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数据-> 地方数据->

金堂县食用菌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者:高建婷 发布时间:2010-08-05 10:2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从卖食材到做食品 赚的钱多了两成

  昨日,金堂县赵家镇的食用菌生产大户石代勇领到了今年新更换的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内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石代勇所在的“天绿菌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做好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以金顶菌为例,以前每公斤卖27-30元,通过有机认证以后,可以卖到60-80元。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特别好销。”石代勇说。

  金堂县是著名的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之首,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多达20种以上的食用菌种类资源优势,还是云雾多、日照少、昼夜温差小的自然气候条件,或是充裕的农作物秸秆原料,都让该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进程中优势突出。然而近年来,一家一户难上规模、菌渣废料污染环境、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低等三方面的问题,一度困扰着该县的食用菌产业,如何突破三大瓶颈,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该县政府和食用菌种植加工企业共同思考的难题。

  建食用菌集中发展区,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

  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

  “要保证食用菌的质量,需要在标准规格的菌种和生产方式上多下工夫。”在金堂县赵家镇,镇党委书记李德远说,这里正在建设的1000亩食用菌产业园将让当地老百姓彻底告别过去“一张遮阳网,几根竹竿竿,房前屋后搞生产”的粗放型生产模式。

  “搬进园区之后,种植户可以直接在园区买原料生产,废渣就近卖给有机肥企业,因为都集中在园区内,物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对各方都有好处!”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食用菌产业园区将分为原辅材料交易区、标准化种植区、废料处置区、出口加工区等四大部分,推行“秸秆—食用菌—菌渣—生态有机肥”的循环利用机制。“我们还将与四川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共同合作,引进和研发新品种,集群集约地为食用菌种植户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据介绍,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金堂县将在2012年之前建成两个食用菌集中发展区。一个是出口菇集中发展区,另一个是特色菇集中发展区。其中,清江镇、赵家镇、赵镇和淮口镇将联合发展出口菇集中发展区,进一步扩大规模,集食用菌菌种生产、商品生产、深加工为一体,发展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食用菌生产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开发有机食用菌,打造食用菌绿色品牌。

  生态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落户食用菌集中发展区——

  从菌渣污染到变废为肥

  过去,伴随食用菌种植产生的大量菌渣废料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由于菌渣PH值偏低,不能直接肥田,大量菌渣被村民们随意堆放在田间、公路两旁或河流两岸,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空气、土壤、河流污染。金堂县委、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这一问题,但均收效不佳。在污染最为严重的2004年到2006年,部分乡镇还曾经下达过不准村民再搞食用菌的行政命令。

  “金堂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生产能力,还需要展示其品质监控能力。”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甘炳成告诉记者,如果食用菌生产地区生态环境好,培养料安全,那么就会提升食用菌的品质。在这样的条件下,食用菌产品才会让消费者信赖,并最终在国际食用菌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去年以来,随着蓬勃的食用菌集中发展区建设,越来越多的生态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金堂。落户赵家镇食用菌园区的四川大祥百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过去食用菌生产一家一户分开在搞,比较分散,运输成本很高。进入集中发展区之后,产业化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百事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这家投资近2000万元的有机肥料生产企业,每年能够储存菌渣废料6万吨,转化生产有机肥8万吨以上。“按照一袋食用菌产生0.9公斤菌渣计算,目前我们镇的食用菌生产每年大约产生废料7万吨,百事达的项目基本可以满足本地废料处理的要求,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金堂县赵家镇党委书记李德远告诉记者。

  通过贷款融资,本地企业引进菌类加工设备,并办好了QS认证

  从只卖食用菌到做深加工品

  金堂县是日本企业指定的食用菌采购点,以制作传统盐渍菌类为主的“天绿菌业”多年来就一直是向日本出口姬菇的大户,对此,该企业负责人石代勇并不满足。“我们做的其实还是食材,并非真正的食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头都让别人赚去了。过去是因为没有条件,还是要发展自己的产品。”

  前不久,石代勇通过贷款融资,成功引进了生产姬菇鸡精、姬菇鸡汤料的粉碎提炼设备,并办好了相关产品的QS认证。多年的食用菌销售生意,让他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北京、上海、广西、重庆、河南等地还拥有自己的直销点,对于新产品的销路,石代勇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目前生产深加工品,已经让他获得了20%以上的增值,而下一步将着手开发系列菌汁酱油、食用菌休闲食品、金针菇调味菜、野菌香片、香菌精、香菌酱、香菌油等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良的菌种和生产环境是基础,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是手段,实现增产增值才是目的,而增值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加工。”金堂县农发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深加工在食用菌增产增值中的作用。

  今年3月,该县金菇菌业通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食用菌种植良好农业规范(GAP)项目认证验收的食用菌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在该县另一家食用菌龙头企业金成食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引进新的保鲜包装及深加工技术,其主要食用菌产品销售价从每吨9000多元上涨到了11000元,实现出口创汇上千万元,这一转变也为上游的食用菌种植户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收购价从每公斤6.3元提高到了7.5元,涨幅明显。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