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网专稿->

黄震:互联网金融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来源:中国产业网 发布时间:2016-05-23 12:1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最近很多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说,虽然盛夏即将到来,但是他们觉得寒气袭人。很多高管说现在常常夜不能寐,见到警察就有些紧张。特别是经历了e租宝、中晋等等这些恶性事件以后,互联网金融正在快速的污名化。

  一些打着互联网金融名义,但是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是金融诈骗或者非法集资,这些脏水都泼向了互联网金融。所以,今天在这个场合我要代表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向我们媒体的朋友和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你们能够抽出宝贵的周末时间来听一听我们从业者和研究者的一些心声和判断。

中国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 黄震发言

  昨天我在北京大学举办互联网金融双周论坛上就指出来,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不是发展过了,而是发展不足。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大潮初起,远远没有到结束,或者说要消亡。现在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高论,我觉得对于民众或者对于产业,乃至于对于我们国家都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是互联网金融失败论,说互联网金融这三年屡屡出现问题,就证明互联网金融已经失败了。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开始,尤其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浪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完善,但决不会夭折。就像一个孩子才刚刚出生,要说他死亡肯定是会死亡的,但不会是现在就马上死亡。所以,很多人就说互联网金融将来要退出舞台,无非是正确的废话。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但是在他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说他要退出,这个时机把握和判断是不太妥当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互联网金融会被替代,说中国互联网金融现在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要用西方的现在正在火热之中的Fin-tech来替代。三年前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几乎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大家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神化,今天为什么急急忙忙要抛弃它。2013年在国内我们倡导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我去美国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体验了他们的Fin-tech。2013年的时候我就有过判断,互联网金融会从中国发力到全球互动, Fin-tech是西方世界回应中国互联网金融热潮,以新技术为引领的一个潮流。本质及主要的形式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匆匆忙忙放弃中国人对于全球发展趋势的概念引领。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舆论,是因为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变革没有认识清楚,这场变革是新技术革命驱动下的金融创新,它具有全球性、技术性、数字化等这些共同的特征。尤其是以新的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我们常说的"大云平移"(大数据、云计算、创新平台、移动互联),今天又加上三个,就是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和升级的新技术驱动下,不仅影响着传统的实体产业,也影响着金融等等过去称之为虚拟经济的部分。信息化的潮流浩浩荡荡,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也影响着我们的产业。今天这种革命也才在进行之中,所以互联网金融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只是我们看到的非常少的层面。

  这股潮流由来已经有20多年了,很多人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这是媒体热点报道的元年,并非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元年,这一点我们要准确的把握。这个元年是媒体给它这样一个宣传定位,而它不是产业或者技术的元年。

  在中国应该是1998年央行科技司陈静先生关注到互联网金融将会影响中国的金融,主动积极推动金融领域科技建设。因为主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进行打造升级,他们把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传统金融叫做互联网金融,并且通过央行构建了一些新的技术支持平台。在2001年他们发表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现在已经出版了,书名叫《历史的脚步》。澄清了很多谬论。说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才出现的,或者说更早一点2003年有的支付宝等等这些才有的,这些都不准确。实际上这个概念比大家通常认识还要早。所以要学历史懂得历史才能减少错误认识,影响到公众的言论。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也不是P2P众筹为代表的,而是以我们的电子银行为出发、为起点。后来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改造升级,中国是走在世界的前面,才使中国出现了散户市。股市过去都是机构市,需要有昂贵的设备作为工具,现在股民每个人买部手机都可以炒股。所以这是证券市场受到计算机发展的影响造成的散户市。中国银联为什么能够快速兴起,就是因为我们运用了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支付结算。这是在过去的20多年中间,中国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三项成就。过去我们的宣传报道,放在所谓的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里面去宣传,没有说是互联网金融,但是央行是有意识的推动发展。这是怎么通过历史来看待中国互联网金融是怎么来的。

  互联网金融从正规金融领域转战到非正规金融或者民间金融是从2003年开始,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电子支付,如支付宝、易宝支付等等。所以互联网金融是从电商领域中孵化出进入民间领域的以支付为基石发展起来的,后来P2P众筹2007年在中国出现,但是技术很初级。

