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电子信息->

美国能打败日本电子产业,为什么赢不了中国

来源: 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9-06-11 11:1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美国对一个国家发动高科技产业的“战争”,在历史上可以借鉴的案例主要就是美日电子产业之争(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开始)。

  如果结合当时情况,与今天中美贸易战的情况相比,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也能发现很大的区别。

  首先可以总结出今天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的两点区别。

  第一点区别:

  当时日本的电子产业全面崛起,电子龙头企业,包括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NEC、东芝、松下等,有完整的纵向产业链,高度的独立性,不依赖美国的电子产业。在日本半导体开始衰败前夕的1995年,世界半导体企业前十中,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

  而今天中国的电子产业还在追赶中,实力不够全面。如果我们看2017年全球营收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华为旗下的海思还挤不进去,如果把三大纯晶圆代工厂去掉,海思的营收大致是挤进前20的水平。而且中国的电子企业产业链不如当时日本的完整,独立性不够,卡脖子事件已经多次发生。

 

  今天中国ICT企业中最重要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京东方、中芯国际等,即使加上被诟病的联想等位置重要但创新不足的企业,和当时的日本电子龙头企业阵容相比,整体上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中国ICT市场规模仍不及美国一半,GDP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半,由于中国广义ICT市场一直保持高于GDP的增长,相信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关键是中国后续的战略。

  第二点区别:

  日本的电子企业背后是日本特色的著名财团,这促成了其大而全的高科技产业链条,几乎所有技术、所有配件都由自己成员提供,而不是向外购买。而且在国家层面,日本通产省又促成企业联合体,将富士通、日立、NEC、三菱电机及东芝召集了起来,成立了“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到80年代初,70%以上的半导体制造装备日本已经可以自己制造了。

  所以日本是真的保护主义,日本企业是真的民族产业。财团一致对外,企业密切合作,国家出人出资。和日本比,中国今天当然算不上保护主义,而同时,很多所谓“民族品牌”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如果中国下决心按照当时日本的做法,那么打破Wintel、AA体系,培育自主技术体系的进程和力度,应该远远超过当前的现实。

  看起来,是不是中国今天的局面更危险?并非如此,下面就继续分析。

  我们接下来看看美国对日本打的牌,和对中国打的牌,有哪些异同。

  首先,美国都是指责对方。

  美国指责日本的是倾销。当时美国消费市场上,包括电视、电子游戏机、收音机等产品几乎都由日本厂商主导,但是日本厂商不依赖美国的元部件,这和今天中美之间的情况不同,美国是完全无利可图的。

  所以,美国电子厂家是搁置分歧,团结到一起,要对付日本,这就不完全是美国政府主导了。1977年,这些厂商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英特尔和AMD的CEO都是其中对付日本的政策小组成员。

  美国今天指责中国的问题很多,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问题,包括贸易问题上希望中国买更多美国产品,市场更开放等。有些是无端指责,有些与中国的改革方向是存在一致性的。

  而美国的电子厂家是在中美贸易中获利的,一方面,中国产品中有大量的美国元部件,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服务于美国厂商,全球化的供应链降低了他们的成本,因此他们没有动力团结一致对付中国。相反,高通和苹果还曾在中国打官司,即便最后和解,但足以证明他们内部的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苹果CEO库克还曾高调力挺中国制造2025,并反对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这种双输的做法。

  可见,今天致力于中美摩擦的,仅仅是美国政府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希望达成的贸易平衡、制造业重返美国等目标,在不改革美国自身经济社会体制的情况下,也并不是一场高科技产业竞争所能完成的。

  其次,美国的手法都是先务虚,再务实。

  务虚就是一开始先模糊地谈判,只确立原则问题,这样对方就容易答应,然后利用这种模糊为日后美国的利己解释埋下了伏笔。

  美国当时也是争取日本对市场开放的原则承诺,但是前面说过,日本是真保护主义,真民族产业,是靠政府强势推动和企业自给自足而取得电子产业辉煌的,因此美国其实剑指了心脏,后面的杀手锏就可以一个个使出,势如破竹了。

  日本先接受了原则,当谈判后来进行到细节时,美国就通过开始确立的原则不给日本讨价还价的机会了。从两国间降低电子产品关税的时间表,增加双边的投资机会,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程序,到日本全部废除芯片关税和知识产权保护。

  但是日本也不会束手就擒,这种渐进主义的做法当然不可能伤到核心。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生产国。那时,日本芯片确实比美国价廉质优,更加先进,英特尔从DRAM制造中转型不久,根本想不到能成为今天那个CPU霸主。美国之前的努力看起来效果不明显。

  最后美国真的务实了,这种务实表现在完全撕破了自己自由贸易的伪装。和今天对付中国一样,贸易代表站了出来。

  这是当时一位美国贸易代表的回忆:

