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法规-> 法规要闻->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是做好清欠工作的关键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10-23 10:3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进一步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他指出,进一步做好清欠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仅事关政府信用,更与经济增长、社会预期、就业民生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很难继续通过不合规的渠道继续举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受到限制后,资金压力从项目向上游蔓延,出现了一些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的行为,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经济效益、正常运行等带来负面影响,成为企业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

  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要求,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今年,他针对这个问题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方案,工信部也每月不断推进,最高人民法院也开展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的专项执行,自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底,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超过3800亿元。

  做好清欠工作不仅是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有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如果拖欠问题严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甚至会导致企业关闭破产、员工失业,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清欠工作有助于稳定就业和居民收入,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做好清欠工作是推动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法治与信用,欠债必还钱是市场信用的核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倡导信用文化,政府必须以身作则,如果政府欠钱不还,法律又无法惩罚,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就会恶化。此外,清欠也有助于防止地方政府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按合同履约、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约束政府过度举债投资的行为,并让自己成为重合同、守信用的表率,健全诚信体系和法治环境。

  做好清欠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推进市场的法治化。对存量问题的清欠工作容易完成,但如何避免和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是信用建设的核心。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法律的缺失,只有完善法律才能建立长效机制,防止三角债问题。目前,在账款的支付时限、支付责任、处罚措施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关立法。清欠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尽快建立法律保障制度,通过法律来保障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

  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清理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事实上,也存在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或者说民营企业拖欠债权人。这些问题应该一视同仁,共同清理,才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些民营企业因自身经营问题拖欠巨额债务,包括各类债券以及银行信贷等,为了避免引起企业倒闭失业问题,很多地方政府积极介入。但是,如果通过非法治手段处理债务,可能侵害债权人利益。因此,做好清欠工作,需要改善融资环境,提高法治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AAA以下的民企债券几乎没有市场。这显示信用问题是解决当前融资难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角债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难以避免的问题。产能过剩与杠杆率过高使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抢生意,只能在回款等方面降低要求。与此同时,大量企业在结构转型中被淘汰,也容易遗留大量债务。为此,我国完善了破产制度,也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

  可以看出,清欠背后是法治有待完善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市场反应。这要求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并完善信用体系。这是中国信用建设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需打赢的一场硬仗。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