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财经-> 财经要闻->

普惠精准破局 金融产业科技助力产业数字化新跃迁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12-28 12:2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12月14日,经观传媒、经济观察报等联合主办的“2020第六届金融年会”在北京圆满举行。

  2020年对金融行业来说充满了挑战,小微企业融资、普惠金融等各项业务在疫情的影响下,面临着更多复杂因素所交织带来的障碍。另一方面,疫情催发各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线上经济的兴旺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更好的实践普惠、助力实体,是留给更多从业者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考题。当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来临时,金融如何深度融入,也值得更多探讨。

  在“2020第六届金融年会”的精英对话环节,经济观察报编委、金融市场新闻中心主任袁金秋担任主持人,对话嘉宾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天阳科技高级副总裁李亚宁,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中国区金融行业高级客户合伙人陈玉茹,EFP金融理财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姜兆华和百信银行生态金融事业部高级总监李永煜,就以上两个方向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普惠模式再“破局”

  多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多数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借助互联网技术,许多原本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用户,得到了借贷融资的机会。然而,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仍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

  薛洪言表示,当前消费贷款领域普惠金融的重点是“惠”,即如何把贷款的综合成本降下来。过去几年,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缓解了“普”的问题,但粗放的模式和较高的定价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未来两到三年里,消费金融行业的工作更多的是继续降本增效,以引导并适应贷款利率下行的经营环境,把之前积累的问题消化掉,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

  李亚宁表示,这几年尤其是国有大行和全国的分支行,早在三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了普惠金融的开展力度。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都设置了专门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专门建设了独立的普惠金融业务的审批系统、风险管控的系统。“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系统建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普惠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数据,而不是基于信用的传统做法。所以在技术、风控、产品甚至是在经营等方面的理念都要做改变,这是一个过程。”李亚宁认为,不管是供给侧还是用户侧,普惠金融都势在必行,但还需要充分的发展时间。

  在整个经济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的2020年,金融行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普惠金融在科技赋能的积极推动下,线上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在疫情期间有效满足了广大个人、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为经济复工复产贡献了部分动力,也将继续探索数字化、高效率的发展方向。

  姜兆华认为,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时,要突破三大“障碍”,一是突破“不敢贷”的心理障碍,二是突破“不能贷”的政策障碍,三是突破“不愿贷”的经营障碍。同时,打通三大“经络”,统一数据平台,打通信息“孤岛”经络,完善信用体系,打通抵押“当铺”经络,发挥场景优势,打通融资“壁垒”经络,从而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激活“数据、系统、风控”三大核心“潜能”,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融资成本的可负担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形成普惠金融发展的独特优势。

  助力产业数字化跃迁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不断孕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近几年来,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不断提升,在政策帮扶下,产业数字化的浪潮不断前行。在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中,金融的数字化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够为企业提供哪些帮扶与支持、数字经济的前景等问题,也引发了参与论坛的嘉宾的热烈讨论。

  薛洪言认为,普惠型小微贷款要实现科技驱动的前提是有更多的数据作为支撑,需依托于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只有产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完成数字化沉淀,金融科技才有用武之地,突破小微金融传统风控模式的边界,行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不过,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金融,有可能升级为全新金融服务模式。

  陈玉茹表示,基于对众多金融机构探索和实践的观察、分析以及与他们的沟通,发现金融服务实体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金融机构不再简单强调产品和服务的输出,而是融入到实体产业的业务场景中,洞察及帮助客户解决面临的痛点来深化客户经营。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润滑、枢纽甚至突破性的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加速了金融业务在场景中的渗透,打破金融、非金融的界限,实现客户端到端体验的贯通;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化构建生态和平台,并以此实现新的业务增长。数字化将会是产业金融等业务实现突破的重要切入点。

  通过数字化,实现数据信息的线上化、透明化链接,将有望帮助产业链上各种规模的企业,平衡地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使得支付结算、信贷、保险等细分领域的金融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

  李永煜认为,科技赋能对于银行来讲就是现在所说的开放银行模式,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到来,用户的习惯已经从线下迁移到了线上,所以银行的服务阵地也需要随之而变。让金融产品融入场景,在场景中做金融,是现在互联网银行的必然选择,也必将会是未来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

  以数字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正在或即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鼓励下,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的成熟,数字金融发展的想象空间也被打开。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到长尾客群,切实落地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带来的运营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一定会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由此而产生的红利自然会反哺给终端用户,最终体现在服务价格上。

  参与讨论的嘉宾们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数字金融将更好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数字化技术打破了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僵局,将传统的“抵质押”为主的信用模式提升到了以经营、行为数据作为信用判断的阶段,信息的价值大幅提升。同时,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十四五”阶段的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机构需要更加精细化管理,提升线上化、数字化能力。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