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生物->

中国八所中医药大学未被国际组织收入: 中、西医和解之路何在?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11-27 10:1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八所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orld Directory of Medical Schools, WDMS)除名。这也就意味着,这八所被除名学校的毕业生,今后或将无法以医生的身份参加国际交流,留学生回国后将不能以医生的身份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名一事引起了广泛的对于中医是否符合现代医学标准的讨论,“中医粉”与“中医黑”的矛盾,也因为这个事情再一次引爆。其实,中西医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连结,理想的模式应当是“互利共赢”而非“互相对立”。

  东西方医学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是近年来,中西医矛盾不断,也一直没有完全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构想。那么,未来中西医的平衡点在哪里?

  八所中医院校未被国际组织收入

  世界医学院校名录是由世界医学院校联合会(WFME)、联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共同编制的,其权威性不可小觑,该名录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目录之一,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美国对国外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资格认证,就以此名录为准。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体系,也是严格参照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制定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可能就意味着,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今后将无法以医生的身份参加国际交流,同时留学生回国后将不能以医生的身份工作。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发表声明称,对于世界医学院校名录的变更,部分中医药学校不在变更后的医学院校名单中,母校高度关注,第一时间与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了沟通协调。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校友会则致函上海中医药大学,希望校方与相关机构进一步交涉,恢复上海中医药大学进入名录。

  为何被除名?是8所高校和社会各界最关心的内容。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也在声明中解释,世界医学院校名录最初由世界卫生组织管理,目前变更为由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国际医学教育和研究基金会共同管理。过去世界卫生组织在管理《世界医学院校名录》时,把传统医学院校(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并列。然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接管名录后,改变了做法,现在名录只收录开办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院校,而不把中医等传统医学列入此名录。

  此后不久,教育部也发表回应。教育部表示,中医药学院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被授予相应的学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类别医师资格。同时教育部强调,“这一事实,不会因为一个非政府组织管理的院校名录没有收录这些中医药院校,而受到丝毫的影响、发生任何的改变。”

  未来,教育部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持续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另外,本次除名后,仍有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内的20所国内的中医药大学,在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内。事实上,这也不是世界医学院校名录第一次除名了。早在2012年,韩医科大学也曾被该名录除名。

  中医教育问题待解

  东西方医学交流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对中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持续一百多年的中医存废之争。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成立,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国家也十分注重对于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提出:“国家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不过目前,国内的中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看,在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存在可以完善之处。

  此前华北某上市公司中成药企也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以往中西医完全分开的教育体系导致中西医直接存在“对话难题”,“语言不通”成为现状,如今后中西医教育能结合起来对于中医未来发展将会更加有利。

  有学者指出,目前国内的中医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人才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来看,中医药缺乏中医养老、保健教育、老年病、康复等多方面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导致人才的专业性不够。

  华南某高校中医专业教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国内的中医市场也有待完善。他表示,我国中医的高峰在汉代,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有诸多中医经典。但由于一代代的抄录和增减,现在的中医教材与中医经典差别较大,由于重重解读“走了样”。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现代教材而非中医经典,学生们自然较难掌握古代中医的思想。

  从教育方面来看,中西医教育有着较大的不同。具体而言,由于知识结构及更新观点的差异,其人才培养方法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诊疗手段的不同、使用的病症及病人群体也不同;在教育的项目立项的组织形式上也有不同。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学校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也仅仅是人生早期的职前教育。中医教育的活动空间从封闭到开放,教育方法也从刻板到灵活。

  总之,中医教育关系到中医行业、中西医结合等多方面的发展,其教学模式、教学制度等方面仍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而目前国家也十分重视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人才,这些都在重塑着中医行业的格局。

  中西医结合路在何方?

  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中医药的发展。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就指出,中医在治未病,基层、慢病治疗、康复训练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将中医的地位提到了新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中医药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就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中西医融合发展,需要“以中医为方向,以西医为方法”,基于循证对4P医学模式(预测性、预防性、个体性、参与性)和中医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中西合璧的整体医学。中西医的治疗是针对不同状况的病人,不能够一言蔽之。

  华南某高校附属医院的一名中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中医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但是整体已经越来越好了。他认为,解决中西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和西医各自发挥所长,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混用。其中,就要求医生的知识结构合理,中医专注于中药,西医则专注于西药救治。

  他表示,目前香港地区和美国已经完全将中西医分开了——中医不能够开西药,西医反之,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对病人进行治疗。国内目前也有这种趋势,已经有医院落地这一政策,未来将进一步规范。这些都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各自发挥长处。

  新时代下,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同样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历史使命。未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将负担起开拓医学新时代的重任。

  除此之外,中西医结合未来还有望借助其他行业更加进一步的发展。在跨学科风行的大科学时代,“新医学、新医药”不仅包含中医科学、西方科学,同时还与先进的科学思想、医学理念息息相关。整体来看,生命哲学、基因科学、蛋白质科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他正在萌生的科学和技术的多样性聚合、交融,将为现代医学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