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林产-> 信息->

“生态+”:绿了产业成就了“最普惠的民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8-08-24 11:35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阐述,为实现绿色发展指明方向。

  以生态促发展,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先后出台实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一揽子政策,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走“三产融合”的路子,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社采访调研组在江西省赣州市采访期间,深切感受到,“生态+”的绿色发展道路,真正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了产业产品结构,优化了能耗结构,同时,改变了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生态+旅游”,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在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满载着游客的森林小火车拉响了汽笛,缓缓驶出站台开往该乡窑下村。旧貌换新颜“整装”出发,森林小火车实现了从运输木材到游客观光的身份转变。

  赣南“夹皮沟”式森林小铁路始建于1960年,曾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林区成为上犹县和当地群众的重要财源,这列森林小火车源源不断地将赣南山区丰富的竹木材运出山沟沟,再转运到省内外各地。当时,赣南森林小火车有8节车厢,是上犹直达赣州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既拉木头又拉客人,单程2小时。森林小火车带富了一批山里村民,也是沿途县市一条重要经济命脉。

  然而,自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之后,这列森林小火车便告别了它那辉煌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这列森林小火车不再运输木材。2013年,赣南森林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重新启动,开通了梅水乡园村至窑下两个站点,沿途有客家门匾、生态茶园、小火车展览馆、大金山漂流等游览点,游客沿着这条充满乡土气息的小铁路驶进童话般的绿野仙踪,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一场心与大自然的甜蜜旅行中。

  据悉,赣南森林小铁路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德国蒸汽机专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机车和窄轨铁路”“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

  不再运送木材的森林小火车,成为上犹精心打造的六张生态旅游名片之一——“一条鱼、一幅画、一杯茶、一块石、一列小火车、一泓温泉”,上犹构建了以陡水湖、南河湖景区为核心,辐射五指峰和双溪草山景区的生态旅游度假圈。

  “上犹县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120平方公里的‘一核两区’城西旅游产业带(‘一核’即陡水特色小镇,‘两区’即南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心农场·犹梅乡村旅游产业区),及以五指峰齐云原舍精品民宿、燕子岩峡谷探险、双溪草山户外露营为龙头的户外运动探险区。”上犹县委书记赖晓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条旅游产业带带动沿线一大批文体旅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新旅游要素,切实提升了生态休闲度假区的档次和品位。

  发展“生态+旅游”既是赣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一架水车、一个碾槽、一座灶台、一段挖空的巨大木槽、一个悬空的石锤……这些元素串联起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法榨油印记。在赣州市龙南虔心小镇,游客们一边体验茶文化,一边感受农家生活。

  龙南县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明竞介绍,虔心小镇地属国家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余脉,小镇周边森林环绕,随处可见的“虔”文化和客家文化让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融为一体,一个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基地已在此形成。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大余丫山、龙南虔心小镇等一批富有生态特色的龙头景区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创新探索森林生态旅游新模式。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成功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6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0家,全市8个乡村入选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生态+农业”,不再竭泽而渔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赣州以“生态+农业”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写下生动注解。

  在瑞金,油茶产业的发展把荒山变为绿地。目前,绿野轩公司在当地已收储适宜种植油茶林地5万余亩,并已建成标准化高效油茶种植示范基地1.8万亩,分布于瑞金市冈面乡、瑞林镇、丁陂乡、大柏地乡等四个油茶主产区12个行政村。公司采取与农户合作造林模式,2009年开始,公司先后与农户合作造林2917亩,874户农户参与,农户提供林地,公司负责投资种植和管理,农户成立理事会,监督公司管理和收入分配。每年采摘的鲜果进行二八分成,林农两成,公司八成,从第5年开始,公司保底以每年100元/亩给林农分成。到2018年,油茶基地将进入丰产期,预计农户平均每亩可获得900元分红。

  油茶林曾经是“天种天养、人种天养”,效益低下。现如今,村民们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选优质苗木,用良种良法造林,收益成倍提升。目前,可对油茶生长土壤、空气、水、肥料以及果实等方面进行全程检测监控,并根据油茶种植立地条件设立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多样性等有机种植标准,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赣州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猪-沼-果(稻、渔、菜)”模式被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赣南脐橙列区域品牌百强榜第九、水果类产品第一。定南县建成首个国家级能源农场示范基地,探索农业废弃物回收治理模式;崇义县做好“一根藤、一颗枣、一片叶、一根竹(木)、一棚菜”特色农业产业文章,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已发展集生态资源保护、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在新发展阶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内涵已发生变化。告别竭泽而渔的开发利用,转而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把生态作为重要的运营资本,实现经济链和生物链的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复合、良性互动的生态农业开发体系,促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最终让手中的“金碗”更加闪亮,更能聚财。

  “生态+工业”,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回望历史,新中国工业的起源地,就在赣州。上世纪30年代,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以采矿业、军工业为代表的苏区工业应运而生。然而,长期以来,赣州经济发展的短板恰恰也在工业上。

  一方面,赣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生态保护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赣州发展任务繁重,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量小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