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生物->

2019年中国产业经济年度报告之医疗篇:医药资本的2019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19-12-24 11:3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专家:“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再给你一个机会。”

  药企谈判代表:“4.4元。”

  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专家:“4太多了,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吧,4.36元。”

  药企谈判代表苦笑:“成交。”

  一段不到一分钟的“灵魂砍价”视频,目前已在各大视频媒体平台拥有超过千万次的点击量。这是今年11月份医保药品准入谈判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也是今年医药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对于一些药企来说,能够有资格坐在谈判桌前苦笑一场已属不易,更多的药企可能连痛哭的资格都没有。

  2018年年底,“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导致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今年11月份进行的国家医保谈判,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药品谈判,新增谈判成功的70个药品平均价格降低60%。一轮轮的“灵魂砍价”,将药企的利润空间一层层压缩,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由于此前过于依赖几款核心药品而忽视了对新品的研发,最终品尝了苦果,结果是利润与股价双双滑坡。

  在医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正在由仿制药向创新药领域切换,带量采购、高值耗材集采、医保支付目录的调整,从支付端倒逼医药企业不断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患者。在医疗需求持续上升、医保筹资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医保的不合理支出开始向有效支出转变;另一方面,创新药在政策层面和资本层面获得更多支持,不同的医药企业在今年的经营发展上呈现冰火两重天式的强烈反差。

  带量采购加剧市场竞争药企冷暖自知

  2018年年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出台,标志着带量采购正式上线。带量采购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家的大型药品团购行为,通过明确采购量、价低者中标的形式,带量采购加速了仿制药药企之间的市场化竞争。为了能够获得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大订单,药企只能接受“以价换量”的结果。

  带量采购试点范围是4个直辖市和7个城市,因此被业内称为“4+7”带量采购,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介绍,带量采购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带量采购有确定的商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展开谈判;二是可减少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三是有助于推动药品采购流程的完善。

  对于患者来说,带量采购的直观好处就是药价降低。另外,带量采购对医药市场原有格局也带来巨大影响,企业一旦中标,就可迅速吞下较大市场份额,由于承诺了采购数量,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销量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当然,药企中标在得到销量保障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代价就是给出最低的价格。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带量采购对于仿制药的估值偏负面,竞争会使企业业绩波动加大,业绩可预测性下降。长期而言,随着带量采购的推广,国内仿制药会趋向集约化生产,大型仿制药企业依靠低成本、多品种存活下来,但估值可能不高。

  实际上,今年的药品集中采购,“4+7”带量采购的模式已逐渐被“4+7”集采扩面所取代。今年以来,药品集中采购从原来的11个试点城市扩大到25个省,加上早已主动跟进的福建省和河北省,27个省级行政区域都已纳入带量采购范围中。

  不仅是带量采购的区域范围在全国扩面,在采购规则上也进一步优化,从“独家中标”变为按照中选企业的数量划分采购量市场,并设立“违规名单”,申报企业、中选企业以及配送企业如果存在提供回扣、商业贿赂、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等行为,都将纳入“违规名单”,轻则取消申报资格和中选资格,重则将禁止两年内参与联盟地区药品采购。

  “4+7”集采扩面在加剧药企竞争的同时,对医药行业规则也进行了重塑。此前,仿制药价格比原研药低不了多少,在销售上存在很大利润空间。但国家带量采购新政实施后,医药行业的灰色空间被大大压缩,有利于医药行业的阳光化。对于具体药企来讲,原来市场份额较大的药企,受带量采购新政压低药价的影响,本身市场增量不会太高,难免会导致利润下滑;那些原本市场份额较小的药企,如果能中标带量采购,成功进入全国市场,反而能实现薄利多销,利润大幅增长。

  华海药业是第一批带量采购的受益企业之一。因为具有原料制剂一体化的成本优势,华海药业有6个产品中选“4+7”带量采购,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到3.35亿元,同比增长45.95%。

  科伦药业的百洛特在“4+7”带量采购中标后,迅速覆盖11个重点城市的200多家三级医院,对整体销售增长促进明显,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97.14%。

