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访谈-> 访谈要闻->

余晓晖:网络、平台、安全是工业互联网三大抓手

来源: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01-15 10:5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孕育兴起,中国制造也再度站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工业互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突破智慧和机械的边界,建立起观念与行为的全新秩序,并悄然打造出一个崭新而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

  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强劲助推器。

  2018年必将是载入工业互联网历史的一年。

  这一年,工业互联网从一个行业话题和专业命题,发展成为一个各界参与的公众话题和热门的商业命题。在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的同时,工业互联网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台积电安全事件;国际巨头GE在该领域的巨额亏损;BAT的高调介入,互联网大佬们的惊人言论, “工业互联网姓工还是姓网”的行业争论等等。

  但无论如何,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逆转;它必将肩负起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使命!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

  网络、平台、安全是工业互联网三大抓手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论坛现场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期)

  “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数字化转型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2018年12月29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主题为“新工业革命与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无疑是这个寒冬中最热的产业经济话题。“BAT们”视之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正在竞相“+工业”“+制造业”……而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们也在积极“+互联网”,希望借助互联网的科技力量,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配备上全新引擎,从而打造“新工业”。

  三大抓手

  工业互联网的方法论不深奥

  “我的发言可能偏技术一些。”余晓晖最初有点担心,毕竟工业互联网是个有理解门槛的话题。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发言得到了非常好的现场反馈,不仅现场观众听得非常专注,甚至连2018年中国经济论坛的另一位演讲嘉宾、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也听得格外认真,还特意跟余晓晖要了他的演讲PPT。

  “真没想到黄市长对技术性这么强的工业互联网也如此感兴趣,他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太令人敬佩了。”其实,因公务繁忙,黄奇帆本来是打算作完演讲就离场的,但当他了解到开幕式后还有关于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等主题的对话环节后,特意改变了行程计划。

  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理解起来其实也并不复杂,他把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要素与功能体系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网络体系,即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泛在深度互联;二是平台体系,这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三是安全体系,这是工业智能化的安全可信保障。

  “网络、平台、安全是我们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抓手。只有这三大体系形成智能化闭环,才能实现从物理世界来,到物理世界去。这是我们理解的工业互联网的方法论、数字化的方法论,也是新工业革命的方法论。”余晓晖说。

  中国起步不晚

  应用路径和模式已初步形成

  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全球政府和各行各业企业的共识,在余晓晖看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起步并不晚,而是比较早的。从顶层设计,即国家战略与政策层面,到地方上扶植推进,再到产业企业的落地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路径和模式都已经初步形成。

  余晓晖把工业互联网应用路径总结为三条:

  第一条路径面向企业内部的生产率提升,也就是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设备、生产线、生产和运营系统,获取数据,提升生产率和产品良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打造智能工厂,可称之为数据驱动的智能新厂。

  第二条路径是面向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延伸,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内外部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创新,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可称之为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能力。

  第三条路径是面向开放生态的平台运营,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协作企业、产品、用户等产业链资源,实现向第三方平台运营的转变,可称之为数据驱动的生态运营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目前国际工业互联网竞争的焦点。

  模式则包括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

  “工业互联网的机理都是基于数据感知、分析、洞察和优化控制的闭环,方法论是相同的,参考架构和基本要素也相同,但实践中对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要解决的难点、痛点不一样,意味着切入点和操作路径也是不同的。”余晓晖总结了一些国内外著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物联场景,其中资产设备优化模式占当前应用项目50%以上;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优化则集中于状态可视化与监测层面(43%),数据深层次优化应用尚在探索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余晓晖还对比分析了在国际产业格局中,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中的创新、调整和演进。美国、欧洲、日本虽然各有优势、各具特点,但是我国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比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的成立,以及其“12+9+X”架构模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模式创新有亮点,基础技术较欠缺

  虽然前景广阔、开局有利,但余晓晖认为,在工业互联网这个方向上,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上的模式创新是特别有亮点、有特色的,但我们确实在基础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 余晓晖说,“不过,中国企业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接受程度非常高。这也是我们与美国、欧洲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很羡慕的一点。”中国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比较愿意尝试新技术,即使有时候数字技术看起来还不够成熟也都愿意尝试。他认为,可能因为中国工业化时间不是那么长,所以包袱比较少,他们愿意用新的技术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路径。

  另外,余晓晖也提醒大家,纵观全球企业的发展,不要低估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的巨大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跨界的过程。工业互联网需要把工业自动化技术、生产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所有技术集成在一起,这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付出。”

  在对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工业互联网实践研究中,余晓晖发现,在高度差异性中,又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律。“比如无论哪个国家,同一行业可能行业特征差异很大,但是,总有一些大家面临的痛点和困难是高度一致的。这意味着,我们建立起一套体系,是能够迎接全球发展与技术方向。”他说,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中国大有可为。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