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法规-> 法规要闻->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 将增加网络保护内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9-10-17 10:5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在10月12日-13日举行的首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修订过程当中,最早有望在10月底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初次提交审议。

  今年2月时,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副主任刘新华曾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将提请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宋英辉是两部草案专家建议稿的牵头人,他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主要包括:强化家庭监护的责任,新增政府保护的专章,增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内容等。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说以家庭监护为基础,首先要细化作为家庭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责任,目前未保法修订草案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篇幅,比如说父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哪些人不应该做监护人,这些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列举,大大细化了原来的原则性规则。”宋英辉说。

  “另外,未保法中之前没有政府保护,草案里增加了政府保护这章,主要是明晰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家庭监护的监督、支持体系。”宋英辉说。

  宋英辉介绍,草案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完善学校、社会保护的规定,完善司法保护,特别是被害人保护,以及建立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特别是专门的学校教育等内容。

  丨犯罪低龄化、暴力化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

  在首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披露了二人执笔的中央政法委《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问题研究》课题总报告。

  报告提出,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群体。课题组调研发现,在大城市或人口流入的东部地区,实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75%以上来自流动未成年人,在有的地区,这一比例达90%以上。课题组对5省1市看守所的308名涉罪未成年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171名是外地户籍,与父母分离的占70.15%;课题组对其他4省未管所的393名未成年人服刑人员调查发现,监护人或照管人没有严格管教未成年人的有292例,占74.3%。

  报告提出,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暴力化愈加明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在12个省区市的调查研究显示,2014年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20.11%,比2001年上升了7.81%,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三种暴力型犯罪合计占未成年人犯罪的82.1%。

  报告认为,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会有一个由轻到重逐渐恶化的过程。近些年低龄化、暴力化之所以进一步加剧,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干预效果不理想,导致部分未成年人没有及时接受教育矫治,最后走向了更加严重的违法犯罪。

  丨网络保护刻不容缓

  报告还提出,网络成为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网络上传播乃至泛滥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容易侵蚀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误导是非判断,造成道德观念混乱。网络成瘾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社会认知出现偏差,危害其正常的心理、人格形成,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普及率达59.6%。这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21.6%,人数超过1.79亿。

  “儿童在互联网上是面临着很多风险的,父母把电子设备当做电子保姆来使用,容易使未成年人接触到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内容。网络欺凌也被大家所关注,校园欺凌往往伴随着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一旦发生就很难被删除,传播量级也是以几何式增长的,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比传统形式的欺凌大很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在研讨会上说。

  “同时大家都非常关注未成年人是不是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抖音、沉迷于游戏,都是现在的家长、老师,以及很多成年人非常大的焦虑,因为看到孩子们捧着屏幕沉浸其中,但屏幕中的世界我们成年人不了解,可能也会引发大量教育者和家长的恐慌。”苏文颖说。

  宋英辉介绍,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经起草完成,《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经公布并于10月1日起实施。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7月报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望今年出台。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