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能源->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三要素:实力、活力、凝聚力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21-12-20 10:4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氢能这个行业来说“天时”是产业发展的时机,包括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先 行示范的机会;“地利”是地方基础资源(包括氢能资源和工业基础)和创新文化,即“实力”与“活力”;“人和”则是地区和企业的体制机制、治理结构、管理能力,即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凝聚力”……

  ”

  所谓“天时”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下的趋势,关于氢能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各项技术条件已经写了很多了,这一期原本是想写“实力与活力”的,也就是地域(或企业)工业基础创新文化的比较,但在近期参加了几次行业会议后,感觉 即使拥有实力和活力的企业,如果缺乏凝聚力也会有麻烦,团队的稳定性可能成为企业构建持续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于是决定再加一个内容:凝聚力。

  01 氢能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氢能的“社会资源”属性

  我们在此之前说过,能源正在努力摆脱资源约束,从 资源产业变成制造产业, 而今天想要讨论的主题是氢能产业区域之间的 资源差异,这样自相矛盾的话题实在是自己为难自己,好在百度能够说清楚:

  “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前者是天赋资源,求之不得;后者则是人为资源,可延展的空间更大。

  所以,今天要讨论的“资源”主要是氢能的“社会资源”属性,当然,从氢能的来源来看还是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属性,虽然对全人类来说,氢气的来源非常广泛,但获取氢气的成本却有较大的差异。

  (1)工业与基础:氢能从制氢到应用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不仅涉及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对基础材料工业、化工工业和机械基础件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涉及氢气来源的资源就包括了能源结构和体系、化工体系和装备体系,包括能源价格、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氯碱工业、冶金工业等资源体系都将影响到氢能的来源及推广。

  (2)科研基础:氢气的制取和应用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但主要是燃料电池、氢气制取和储运技术,相关科研院所分布在大连、北京、上海、武汉和邯郸。不过, 科研院所输出的是成果和人才,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但移动性最强的要素,所以,这一要素很难构成区域性固有的竞争力,机制才是长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竞争力。也正是因为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流动性特征,才使得更多的氢能人才能够集聚。

  ( 3)政策环境:因为氢能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初期重要的驱动力,在示范期内不仅需要政府的补贴,还需要在有关标准和公共应用场景中提供便利,比如关于氢气的“危化品”属性,如果加氢站受限于这一约束,就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或者减少应用场景,所以,需要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延展示范的空间。

  (4)经济资源:氢能从理论上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但过去氢气主要用于工业领域,氢气作为能源则需要在相关应用技术、制氢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大的投入,地方政府对在企业招商、应用补贴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上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还是有明显的优势。

  (5)人文环境:氢能产业与光伏、风电和锂电还有一些区别,人类对氢气的应用其实是由来已久,今天的氢能不是简单的"从0到1",而是要从工业到能源,这就意味着氢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是一个传统业务的拓展,是一场变革,那么平衡基础与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在氢能产业链中,很多企业或企业家都源于传统产业,但过去的经验既可以是基础,也可以是创新的障碍,所以,氢能产业的应用拓展不仅仅需要在技术上突破,还需要在机制上建立创新体系,人文环境也非常重要。

  02 首批示范城市的区域性特征:北方的实力与南方的活力

  在比较“以奖代补”和“氢进万家”两个试点项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将三个示范群和山东省做比较,我们发现四个城市群各有特色,比如京津冀得天独厚的政治中心优势,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效应比较完善,粤港澳地区表现为活力与创新,而山东则被我们描述为“最具氢能禀赋”的省份。我并不推崇地方产业的封闭式发展,但认为各地产业集群有必要扬长避短,协同发展。

  (1)京津冀政治中心地位优势。我国氢能发展是以燃料电池导入的,从过去一段时间来看,氢能在北京最大的烙印是清华大学——亿华通——奥运会的标签。再加上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的配套,氢能行业“南重塑,北亿华通”两大龙头企业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亿华通也是目前唯一以氢能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丰田的合资公司,给人以“根正苗红”的印象。

  随着一系列的中央企业介入氢能,我们发现,北京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北京公交和张家口奥运会带动车用氢能的应用,中石化、中石油、国电投、中国能建等大型能源企业的加入,不仅仅是为京津冀地区的氢能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且央企对氢能的布局更加具有全局观,中石化对氢能上游和加氢站的布局是全国性的基础建设,可以这么说,中石化在加氢站上的横向布局和国电投的纵向一体化为中国氢能行业构建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框架。

  不过京津冀在产业集群建设上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包括2010年成立的本土的氢能骨干企业氢璞创能的生产基地和应用场景也主要在河南新乡和江苏扬州。而且到目前为止,除大兴的规划有一点雏形外,京津冀还没有构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园,也没有形成国际影响力的氢能品牌会议。

