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林:中国木门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 叶克林

   叶克林:谢谢胡秘书长,各位同仁,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分两个部分:

  第一,木门产业现状是什么样的。

  第二,木门未来的发展形势。

  第一,木门现在的产业规模是比较大的规模。12年是500个亿,厂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家,产值超过一个亿的企业有50多家,基本的规模就是这样。分布是以珠三角为主,珠三角占了中国木门的三分之一。第二是长三角,占了四分之一。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占到20%。但是各路市场的特点不一样,珠三角以中高端为主。长三角基地发展速度最快,东北三省也占了10%的比例。西南西北刚刚开始。在市场方面,中国的木门市场是以内销为主,市场潜力很大。上午建设部的领导也说了,木门有差不多六个多亿,整个产值九百多亿,所以它是5%左右。重点集中在浙江、广东、辽宁。木门的品牌大部分品牌属于导入期,有一部分进入了建设期。木门市场终端是以家装为主,其他的方式少一些。销售渠道是专卖店和卖场为主。基本的市场状况就是这样。技术方面,中国的木门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是工匠转向现代工业的产物。以建设市场为主,砂光、油漆工段环境质量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也采用了加工中心、机器手、柔性贴面、静电喷涂等技术。数据技术开始得到应用。饰面材料以PU、PVC和装饰薄木为主。材料比较多、比较复杂,所有的林产品里面,木木的材料是最复杂,有单板、锯材、刨花板、纤维板等。

  主要的问题,第一,行业出语成章期,虽然已经到了九百个亿,但是仍然属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期。产业原来是工匠型的,企业进入门槛也低,不像现在的刨花板没有几个亿不能进来。这有个几十万就可以干。另外,门的标准不一样,多头管理。林业部门管、建设部门管,其他的流通部门也管,五龙治水。产品的质量监督也是一样,企业也无所适从,消费者稀里糊涂。第三,门洞尺寸公差太大、生产难以标准化。效率低。在施工的淡季没有办法做图纸,施工旺季进度跟不上。第四,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第五,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低价竞争。

  木门产业发展趋势:

  第一,我们木门产业将降速发展,增速会下来,但是一定要增长,只是速度要降下来。宏观经济进入低速或者中速增长阶段。建筑的刚性需求还是要存在的,所以还是要发展,城镇化还需要,住房还是要做。木门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别的产品还可以替代,门,没有别的能跟木门竞争。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商业建筑、公用建筑、农村住房这一块新兴市场。

  第二,技术水平将快速提升。规模化连续生产,制造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加工装备更加专业,木门装备原来是通用机床过来的,随着木门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化的机械出现,它的质量和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木门的产品和结构将更加科学,它的方便、能力将不断提高,它的性能将不断提高,隔音、隔热、阻燃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三,品牌提升渠道多元化。我们品牌的改变一定是以质量为基础。质量就在稳定,不在乎你有多么的高,但是要稳定。服务要进一步的详化。木门产品消费者没有办法自己做,必须专业的服务商上去。服务重在快捷,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要快。文化艺术的要素将会越来越多。增加中国产品的附加值。要有中国文化,还要有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师渠道、电子商务的渠道、工程等新渠道,尤其精装修房是大趋势,工程的装修会越来越多。这种渠道将会以专卖店、卖场多种渠道来发展。

  第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因为我们企业很小,所以我们要抱团取暖。产学研结合搞研发,共同来攻克木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难。国家林业行业工业项目启动了实木复合门机械化制造环保研究。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已经开始了,可以自己建,也可以和大学、科研机构一起建。壮心能力一定要不断提高。

  第五,木门的质量标准将不断完善。我们建材产品的装修打假是长期的行动,每年协会都安排专项领域的打假活动。未来的几年,木门行业的标准建设也会提速。希望它发展成为一个体系,体系的发展需要五到十年,但是目前标准会越来越多。

  我简单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对整个中国木门产业的现状和观察,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给大家做一个交流,说的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点评:

 

  刚才叶克林所长从五个方面对木门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特别提到了整个木门品牌目前还处于一个导入期,只有部分企业刚刚进入了建设期和生产期。因此,中国木门品牌任重道远。刚才我们在前面环节,史秘书长已经进行了品牌培育发布。叶所讲到的正是和这个紧密的吻合在一起。从企业现状来看,最大的企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3%。在各个行业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用一句老话说:我们是小弟弟的小弟弟。木门行业必须要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由过去的工匠式向技术型发展也是我们最后的关键点。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质量标准逐步完善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合作媒体

更多>>

中国产业报协会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国产业报协会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络中心

京ICP备08104977 京公安备11010800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