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装备->

避免政策“一刀切”平衡绿色发展与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9-16 10:41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对环保政策比较敏感,在落实新发展理念过程中,环保要求与能源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到部分企业发展,尤其是长期在环保设备、技术投资方面欠账较多的企业。

  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一些地方产生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认识。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忽视环保治理与投入,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变,社会对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首先,粗放式发展造成了雾霾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乡均发生了一些“邻避运动”。中国开始从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加强环境治理。事实上,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本质上是过度透支资源并让子孙后代为此埋单,也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中国经济进入了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发展阶段,强化环保标准与节能减排目标,能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投入与生产效率。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倒逼日本企业投资节能技术,从而使其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形成了全球竞争优势。中国不仅传统产业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新能源技术与节能环保技术也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部分,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风能发电等。不管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新产业,中国都要以绿色发展为抓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三,环保治理必须全国一盘棋。中国存在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差异,在环保、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也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全国一盘棋,污染企业可能在国内地区间迁移,这仍然不利于实现环境治理目标。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市场,也须确保环保成本的一致性,否则,拒绝环保投入的企业若获得成本优势,将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诸多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地球资源和环境存在不可持续的挑战,发达国家提出并试图制定全球绿色低碳规则,不管气候变化是否与碳排放有关,如果其他国家不加入这场运动,就可能受到碳关税打击,并在新技术与新产业上落后。作为最大工业国,中国必须参与这一进程,不仅为了中国发展,更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环保治理过程中,一部分重工业与中小制造企业或许因为长期环保投资欠账存在生存压力,但大部分企业受影响较小。但是,仍然有两个因素被认为对民企不利。一是有些基层政府搞一刀切式环保执法。环保投入与改善有个过程,尤其是属于补偿性的改善工作,而国内环保设备与技术供给本身也还有待强化,在制造业面临周期性因素与结构转型双重挑战背景下,在安监、环保等领域搞运动式简单化执法,可能会加重企业困境,背离政策初衷,制造“一棍子打死企业”的印象。

  二是部分行业搞运动式“减碳”,推动相关品种商品价格大涨,让中下游的民营企业承担成本上升。国企主要处于上游,民营企业主要处于下游制造业。过去几年,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碳等工作部署,客观上部分行业上游价格出现上涨,有时一些上游企业甚至借助相关政策行涨价之实,但下游企业很难将其传导给消费者,因而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甚至出现土地、人工、融资和原材料等成本持续共涨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另一方面,在落实环保与减碳政策时避免一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避免运动式“减碳”的做法,加强政策协调性,做好有序推进,平衡好绿色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同时,预防酷夏严寒时因能源短缺出现局部断电无暖的现象,影响正常的企业运营与居民生活。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