  (2)长三角市场化的产业集群。长三角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这源自三股重要的力量,一是龙头企业和政府推动的燃料电池项目,如神力科技、上海捷氢、上燃动力等燃料电池企业都是国内起步最早的燃料电池企业;二是高校的科研资源如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孵化的燃料电池配套企业,包括上燃动力、擎动科技、唐锋能源、上海治臻、氢晨科技等都是本土高校培育的企业;三是江苏如皋氢能产业孵化基地培育的一批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如皋是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推广最早的城市之一,曾经被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确定为“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永久会址,培育了一批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但因为赛琳汽车事件以及本地经济实力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无力支持产业发展的持续投入,而且如皋本地的整车配套基础和氢能资源都不理想,所以,很多企业都不得不迁至上海及其他周边地区,但如皋对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贡献不可磨灭。

  (3)珠三角的活力与创新。珠三角燃料电池的起点在云浮,核心在佛山,原佛山市副市长许国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氢能最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被行业内称为“氢能市长”。

  正如许国先生所言,佛山发展氢能是“白手起家”,起点源于南海丹灶的国际论坛申办和一家零配件企业的合作生产,其中“没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影子,也没有高等研发机构尤其是院士的影子,完全靠某种机缘和人的智慧灵光一闪的迸发。”

  一个源于佛山对云浮对口帮扶的项目,因为许国先生对氢能产业的超前认知和敢于无中生有的规划生生构建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引进加拿大巴拉德燃料电池技术、构建燃料电池汽车链闭环的产业园、吸引国内外氢能专家入住、探索多种形式的加氢站模式、引进中国一汽、推动氢气应用的多元化(氢能交通、氢农业、氢健康等)。

  这里很多都是中国氢能产业开创性的工作:中国第一个引进巴拉德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2015年);国内第一个闭环的氢能产业园(2015年);创新住建牵头的加氢站行政审批模式,填补了中国加氢站行政审批空白(2017年);国内第一座油氢混合站(2019年);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氢燃料现代有轨电车线(2019年);国内首座站内天然气制氢加氢一体站(2021年)。没有研究机构,就引进人才联合有实力的高校和企业(武理工、解放、东风)在这里兴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成本太高就建混合站;氢气不够就探索站内制氢……,现在,踏上佛山的土地,立刻就可以感受到这个地区的浓厚的氢社会气息。

  总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环境构建环境。我还是喜欢用“换赛道”的说法,当一个新的产业出现时,在一块空地上没有障碍往往会跑得更快,关键是你是否看清方向,是否愿意构建能力。也许正是因为“白手起家”才使得佛山的氢能战略更加清晰。

  (4)山东地区的氢能禀赋。我认为山东省是我国最具备氢能资源禀赋的省份。一开始研究氢能时,觉得山东优势非常大,主要是基于对潍柴生态链的理解,以潍柴动力为核心,中国重汽、中通客车为应用载体,以山东省公交车为牵引,可以带动氢能产业链的闭环运行。业内也有很多人羡慕潍柴的产业资源与影响力,这个产业生态和潍柴的经济实力足以傲视那些需要构建朋友圈的创业者们了。

  等到我走入这个行业,发现山东的优势远远不只是潍柴动力的生态圈,氢能领域其他核心关键节点的基础也非常牢固: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中最难的是质子交换膜,淄博有东岳;

  压缩机、氢泵、空压机关系到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效率,烟台有冰轮;

  燃料电池需要清洁而且便宜的氢气,现阶段氯碱工业副产氢是相对理想的解决方案,滨州有滨化集团;

  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载瓶需要碳纤维,威海的光威复材是我国最早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

  氢能的规模化和可持续需要发展绿氢,济南的赛克赛斯是国内唯一实现PEM制氢产业化的企业……

  山东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化工大省,具有丰富的氢气资源,年平均氢气产量达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主要来源包括氯碱、焦化、冶金、石化等行业,其中可利用的高纯度氢气规模每年约为10万吨,可满足12万辆燃料电池车辆运行使用。同时,山东可再生能源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272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容量1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

  山东的“氢进万家选择了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四个城市,有一点赛马机制的嫌疑,现阶段这种机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四个城市同时发展会带动全省的氢能相对均衡发展,忧的是四地各自为政,人为切断了企业本身的延展力。

  我们发现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的模式显著不同:

  北京是强企业弱政府,中央大型能源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国电投等业务布局更遵从自身的发展规划,而燃料电池企业则需要政府更多的配套支持。因此,政府对燃料电池龙头企业保护相对比较多,对成熟的能源企业约束比较小。风险是大企业业务在外容易形成本土产业的空心化,集中资源扶持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可能让相关企业市场历练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上海是强市场弱政府,上海是一个大企业创新企业共同生长的市场,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生态圈,市场竞争也比较充分,配套日趋完善,龙头企业生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风险是过度竞争导致生态圈以外企业的淘汰或外流。

