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轻工->

中国乳企国际化将会从买资源走向全球乳企产业协同

来源: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9-11-11 13:2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中国乳企正在通过新一轮国际化赢得更多的机会。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乳业品牌的展览面积相比于上一届大幅增长,而其中除了雀巢、达能、恒天然等国际乳业巨头,来自中国乳企的海外品牌和产品数量可观。

  这一现象背后,则是中国乳企的国际化战略正在发生的变化,从简单的海外买资源,转向利用全球产业链布局,在聚集资源服务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海外市场扩张机会。

  一直以来,中国乳业有着大而不强的特点,这背后有诸多原因,比如国内虽然有很大的消费基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奶源布局、产业深加工能力、科技研发等方面,与国外乳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奶牛养殖、土地成本等固有因素,导致国内奶源成本要高出欧洲和澳新主要产奶国50%以上。

  从中国乳业进口数据就可见一斑,2018年中国共进口乳制品281.6万吨,货值金额106.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8.09亿元),进口产品的货值相当于中国乳制品总产业值的25.6%,进口的乳制品折合成鲜奶,相当于国内奶类总产量的52%。

  进口乳制品对国内的乳制品消费形成补充,也带动了国内乳企“走出去”。

  在上一轮乳企出海中,大多数乳企还是以控制资源为目标,以解决国内原料缺少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但在本届进博会上,笔者注意到,以国内两大乳企伊利、蒙牛为代表的国际化战略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从买资源转向与世界顶级产业链伙伴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站在全盘的高度考虑,实现国际化发展。

  在本届进博会的农业与食品国际合作论坛上,伊利集团与利乐、嘉吉和芬美意等13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现场签约,并宣布打造行业内首个“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全球网络”。在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看来,这也是一种竞合的概念,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也各有差异,通过完善全球产业链,才能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蒙牛乳业也提出了全球乳业共同体的概念,蒙牛CEO卢敏放认为,中国乳业的资源短板,决定了中国乳业对进口的依存度会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中国乳企必须要走出去,实现全球优质资源配置,中国乳企需要在全球乳业产业链的构建上重新定位。

  这一思路的变化,也给中国乳企国际化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国内乳企的产品、研发和质量都已经和欧美先进欧国家相抗衡,而且在部分产品的指标上,还要优于欧美标准。

  据笔者了解,在海外搭建体系的国内乳企并不在少数,未来,国内乳企可以一方面借助国际产业链的布局,利用全球的资源服务于中国市场,满足国内日趋多样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借助海外产业链的协同,也让中国乳企甩开国内产业的短板,具备了向海外市场扩张的能力。

  从2018年开始,伊利和蒙牛就已经进军东南亚市场,后者拥有6.5亿人口,乳业产业相对落后,但却被各国乳企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笔者看来,从世界乳业巨头的发展轨迹来看,都属于全球市场、全球布局,而过去依靠单一且高度竞争的国内市场,伊利和蒙牛已经进入世界乳业十强之列,随着新的国际化战略推进,无疑让中国乳业的未来更具想象空间。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