  至于说线下P2P这种说法完全是误导老百姓,所以互联网金融必须基于互联网这个常识都差点被我们很多人遗忘了。出现这些新的词汇以后,很多机构利用老百姓对于这些词汇的不理解进行包装。

  互联网技术和民间金融结合就出现了P2P借贷和股权众筹,我们要特别警惕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也搬到互联网上。所以我们总结为三个公式,第一个公式是互联网+非法集资不等于互联网金融,它还是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诈骗也不等于互联网金融,它还是金融诈骗。第三个公式是互联网+金融创新才是互联网金融。

  无论是实体空间出现还是网络空间出现,你集合的资金没有经过有关机关的许可那就是非法集资。你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有的目的,隐瞒事实,挪用这些社会资金那就是金融诈骗,这个没有改变。所以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被一些人误解了。P2P网贷不是互联网金融的主流,只是其中的一个支流。现在很多人一讲P2P好像就是代表着全部的互联网金融,根据去年央行牵头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已经纳入我们监管视野的差不多有10种。有网络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消费金融,还有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等。所以不要简单的把P2P等同于互联网金融,我看了很多的研讨会、很多的媒体报道都是不自觉的一下子就把P2P当成互联网金融。现在很多倒闭破产的都是P2P的比较多。另外有很多把伪P2P等同于P2P,把P2P等同于互联网金融,这是两个我们必须要划清的界限和澄清的事实。

  这三年互联网金融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对互联网金融的十个趋势进行了判断。一是从拓荒圈地到精耕细作。二是无序竞争到规范发展。过去一、两年确实是没有规范、没有标准,现在无论是正规机构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民间金融来做互联网金融,都是要求规范发展。三是从野蛮生长到监管结合。过去P2P众筹监管部门都不愿意碰它,觉得是烫手的授予,现在P2P有证监会来监管,虽然说还没有正式的监管,但至少开始介入了。四是从模仿跟进到创新引领。互联网金融是模仿西方,美国、英国的,但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现在有了自己的一些创新模式,特别是以微信红包为代表出现了所谓社交金融的模式以及更多的各种创新的模式在出现。五是从忽视风控到严抓风控。以前是以圈钱为目的,看谁能够圈到更多的资金,现在看谁能够把风控做的更好。六是从无自律到强自律发展。自律不自觉还得要他律,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这些平台就不会有自律。现在有了外界的他律,自律必须加强,所以有了自查自纠。七是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合作。现在互联网金融成立了各种联盟、各种协会和各种商会等等进行合作,和以前自己只建一个平台不一样。另外它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也越来越普遍。

  八是从技术驱动到资本驱动。互联网金融最初是技术创新的驱动,2014年左右一些风险投资开始上市公司并购,大量的投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九是从跨界扩张到兼并整合。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金融是各自跨界跨出不同的领域来发展,现在又重新形成整合式的生态深度化的体系。十是从中国发力到全球互动。2013年左右中国讲互联网金融到美国很多人都闻所未闻,不仅词汇闻所未闻,对于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可以带来一种变化,很多人也不太理解。现在西方在这方面非常热衷并正在积极推动。

  这些就是十五年前央行发布的报告讲到的互联网金融的词汇。互联网金融过去三年的发展第一阶段有一个小高潮,现在进入一个小低潮的阶段。未来,我在三年前有一个判断,进入热点之后,再进行要素整合的初级阶段,会有一个更大的高潮。要素整合之后形成高峰又会经过调整,就是产业的调整,之后再进行产业融合。第三阶段会有更大的发展,产业融合就是互联网金融从单个的平台渗透到消费金融,再到产业金融,这个过程也已经看到了一些趋势。

  第一个阶段小高潮出现和结束,第二阶段的高潮正在酝酿之中,第三阶段可能会更长。三年前我判断互联网金融是双十为基本判断,一个是互联网金融至少会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称之为黄金十年。现在经过三年的发展,从观察期进入了监管期。

  互联网金融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所以今天我们回到初心,互联网金融的初心是什么?是普惠金融。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目标是普惠金融?过去做金融的都知道喊普惠金融喊的很多年。我把普惠金融总结为有五多五少,我们过去目标很多、口号很多、文件很多、创造很多、计划很多,但是很少行动、很少落实、很少评估、很少技术支持和很少造福到老百姓,我们需要反思。