  德展健康却成为受带量采购负面影响的典型代表。占公司营收95%的降血脂药物“阿乐”是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药,曾连续多年国内市场份额领先。“4+7”带量采购虽然让“阿乐”的销量大幅增长,但因销售单价下降,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45.48%。在今年9月份的“4+7”集采扩面招标中,“阿乐”更是一改往年“独家中标”的强势,直接成为出局者。

  继药品带量采购新政实施之后,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也在今年被提上议程。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在8月份国务院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集中采购是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继而,国家医保局在借鉴前期药品“4+7”集采扩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值医用耗材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集中带量采购方案。

  有券商医药投研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带量采购刺激了仿制药企业的价格竞争和研发速度,因为药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仿制药首先要通过一致性评价,然后才能竞选带量采购,在薄利多销的压力下,药企为了生存,必须投身快速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研发上。

  政策面添柴加火药企加码创新

  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的影响,对现有的仿制药企业无疑是负面的,但对创新药企业则是另一番景象。11月14日,国产创新药泽布替尼获FDA批准上市,申报3个月就以突破性疗法完成审批,FDA的效率让医药界人士发出一片惊叹声。

  更让人欣喜的是,新的新药审批规则即将实施,11月8日至13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多个工作规程征求意见,其中,《临床急需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突破性治疗药物工作程序》《优先审评审批工作程序》3个文件均是为了提高创新药的审批效率。

  在《优先审评审批工作程序》中,对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药品、纳入附条件批准上市注册的药品、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等优先审评审批品种,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审评审批期限: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审评时限为120日,其中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的罕见病药品审评时限为60日;药审中心在收到检查、检验等结果后,在审评时限内完成综合审评报告,并在1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过去如果不是特批品种,大概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才能完成审批,新规定大幅缩短了审评审批时间。

  近年来,国内发布一系列创新药物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化药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创新药获得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这些政策破除了新药研发的政策障碍,加速了药企新药研发的速度。

  创新药及创新技术也成为产业资本追逐的热点,多家创新药研发公司在今年先后获得大额融资,如微芯生物、博瑞医药等已经在科创板上市,获得了重要的资本支持。此外,大量海归人员不断回国就业,为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带来国际一流水准的研发人员。

  上市公司也因为积极投身研发获得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君实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9亿元,而此前公布的2018年年报亏损7.24亿元。公司业绩反转的最主要原因就是PD-1品种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的持续放量,据君实生物发布的半年报显示,特瑞普利单抗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9.69%。

  君实生物的表现只是创新型药企发展前景的一个缩影。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26亿元,同期增长29.19%;净利润24.12亿元,同期增长26.32%。公司业绩的持续放量,与持续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3%,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4.80%。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在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下,研发实力突出、新药创制能力强的医药企业将脱颖而出,药企的研发战略、市场战略将迎来大的转型,创新药企将受益于政策利好从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推出产品将会从创新层次较低的Metoo(跟随策略)、Mebetter(改良模仿)药物转向创新层次较高的Firstinclass(首创药物)和Bestinclass(同类最优)药物。

  国家不仅对创新药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空间,也积极鼓励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2018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六大类医疗器械国产化要加速。今年,各地医疗器械奖励政策不断出台。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出炉,一方面完善了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高值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另一方面提升了国产化水平,使创新型企业有望受益。

  乐普医疗高级副总裁、董秘郭同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审批上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政策的推进都切实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使企业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加速了产品的上市,加快了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进程。

  “以心脏支架领域为例,十年前国外企业完全垄断这一市场,而现在国产心脏支架占有率超过七成。在这背后,除了企业自身研发创新的努力外,少不了政策的助推。”郭同军表示,“在医疗行业,创新能力是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创新所带来领先的技术竞争力,能够极大巩固企业的优势地位。乐普医疗创业20年间,累计取得专利权920余项,正在申请230多项,未来四五年将进入几十个重大创新器械注册销售的收获季节。”

  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为药企指明新出路

  “推动仿制药降价并非我国独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同一种仿制药的生产厂家较多时,各个国家往往通过市场竞争,使其价格降低到一个看上去令人咂舌、但实际上还在企业承受范围内的水平。

