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汽车->

10月车市降幅收窄:消费需求不足 新能源下滑明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11-14 11:04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10月汽车产销数据。10月,汽车产销总体继续回升,但回升的幅度仍较低。其中乘用车市场消费需求没有明显改善,行业企业依然承压;综合1-10月数据,销量降幅相比前9个月进一步收窄。

  具体来看,10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29.5万辆和228.4万辆,环比呈小幅增长,同比分别下降1.7%和4.0%。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4.4万辆和206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4%和9.7%,相比1-9月分别收窄1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中汽协方面表示,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虽呈现了降幅逐渐收窄的走势,但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总体回升的幅度有限。

  乘用车销量降幅收窄 产业集中度达到高点

  10月,乘用车销量为192.8万辆,环比微降0.2%,同比降幅缩小0.5个百分点,至5.8%;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较上月呈小幅增长,其他品种略有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SUV销量微增,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均呈下降。

  具体来看,10月轿车产销88.7万辆和89.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7%和10.1%;SUV产销分别为88.0和8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0.1%;MPV产销分别为13.7万辆和13.0万辆,其中产量同比增长6.7%,销量同比下滑11.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为3.4万辆和3.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6.4%,销量同比下滑7.6%。

 

  1-10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861.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5%,高于行业增速1.2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0.1%,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而在上述企业中,仅长城和华晨销量保持同比小幅增长,其他八家企业依旧下降。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市场竞争其实一直很激烈,市场好的时候,企业面临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而当市场下行,“竞争压力”就变成了“生存压力”。

  “产业的集中度已经在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包括整车和零部件,都已经进入‘整合’的阶段,”师建华说道,“目前,前十家企业累计销量占比已经达到90.1%——这已经是许多年没有达到的一个点——在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该数值可能还会有所递增。”师建华认为,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逃不过“优胜劣汰”的规律。如果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处在这样的调整期,这种深度的整合将更加明显。”

  分国别来看,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6.9万辆,环比增长5.8%,同比下降9.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较上月微增2.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67.2万辆,同比下降1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9%,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1-10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6%、52.5%和74.7%,依然低于同期。

  新能源降幅继续扩大 先期积累打下持续发展基础

  此前呈现三连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10月销量降幅进一步扩大。该细分市场10月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4%和4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万辆和5.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3.3%和47.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4.3%和38.7%。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近几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现明显下滑,说明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中,政策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体量相对整体市场也较小,政策变化导致市场波动也很正常,没必要因为今天的下降而对新能源市场的未来丧失信心。”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10.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万辆和75.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4%和15.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万辆和1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6%和5.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辆和132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倍和8.0倍。

  “这次下滑对于全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订单来源、电池成本、设施配套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也有利于行业下游更好地发展。”

  谈及跨国车企陆续进入新能源市场,许海东表示,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但好在先期已经有了一些技术、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我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定位,进而在中国、乃至出口市场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许海东说道。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