  我后来发现只有当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普惠金融才真正开始落地。过去曾经有一些为农村、为基层服务的大型国有银行都退出县域,那能实现普惠金融吗?通过互联网机构下沉这种模式下是不可能实现普惠金融的,直到移动金融出现,每个人拿着一部智能手机,只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把服务送到每个人手中的时候,普惠金融才开始出现。所以中国普惠金融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底层老百姓作为起点,肯尼亚等其他国家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互联网金融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这个阶段才可以真正实现我们过去提出的要普及于百姓、惠及于基层。

  当前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十三五”今年开局之年,如何实现全民小康关键在于扶贫攻坚。借助于手机的移动互联来给他们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这是可以实现的,特别是精准扶贫必须依靠移动互联。扶贫也包括金融这一块的支持。

  再有是当前我们经济转型升级,喊了这么多年,怎么转、怎么升级,也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才看到了新的方向。实体产业中国制造2025变成智能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时候才可以对接德国的工业4.0,对接美国的战略化,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技术。

  再就是供给侧改革,也必须借助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可能真正的发现新的需求和判断新的需求、满足新的需求,我们才能够提供新的供给服务进行匹配。过去我们大量服务低端需求、传统需求的这种生产已经过剩,生产越多,浪费越多,所以必须拥有柔性智能互联网数字化等等这些技术来提供匹配技术和服务技术。所以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过程中提供更多支持的新型的金融所在。特别是“双创”,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全面小康要有新的动能创新创业来培育他们。要支持创新创业要有新的金融支持。

  西方的六、七世纪发生的工业化制度是致使大生产的,大资金导致大生产,而美国投资银行是支持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我们现在要支持更进一步的个体化和快速迭代的创新创业需要新的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是支持当前中国创新创业最佳金融支持方式,所以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还远远没有实现它的目的,所以不忘初衷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当前的问题在哪里?互联网金融确实遇到了问题,出现了瓶颈,甚至还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当前的主要问题在:

  第一,中国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没有金融常识。这个市场建立在一个沙滩之上,所以中国必须加大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对投资者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有金融常识,回归理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过去我们一味的提倡要发展互联网金融,搭建供给方面的服务和平台,但是他们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完成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金融投资者的教育。这个责任应该是谁的,我认为应该是国家的,应该是我们的媒体先担起来的,还有学校,教育界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我们认识不足,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使得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我比它比作1978年左右的农民包产到户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78年农民把土地包产到户提高了生产积极性,那是一个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回归到农民手里,提高了生产效率。因为农民知道土地怎么耕种,但是中国结构改革30年左右,中国大众手里有了钱,大家知道存在银行利息跑不赢通货膨胀这个事实之后,就非常希望行使投资权。

  过去大家把钱存在银行,存款权是我们的,放贷权是银行的,现在,大家作为资金的拥有者,他们希望把放贷权收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一些地方全民放贷的现象。我在几个地方长期进行调研,因为放贷是他们熟悉的一种方式,他们不敢做基金,不敢去买股票,因为他还不懂,但实际上他们连放贷都不知道怎么放贷,缺乏《合同法》这些常识的普及。所以我们现在要对这些放贷客、投资者、金融消费者来做一个金融常识的教育,才能够夯实中国金融产业化、大众化、网络化的发展基础。

  当然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后,对全民进行金融常识的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终端来提供,送得到,随时可以用得上的这些金融知识。过去我们还总是希望要进课堂、要进教材。当前很多问题是因为投资者、消费者缺乏理性和常识,投资出现失误,可能上当受骗,可能血本无归,采取的非理性的维权,甚至非理性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大家认为政府要对我负责,媒体也要对我负责,专家要对我负责,唯独他把钱投出去不用对钱负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另外,我们的投资者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了解自己的客户这是金融投资理财的常识。你不理解你的客户就把钱投出去的,没有这些基本的风险控制、风险意识必然会出问题。

  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普遍的技术创新不足。虽然我们说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移动互联技术,但是以我跑过的近千家的企业真正用上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的不足1%,没有大数据。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当前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技术创新,而是他们技术创新不足。互联网金融都是他们的宣传和包装的一个概念,当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急需加强真正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解决中国独有的问题,场景中的问题来进行技术创新。