  佛山是强政府弱企业,是“政治家办氢”,是政府构建产业生态,主导基础建设,这对新兴产业来说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风险是政府的过度呵护可能导致本地产能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山东是强企业强政府,山东发展氢能产业的主要是传统企业,龙头企业具有较深的产业根基,企业主导能力比较强,但政府又希望在氢能产业化初期吸引更多的产业链资源,所以,显得政府的着力点与龙头企业的发力点不完全匹配,也许山东可以学习日本NEDO与丰田的配合,“集中精力办大氢”或许比分散资源效果更加。

  03 客观环境不能替代主观能力,企业需要凝聚力

  新的产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新的机会,新机会的好处是让人憧憬和投入,新机会的坏处是让人过于躁动,氢能产业生产单位还没有开始赚钱,猎头公司和投资公司已经开始赚钱了。人和钱,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但如果这两个要素太不稳定就可能造成伤害。

  无论是地方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还是人文环境都无法替代企业自身的战略与经营,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重视创新产业人力资本价值

  我去年年初认识了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博士,他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软包电池,因为感觉他的公司在锂电行业没有什么名气,我就看了一下那家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结果我看到这家电池企业由上市公司100%持股,管理层一股都没有,我当时就跟他说:你们公司治理结构有严重的缺陷。结果,今年以来,这个博士几乎一直就在跟他老板打官司,原因是这个博士留不住团队,没有人干活。

  这样的故事也一定会在氢能行业发生,一些没有形成团队凝聚力的专业人员被争抢,还有一些”专业人员“看到行业的发展势头就干脆独立门户。核心团队的分散往往带来巨大的伤害,原本是合力的,变成了竞争对手。

  更容易出问题的是大型传统企业,这类企业可以说是脚踏两只船,一只脚在传统业务上按照传统企业的薪酬制度,另一只船踏在新兴产业上,无论吸引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需要新的机制,所以,传统企业对新业务的做法大部分都会选择分拆,新的业务板块遵循新产业的人才市场规律,给予核心员工股权激励。

  (2)活力强的地区需关注创业企业的人才稳定与持续性

  近期行业的会议很多,各种会议不仅仅是上下游企业技术和业务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圈内人聚会的平台,每次聚会都有机会见到一些老朋友,也有机会认识一些新朋友,所不同的是,有些老朋友可能变成了“新朋友”——人没变,身份变了。

  社会的变迁往往体现在资金流入与流出,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目前氢能行业不仅是资金净流入阶段,而且是估值也非常高,市场充满了诱惑,人才流动非常频繁,一些传统技术实力强的人才被机制好的企业所争抢;一些企业核心骨干对老板给的待遇不满意就另立门户;还有一些上下游合作的企业延伸业务至供应商或客户业务端,将合作变成竞争。

  对投资企业来说,除了关注标的公司的技术来源、市场地位以外,还需要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关注团队的稳定性。实际上,在从示范走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团队的稳定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核心团队分流,企业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可能大打折扣。

  (3)基础实力好的地区和企业要防止存量优势变成阻力

  我们在前面比较地域要素差异时发现上海、北京、广东和山东的要素禀赋有着极大的不同,但也能感受到各地企业气质上呈现的明显差异,如果以人才流动来衡量这几个地区的活力,我们会发现上海是以市场吸引人才,佛山是以政府主导的产业平台吸引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北京是以中央企业的实力吸引人才,山东是氢能发展基础禀赋最好的地区,但山东的人才流入显得明显不足。

  山东也有外部企业进入,但更多的企业不是为主力企业配套共建生态,而是几个地区分别各建体系,形成分立之势,而且无论是原有的“实力派”企业还是新进入的企业,带入的高端人才显得不够。也就是说山东的强企业是龙头企业很强,但却无法影响龙头企业所在地以外的强政府;政府很强,但能量有些分散,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显得不够。而且原有的“实力派”企业体系完善,对外部资源反而形成屏蔽 之势,不利于人才流入。

  不仅是工业基础好的地区要防止对外部优质资源的屏蔽作用,而且企业也是一样,往往是在换赛道的时候,一些具有良好基础的企业走不出原有的格局,平台不够开放,导致系统僵化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所以,基础好的地区和企业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为高端人才的流入开方便之门,更要防止人才流失。

  (4)区域发展需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地方产业也需要凝聚力。就像企业投资一样,有的企业投资于核心技术和龙头企业,有的企业遍地开花,甚至引入赛马机制。但氢能行业是一个技术迭代很快的产业,就像早期的光伏行业和电动汽车一样,投对了盆满钵满,投错了血本无归。

  对投资人来说,是要甄别标的企业的核心能力,而对地方政府来说是要协助企业构建核心能力,是通过产业链建设和人才引进机制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见氢眼开,资本市场也会从炒概念到价值投资,政府和企业更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大企业引领的产业生态,地方政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而企业则需统筹上下游资源,避免相互消耗的赛马机制。

  无论区域经济还是企业战略,上下同欲方能形成产业集群或企业的凝聚力,工业基础、科研能力是氢能产业发展的硬实力,体制机制和文化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的软实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方能构建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