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装备->

增强自身供应链相关水平 实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07-19 10:0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针对近期唱衰中国制造业并认为中国企业大量外迁的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外迁企业规模不大,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的影响总体可控。

  应当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布局的调整,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当前一些企业外迁主要是供应链下游组装加工企业为主,有些是为了规避关税影响,因此,对中国的供应链完整性构不成冲击。

  但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对制造业的影响,避免内部因素对供应链产生冲击,并且因为这些冲击影响到产业链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孟玮在介绍企业外迁的三种情况时,首先就提出了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迫使企业向劳动力和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转移。

  2008年以来,中国转向了以基建和地产为主的债务驱动型发展模式,其结果造成了土地价格与人工工资持续上涨至今,从而结束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成本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在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出现外迁现象。

  当然,基础设施与商业服务不断完善增加了中国供应链的效率,为中国制造捍卫了一部分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也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不断适应和优化,提高效率。但是,我们应该警惕这种不确定性环境存在的时间过长,影响存量的供应链完整性与进步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由于基建补短板、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刺激了钢材需求,导致铁矿石价格大涨接近一倍,也推高了钢材价格,为下游企业增加成本压力。这不是一个孤例。由于中国抑制了房地产市场以避免泡沫继续增加,导致过剩资本对其他商品的供需极为敏感,有机会就进行炒作。

  比如近期因为环保问题,黄磷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黄磷供给减少刺激了价格快速上涨;又如近期PTA价格也大幅上涨,直接导致本来处于淡季的纺织企业开始大面积停工,原本就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现在原料又暴涨,雪上加霜。比如金融环境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价格变化,经常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也就是说,除了土地、人工等成本持续增长之外,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流动性过剩,原材料也会经常价格暴涨,这就使得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土地、人工等长期刚性成本上涨的同时,还要面临原料价格的大幅变化,同时,又要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威胁。

  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在于基础研发缺失以及供应链整体配套不足,质量不高,这些与消费需求与终端产品生产的稳定性有关。当制造业一方面需求弱,被迫进行价格战,另一方面成本上涨压力太大,利润低,经营不确定性高。那么,这种市场环境就无法向处于上游的基础研发、技术创新提供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需求预期,相反,价格战与成本压力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也应该为制造业提供一个稳定的要素价格环境。也就是说,在关注半导体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之外,政府还需要花更大的力气为制造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环境。让他们将主要精力用在产品竞争上面,并向上传导到更多的基础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完善配套。这样既能避免过多企业外迁,又能增强本国的供应链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宽松货币环境之下,美国过剩资本流向了金融市场,中国抑制过剩资本流向资产领域,但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极为敏感,往往借助某项政策或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进行商品炒作,从而扭曲要素价格,冲击工商业经营环境,影响消费,使得制造业像风箱里老鼠,两头受气。

  因此,如何为制造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我们不能错误的认为企业所处的是“市场竞争环境”,应该求助于己。市场竞争环境应该是有序的、可预期的并且市场决定要素价格,现在我们还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基于规则的、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现代经济体系。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