  第三,监管理念、思维和模式还没有能够跟上变革的脚步。两年前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跟上互联网创新的脚步》。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产业界更重要的是监管者要跟上创新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是产业的变革,全球的监管者都面临着考验。三年前我们在处理一些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事件之后,我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软法治理、柔性监管。当时得到了人民银行的支持和肯定,所以后来我又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来探讨和深化有关软法治理、柔性监管的理念和模式。这是中国在新技术领域的一个新的监管理念。

  最近英国从5月9号开始推出了应对金融科技的新的模式,叫做“监管沙盒”模式。核心理念是这样,给创新一些弹性,主要给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和在创新实验阶段在小范围内进行观测,不对他技术严格的要求,也不能使他快速的发展,等到事业成功之后再去大规模推广。所以,金融监管者在过程之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监管沙盒用来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上非常有意思。我引用柔性监管也是借用了柔性制造、柔性设计这些理念,来对互联网快速迭代创新的形式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需要有新的监管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第一法律是永远不完备的,所以我们不要指望每一件事情都来立法,每一个新生事物都来立法。我曾经参与起草过好几部法律,基本上是十年磨一剑。再就是立法进入程序以后涉及到方方面面,事情非常多。

  如何应对法律的不完备性,首先要尊重法律的不完备性,这也是法制精神的表现。不是说法律不完备我们动不动就要立法,如果原有的法律没有得到实施、没有得到执行,反而立法也不会有人去实施。因为你没有尊重原有法律的权威,别人为什么尊重你现在的法律。所以现在有了新的理念,实现新的监管模式我总结了十六个字:“软发先行、硬法托底,刚柔相济、混合为治”。

  硬法托底,已有的法律、生效的法律必须要有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要严格执行。

  软法先行,用软法的理念探索创新的领域。软法有三种,一个是行业软法,通过行业协会他们来制定一些规范。二是地方软法,通过地方政府起草一些地方性的文件,我在鄂尔多斯起草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再变成正式的办法。三是国际沙盒。金融稳定委员会就已经引入了监管沙盒来进行全球监管的探索,这些允许做出一些规范,但是不是刚性和严格的,所以可以先出台,试一试。

  刚柔并济。尤其要注意柔性监管,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遇到的问题就是一放就乱,刚性监管不介入市场就乱,一管就死,一旦介入有心插入市场就死了,活不下去了。怎么破解市场和政府的二元关系,过去只有刚性没有柔性,所以要增加柔性,增加第三方组织,就是社会组织。我倡导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通过他进行柔性监管,大行政府监管的职能。另外还有行业的俱乐部、协会、学会等等可以来共同参与,包括今天要成立的媒体联盟等等,实际上可以承担一部分柔性监管的职能,像媒体的舆论监督是非常有作用的。

  最后混合为治。治理互联网金融单一的手段各管一段都不行,必须要打造一个新的综合的体系出来。我们的一行三会各管一段就会出现夹缝,所以要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把金融消费者保护起来,要成立金融信息监管的机构,对于金融信息的传播监管起来。后来指导意见是十部委共同发布的,以及整治互联网金融是十四个部委共同的行动,这就是更大规模综合体系的监管。所以互联网金融要进一步建立监管体系,因为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模式的构建是动态发展的。

  当前很多人说这是过去监管带来的问题,也不完全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搅局,不是监管问题,而是我们过去执法的问题。这些集资诈骗是犯罪的,有一些投诉能不能及时的处理,特别是有些地方进行大数据监测,执法机构应该介入。因为金融执法部门缺乏强制手段,所以互联网金融现在的这些问题核心依然是创新不足,而不是创新过多。

  在新的技术革命驱动下的这一场金融创新,大家要允许它试错、容错,同时要及时纠错和支持它改错。当前很多人一见到有错误恨不得一锤子打死,这种态度是不利于创新的,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它试错,并且给予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宽限期让它进行改成和自我纠错,这才能够迎来通过互联网思维不断迭代的方式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式,最终可能实现普惠民生的目的。谢谢大家!

  编者注:该文是中国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先生5月22日在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办,中国产业网承办,善林金融集团协办的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依据速记稿整理。

  小贴士:沙盒原理也叫沙箱,英文sandbox。是在计算机领域指一种虚拟技术,且多用于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软件可以先让它在沙盒中运行,如果含有恶意行为,则禁止程序的进一步运行,而这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危害。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