人士,在一起探讨。这样就会对致敬活动本身产生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有些好的做法我们就坚持,不那么好的我们就拿掉。这样就可以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搜狐传媒:明白,我们新媒体探索,南方周末在这边做的一直是全国比较领先的,有没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跟我们分享一下。

  陈明洋:这个问题我不是权威的回答者。

  搜狐传媒:您不主管这块是吗?

  陈明洋:我们比较成功的应该说,我们有一个既有技术,又尤其懂传播业务的一个人,这个人叫吴蔚,他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界的比较少见的理科生,他来南方周末以后是做文化报道的,当然这也是他自己的素质所在。他确实理科生出身,IBM的工程师,资深的网络用户,或者说玩客,一直追踪这个技术。这么一个人在差不多超过十年的新闻经历了以后,被赋于这样的使命做南周的新媒体,所以这个人非常好,这是我们的成功之处。

  搜狐传媒:您本人怎么看全媒体融合,我们论坛也是这个主题,您本人对未来的媒介融合发展是怎么看的?

  陈明洋:我觉得是一个趋势,方向所在。必须如此。因为我们受众在发生变化,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介质,包括习惯,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顺应这种变化,融合可能是解决方案。

  搜狐传媒:我们遇到过困难吗?在新媒体发展当中。

  陈明洋:当然有困难。实际上中国的媒体人是比较纠结的,尤其是传统的媒体人。

  搜狐传媒:就不是愿意走这步但是又不得不走这一步。

  陈明洋:中国的状况很特别,就像刚才吴蔚点评时候谈到的,会不会在这方面也有所谓的中国特色、中国道路。像美国这种比较赞赏的新闻专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度,他们率先遇到了危机,不管是2017还是2043这样的预言,都是非常悲观的,从现实来看,读者从纸媒、电视等传统渠道接触信息的比例下降趋势是很清楚的。他们盈利方面的情况消涨也很清楚。中国好象还处于另外一种状态,这个状态显得我们比美国的同行过的好,但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说到的,当新的人成长起来,他们成为最活跃的人群,这些90后、00后,他们的阅读习惯都变化了,所以这个趋势肯定是这样,但是我们在应对这种状况的时候,还是处于那种很尝试的状态,又想进入,又怕。觉得应该进,但不知道会怎么样。处于这么一个状态。

  搜狐传媒:但是我们是业界很勇敢很走在前端的一个媒体。

  陈明洋:我们还在走,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专业人士做非常精准的判断,去走必须走的路。

  搜狐传媒:明白,我们对整个新媒体布局这方面,您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陈明洋:我只能说我的理解,我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布局。我们在发展新媒体的时候,我们是希望,或者说我们有一个预判,这一块以后会成为我们南方周末,我们叫做文化事业体,我们不叫南方周末报,或者说叫南方周末这个品牌,是一个品牌,这个文化事业群的一个领头羊,是他的一个终极面对读者和受众的方式。我们是这样讨论的。

  搜狐传媒:明白。

  陈明洋:我只能说到这儿,我们总体是这么一个想法。

  搜狐传媒:理解。本身南方周末是深度报道见长,我们面对一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我们有没有想做相应的调整,或者说怎样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持续发挥我们南方周末的影响力呢?

  陈明洋:这个是我们正在考虑的,经常在那里纠结的,深度报道是南周所长,也是南周安身立命之所,也是读者觉得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自己的判断,作为专业的媒体从业者,这种深度报道有他的价值,一个伟大社会,一个巨大的国度需要有一批,一大批这样的专业生产深度报道的品类,是不可少的,否则我们不可想象,很难想象,我这么说不是对香港有歧视,是说我们跟他们有不同,我们肯定会有这么一个品类,一定有他的需求和市场。所以我们会继续生产。但是在传播这块,因为我们遇到的读者他们在碎片化、快餐式的消费,我们怎么应对,这个是我们要探索的。

  搜狐传媒:就是呈现方式会不会改变。

  陈明洋:我们希望探索他有什么可能的方式,这是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从纸质上来讲,我们更追求阅读体验,希望能够把这一块做的更好一些,我们有一些尝试,去年的改版,在这块的努力也是比较多的。另外,我们的微博,或者我们的网络用户这块,我们怎么呈现。这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模式一般是一个标题,然后一个提要,然后就是一个链接。

  搜狐传媒:要想看全部,敬请点开。

  陈明洋:我在内部经常说,我疑心很多读者不一定点开,因为提要没有精心的生产,往往是我们原来提要的一个移植,这样他没有体验这个报道的价值,因为那个提要在纸面上可能是可以的,但是这里可能并不合适。

  搜狐传媒:就是不足够吸引眼球。

  陈明洋:不足够吸引读者阅读,不能提供足够的理由,吸引力不够。我们一直希望对我们记者采访的产品进行适合微博受众的,或者什么受众的那样的信息加工方式。我们在探索,但是我们这块还没有能够成型的批量生产。这个是需要做的,我们非常焦躁的在考虑这个。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