  原研药价格高,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不只是药品的生产成本,还有药品的研发补偿。只有从市场上收回前期的研发费用,才能支持药企的后续创新,因此原研药往往价格昂贵。仿制药是另一种发展模式,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就可以申请上市。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可以参考原研药的数据,省去了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的过程,因此仿制药的研发具有成本低、时间短、难度小的特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虽然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但是行业集中度极低,与印度仿制药行业集中率52.31%、美国仿制药行业集中率52.96%相比,中国的仿制药行业集中率仅为18.82%。由于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没有一致性评价的强制要求,导致有些仿制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很大差距,行业盈利能力差,毛利率等指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竞争力不足。

  通过一致性评价控制质量端,通过带量采购控制市场端,仿制药行业的改革在今年进入深水区,今年11月份进行的国家医保谈判,再次将药企推向“要市场就得降价格”的窘境。此次谈判准入目录共涉及150个品种,有70多家企业参与,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药品谈判,共谈判成功97个品种,续约谈判成功27个品种,新增谈判成功70个品种。

  医保局公布的名单显示,此次入选医保局谈判的药企中不乏外资企业,意味着原研药已进入市场竞争范围,而这仅仅只是纳入医保范围内的而已。一些热门品种的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较大,比如海思科的精氨酸谷氨酸降价幅度达84%;但也有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较小,比如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仅降价13%。只要目前市场内没有竞品,药企议价能力依然很足。

  过去,对于那些暂时无法纳入国家医保的药品来说,可以通过地方增补目录先进入地方医保,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医保局明确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和谈判准入对医药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面临药品降价、调整市场准入顶层设计、原研药专利过期和仿制药/创新药挤压市场空间等诸多压力,设法进入医保目录势在必行。

  医保目录调整和谈判准入实施后,虽然药企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也指明了新的出路。今年有70个新药谈判成功,远超续约谈判数量,并且拥有2年的有效期,如果遇到仿制药上市,该仿制药也将面临重新谈判。这些规定足以说明,国家鼓励创新药上市,并做好了将其纳入医保的准备。

  上海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医保谈判进一步驱动医保基金的腾笼换鸟,将持续推动国内创新药产业链的发展,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可能会持续分化。建议投资者关注高景气度的细分领域龙头和行业龙头,包括具有丰富产品线、较强研发能力、处于优质病种赛道的创新药企,以及CRO/CMO/CDMO等服务商。

  允许未盈利药企上市科创板点燃创新火焰

  “不盈利不能上市”曾经是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上市画的一道“红线”,科创板的推出让这道“红线”成为了历史。科创板的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体现出更多的包容性。

  科创板设置了五套差异化上市指标,其中第五套要求规定:申报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五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以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的上市需求。尤其是允许那些存在未弥补亏损或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向高研发投入的早期医药创新型公司敞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10月30日,泽璟制药通过审核,成为目前第一家使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成功过会的生物医药企业。泽璟制药目前尚无任何药品销售收入,2016年以来持续亏损,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8亿元。但在研发成就上,泽璟制药底蕴丰厚,目前正在开发11个创新药物,其中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用于治疗肝癌、胃癌)、重组人凝血酶(用于止血)及盐酸杰克替尼片(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多种适应症已分别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除了泽璟制药之外,目前申报科创板IPO的生物制药企业中,百奥泰、天智航、神州细胞、君实生物、前沿生物等公司也都采用了第五套上市标准,这些企业的相同点就是研发实力强大、但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以百奥泰为例,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均占总费用的90%以上,且每年研发费用增长1倍左右,2018年度研发费用达到5.4亿元,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5亿元。

  尽管科创板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性,但对未盈利医药公司的信息披露并未放松,要求公司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因素,并遵循严格的退市制度。安信证券在关于泽璟制药的研报中指出,如果公司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进而可能导致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退市条件,而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

  创新药的研发技术要求高、开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I至III期临床研究、药监部门审批等阶段,研发过程中常伴随较大的失败风险,可能由于疗效不确定、安全性问题等多种原因导致研发失败或不能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批,进而影响创新药研发企业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付立春表示,一方面,科创板的包容性让更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公司,有了获得资本支持的机会;另一方面,科创板的市场化模式则督促这些公司提高科研转化速度,努力实现业绩增长,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市场化的资本环境激励企业不断创新突破。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