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数据-> 数据要闻->

中国经济多不容易?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告诉你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1-20 11:33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1月18日公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令人振奋,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中国经济逆势增长。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对内来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集聚了高质量发展动能。对外来说,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给世界经济的寒冬雪中送炭。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之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显含金量十足。我们今天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我国一些外贸企业的订单也被延期或取消。那个时候,大概很少有人能预料到,中国外贸最终能逆风翻盘,交出这样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为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我国推出一系列稳外贸的“组合拳”,加大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广大外贸企业也迎难而上,创新、转型,积极自救。

  外贸逆势增长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诚意。疫情冲击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2020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外贸的增长切切实实支持了各国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为经济全球化升级发展注入了重要信心。

  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服贸会、进博会相继举办。我国还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2020年3月至2020年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同时,出口笔记本电脑等“宅经济”产品2.51万亿元,增长8.5%,满足了疫情期间各国人民居家生活和工作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很多国家由于社交隔绝,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停摆,导致供应链产业链崩溃,从而导致疫情物资供求出现巨大缺口,这个缺口在关键时期由中国来进行填补,为整个疫情期间世界人民的生活秩序构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也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作用。

  2020年,我国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利用外资也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去年一年,全世界国际外商直接投资叫做断崖式下跌,现在初步判断下降40%。但是我国是逆势上扬,到2020年12月份,直接利用外资在1400亿美元左右,就是说增长在5%以上,应当说国际资本还是看好中国,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020年,和外贸一样,就业面临的压力也前所未有。面对疫情冲击,这一年我国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调低为900万人。按照过去的经验数据,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新增就业200万人左右。而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跌为-6.8%,全年要完成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压力重重。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一、二月份,就业的压力相当之大,有800多万大学毕业生,年轻人要就业。由于国际上的疫情,一些出国留学的孩子们要回到国内,他们有的也需要就业,还有一大块是在农村,还有2亿9千万农民工,由于疫情他们也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岗位。

  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2020年,我国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一系列援企稳岗、助企纾困政策也相继出台。

  在经济增长远低于过去水平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通过‘六稳’‘六保’政策使中国就业在短期得到了很好缓解,但是很多问题可能会在2021年有所显现,比如说一些市场主体的困难,在补贴政策、优惠政策逐步退坡之后会显化,再比如说延迟一些就业的政策,可能逐步在今年、明年要进入到就业市场,因此稳就业政策还要持续实施。

  稳就业,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保市场主体。截至2019年底,我国有市场主体1.23亿户,他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一度停摆,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到巨大冲击。

  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2020年,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03万亿元,同比多增3.15万亿元。更多信贷资源投向了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户数已达2540万户,比2020年初增加445万户,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也连续三年下降。2020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已经实现。

  2020年,在财政收支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我国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为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92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一系列救助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各类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这集中体现在财政收入已经连续五个月转正,居民收入从三季度以来,也开始步入到相对常态的增长状态,企业利润也呈现出两位数同比增长,这显示政策性推动力量逐步转化成市场复苏力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内需回暖,生产复苏,市场预期持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也不断增强。作为先行指标,202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从效益上来讲,2020年1到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2.4% ,也是连续六个月,当月增速是二位数增长,企业的信心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恢复是分不开的,这种信心也反映了企业对于生产经营状况的期待。

  回首2020,面对疾风骤雨,中国经济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展现了极强的韧性,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更足。

  这一年,疫情倒逼一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突围。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点燃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引擎。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远程办公成为刚需,线上买菜订单激增,直播带货更是成为消费市场一大亮点。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从新模式上看,实际上,消费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势头持续扩张,今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同时催生了像直播带货,包括短视频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总体上来讲,今年在抗疫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之年。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