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访谈-> 访谈要闻->

董艳玲:在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降低宏观杠杆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05 08:3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这是一场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描绘蓝图的大会。

  三大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2019年更是关键之年。在两会前夕,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艳玲。

  董艳玲指出,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值得高度重视。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科学、平稳地“去杠杆”。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度看,她认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而且可以在发展中降低宏观杠杆率。

  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一个重要表现是杠杆率攀升较快

  NBD:我们看到,近两年中央层面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在政策和监管层的积极干预下,局面出现了很大转变。如P2P等网络借贷从高歌猛进到被清理整顿,加密资产从四处蔓延到销声匿迹,影子银行从野蛮扩张到受强力监管等,民营企业从大规模举债到债券违约集中爆发再到政策层多管齐下化解信用风险等等。请问您如何看待和评价近两年来中国的金融风险及其治理?

  董艳玲:近几年我国的金融风险的确有所加大,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治理力度随之增加,治理效果比较明显。理论上看,金融风险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策略可以消除的特有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通过多样化投资策略无法消除的不可分散风险。实践上看,近些年来,我国这两类金融风险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你提到的P2P网络借贷、加密资产等领域出了不少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类问题总体上可以视为非系统性风险,它的社会影响恶劣,但一般不会在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内产生传染效应。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对金融秩序的破坏和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只要加强监管,不会出现连锁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这几年出现的金融案件反映出金融监管如何同金融创新同步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复杂化,金融创新必然不断出现。如果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那么很容易出现非系统性风险。例如,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但在以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框架下,互联网支付业务、网络借贷业务、股权众筹融资业务、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不同监管部门负责监管,这样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或者监管冲突的情况。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新的“一委一行两会”加强了监管的综合性和协同性,加之颁布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非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值得高度重视。一旦系统性风险爆发,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致命打击。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杠杆率攀升较快。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由141.3%攀升至261.2%。我国杠杆率最高的部门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其次是居民部门,再次是政府部门。各部门不断上升的杠杆率导致我国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2015年已经超过美国。升高的杠杆率所蕴藏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这一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书研究了近8个世纪以来66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发现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通货膨胀危机等)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高杠杆(过度负债)。鉴于高杠杆率的潜在风险,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中明确提出“去杠杆”。但“去杠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去杠杆”过急过快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反而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稳健、科学地“去杠杆”。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NBD:此前央行与财政部曾进行过一轮广受各界关注的辩论,焦点之一便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如何遏制的问题。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而这其中一点就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难以刹车。请问您如何看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

  董艳玲: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理论上讲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但是这类债务的背后实际上都有政府的变相支持或隐性担保,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变通的PPP项目融资等。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口径和规模目前尚未统一的共识,根据有关机构评估数据以及我们的调研情况,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总体可控,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之后,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潜在风险。

  未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办法,一是要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下,制定出包含债务指标在内的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二是尽快明确界定隐性债务,分清存量和增量,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地化解风险;三是进一步针对“漏洞”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PPP项目融资以及其他容易引发风险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硬化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五是对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难处深入调研,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让地方政府拥有合理规模的发展资金。

  NBD:请问您对中国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哪些建议?

  董艳玲:对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要围绕振兴实体经济稳健、科学地“去杠杆”。由于我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只要银行不出大的问题,就可以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宏观杠杆率降至合理水平是银行体系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第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去杠杆”的根本途径在于振兴实体经济。只有当实体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各类经济主体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还本付息,并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杠杆率才能真正地降至合理水平。因此,围绕振兴实体经济这个中心“去杠杆”是平衡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而振兴实体经济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我国的“高杠杆”结构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最高,而非金融企业中国有企业杠杆率高于民营企业,因此国有企业降杠杆是“重中之重”。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从根本上来说,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实现。

  第三,加快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度看,以新兴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新兴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属于轻资产高产出产业,其资本产出比的指标相对较小,那么即使在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条件下,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也会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下降。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而且可以在发展中降低宏观杠杆率。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