  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位熟悉该产业的专家告诉我:“不要再在芯片上浪费时间了。芯片业完蛋了。你应当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拯救(美国)的计算机产业上。那是下一个(倒塌的对象)。”不过我最后决定,我尚未准备好去做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芯片业已经不可挽救。而且,我感到它事关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安全高于任何经济利益。不过我不能公开谈论此事,因为(这些信息)列为保密,因为它表明假如美国变得依赖日本成为我们芯片的来源,我们在防务和其他方面有多脆弱。黄树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如果总结他的话,可谓是:国家安全高于国际分工,地缘政治高于经济利益,大国博弈高于自由贸易。

  美国对日本发起301条款的起诉,指责日本电子业违反竞争原则的倾销,日本有一年多时间同意美国提出的条件,否则的话,美国总统(里根)有权以他认为适当的方式报复日本。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美两国于1986年9月正式签署了《半导体条约》,日本不仅要停止倾销,还要鼓励并期待外国芯片商(主要是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扶持的韩国三星等)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日本企业不能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以低于成本价清理老产品,在库存压力下新产品就不能及时推出。由于美国厂家垄断性拿走一部分市场份额(20%),加上美国还拆散了日本的半导体联盟,日本厂家之间的合作被打破,不良竞争也开始。

  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这个过程中,日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比如对出口规定了统一的最低价防止内部不良竞争,但美国政府马上决定对日本进行高达3亿美元的进口限制,迫使日本屈服。

  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手法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是的,也是先谈原则性、框架性的问题,再谋求对方更多不平等的让步。

  但是中国不是日本。

  中日两国之间,有着主权彻底独立与不独立的重要区别。

  从中国加入世贸的谈判开始,美国就在反复和中国谈“市场经济”,这个务虚,就是为了今后的务实,为了让中国的经济体制成为美国讨价还价的对象。到今天为止,美国依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甚至美国要搞TPP协定代替WTO,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又放弃了,美国毫无办法,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美国想用对付日本的剥洋葱战略对付中国,就困难得多了。当时美国都搞不定的事,今天面对一个更加强大更加自信的中国,美国这些贸易代表们就更不可能得逞了。

 

  而日本的主权并没有彻底独立,到什么地步呢?80年代,苏联曾采购日本东芝机械4台高加工精度机床用以发展核潜艇技术,事发之后惹恼了美国,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连忙向美国表示道歉,日本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

 

  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就与遭遇美国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双重打压分不开。日本为此有一个叫做第二次战败,即经济战败的说法。

  1986年那时候,美国是依靠自己在政治、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绝对力量,逼迫日本签订城下之盟,这就注定了当时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实力再强都没用。但今天中美实力的对比并非如此,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只要看一组数据,就知道美国用贸易手段只能是虚张声势:高通总销售额的65%,英特尔总销售额的24%,美光总销售额的51%,德州仪器总销售额的44%,都依赖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也让美国打错了主意,中国居民消费约占GDP增长的五分之四,用关税打击中国出口起到的作用太有限了。

  但这还不是中国必胜的全部道理,这最多只能说明这场竞争会很胶着,难分胜负;那么为什么中国必然能打赢这场高科技之战,而不是持久僵持呢?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关键,因为中国站在了历史潮流这一边,而美国的做法站在了对立面。

  无论是基础科研,还是高端制造业,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都逐步从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日本半导体业的衰败也不可能全部是政治干预的结果,最终还是市场竞争来检验胜负。是英特尔和三星、微软之间的水平分工关系,打败了日本企业那种僵化的垂直分工。

  水平分工意味着一个领域被通吃的现象不再可能。中国制造的崛起,正是从这种水平分工的关系中开始,先做好产业分工的某个环节,把一块做到“白菜化”,站稳脚跟后再持续投入研发,从低端迈向高端。

  这样一个全球合作的体系,因为互相依存,互相合作,而取得发展,因此再深的意识形态沟壑都被跨越了。现在,美国搞高科技出口限制,搞元部件供应限制(“卡脖子”),调查“千人计划”中国科学家,甚至逮捕中国企业高管等等做法,本质上是反对更高效的全球化分工体系,是与人类历史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即便冷战以来那批美国老鹰胸中再纵横捭阖,他们也不可能逆天改命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中国站在了潮流这边,但同样需要努力。

  希望中国能够注意国内企业之间的水平分工合作,只有一家华为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几家先行的领军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共同进步。日本半导体企业鼎盛时期靠财团的联盟,美国今天依然主导了Wintel/AA这种联盟关系,中国也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水平分工合作既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慢慢培育自主生态体系,又能够促进内部的良性竞争,千万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只做“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这种短视的事情了。

  今天中国在技术实力上确实差距还很大,但是日本能够做到的,中国这样一个更大的国家没有理由做不到。对整机厂来说,CPU、内存、屏幕等元部件都不是没有国产替代;软件公司也不要像给平台打工的自媒体一样只给洋人做嫁衣;党政军的广阔市场也足以养活几款产品了,国家更是应该下决心扶持为自主生态体系添砖加瓦的项目。

  引用一位美国贸易代表的话吧:

  我们的感觉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是我们从某种角度感到(这是一场)关系美国皇冠上的明珠的(贸易纠纷)。我们曾被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所告知,芯片业关系美国未来的关键。假如你失去了(芯片能力)你将变得依赖别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能依赖别人吗?我们的判断是:不能。黄树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