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新闻-> 本网头条->

2019:扩大消费的潜力与难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9-01-28 11:05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扩大消费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首先,2018年经济增速表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其二,价格方面,四季度价格增速突然下滑。虽然年末价格增速的突然转变,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的冲击有很大关系,但也难以排除存在需求收缩的可能。因为进出口、消费等相关指标也都同时出现了下滑。其三,其他实体经济数据也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制造业PMI指数、消费增速、进出口增速等分别从2018年9、10、11月份开始出现下滑,反映出需求收缩的迹象;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2月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6.1%,到10月份已经降到3.7%。

  国际经济形势也不乐观。而且这种不乐观是一个长期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会过去的。贸易摩擦无疑是2018年出现、并将持续存在若干年的最大的“灰犀牛”。很多人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视为“黑天鹅”事件,其实不是,因为它符合“灰犀牛”的所有特征:大概率,常被提起但又被忽视的风险。

  一方面,中国国内缺乏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难以大幅扩张;另一方面,没有产品创新,外贸摩擦存在愈演愈烈的可能,外需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两驾都在下滑。可见,要想“稳增长”,就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扩大消费。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靠“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是一种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都是先靠粗放式生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消费开始逐渐替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按照世界银行分类,人均国民收入在3896至120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GDP约9900美元,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但这个数字也说明,我国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只要假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那就意味着中国扩大消费的空间非常大。因此,从需求一边看,中国扩大内需的空间是很大的,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收入和消费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扩大消费的空间就是经济增长的空间,经济增长的空间也就是扩大消费的空间,关键是如何在二者之间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这就需要适当的政策。

  中国扩大消费的难点

  虽然培育国内市场、扩大消费是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之策,但结合我国所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来看,当前在“扩大消费,培育国内市场”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体现在供求结构失衡、社保征缴方式调整等几方面。

  (一)供求结构失衡

  消费随收入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随着收入的增长,虽然各国的具体消费结构的变化速度、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是相同的。从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高,食品、服装、日用品等非耐用品的消费占比在下降,同时家电、汽车等耐用品的比重在上升。另外,服务消费的占比也是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的。

  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市场结构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变化:其一,食品、衣着消费占比下降。从2013-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比来看,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消费占比均出现了下降。2013年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为30%、8%,到了2017年则分别降为29%、7%。其二,居住、服务消费占比上涨。其中,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算作服务消费。2014年,城镇居民居住、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2%、33%,到了2017年分别涨到23%、35%。具体来看,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比上涨相对明显,交通和通信消费占比波动相对稳定。其三,代表耐用品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在近些年几乎没有变动。

  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955元人民币涨到36396元人民币,增长35%。综上可见,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基本上与国际惯例相符,都是随着收入的增长,一边基本生理需求消费在下降,另一边改善性消费比重在上涨。

  这就要求我国的产业结构能跟上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消费者在国外大举购物反映的就是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失衡。

  (二)社保征缴方式的调整不利于扩大消费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案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的普遍共识是社保征缴的改革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与给企业减税降负相悖。

  其实方案除了增加企业的成本外,对消费、价格均存在较大的影响。

  方案对消费的影响有三个影响途径。其一,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其二,通过对供给端引致对就业前景产生影响,间接影响消费;其三,通过对供给端影响价格,进一步影响消费。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足额缴纳社保费用。我们通过对3537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后)整理发现,只有134家公司按正规程序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占比不到全部A股公司的4%。上市公司是相对正规、优质的公司。可见,如果方案认真执行,全国受影响的企业、员工的波及面之广。

  如果按工资比例足额上缴社保费用,对于员工来说,将会降低其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其即期消费,不利于当前的扩大消费。对于企业来说,按比例来算,企业的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利润显著下滑。很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破产关门或大裁员。这一方面,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就业、收入的不稳定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另一方面,无论是大裁员还是企业关门倒闭,都将导致供给减少,物价上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抑制消费。

  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长期任务。因此,从长期看,我国应该在经济增长和扩大消费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首先,我国应该设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其次,需要提高分配的平均程度,从而从分配的角度提高全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及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仅就2019年来说,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环境问题综合来看,2019年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很有可能出现“需求、供给双萎缩”的局面。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组合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

  在促进消费的具体措施方面,按照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预计2019年有可能在养老、互联网、汽车方面有所推进,促进消费。其一,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步入,养老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是趋势,推进与此相关的产业、服务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消费需求,是可行的。其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消费,这也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其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三,培育国内市场、补短板。预计2019年汽车消费会有推进。其实2017年8、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消费的数据,已经间接地反映出汽车消费需求的刚需。

  注意通货膨胀风险。2018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长1.9%,重回“1”时代,再次引起各界对通缩的担忧。但综合近期形势来看,更应该关注的是“防通胀”。首先,在剔除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后,12月份的CPI增速并不低。还有非洲猪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2019年后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释放出大量的资金,对CPI增速的上涨会起到促进作用。2015年下半年的频繁降息降准就导致翌年价格增速的上涨。其三,在外贸摩擦、社保征缴改革等问题下,低端供给存在快速收缩的风险,这对物价的稳定,消费市场的稳定是不利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