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bout/about_left.html
中国产业报协会

会长姚军

来 源 :中国产业报协会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www.acin.org.cn     发布时间 : 2010-08-12 11:47

姚军副会长

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社长兼党组书记  编审  

 

 

 

 

大胆探索市场化办报之路

——专访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姚军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陈进文 张继进 高建婷)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经行业报的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产经行业报的生存发展之路在哪里,转企改制后报纸应如何办报,如何经营,成为产经行业报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产业报协会七届一次会议精神,中国产业报协会网在协会的统一安排下,对协会副会长以上领导进行了一次专访。7月14日,中国产业报协会网记者对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姚军进行了专访。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全国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使我们产经行业报群体,面临着转企改制和创新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国产经新闻报社是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市场化运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请问姚社长,对即将进行转企改制或正在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报刊,您想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呢?

    姚军:按照国家规定,非时政类报刊走市场化办报之路是必然趋势。这几年来,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在市场化办报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的说来,就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勇于开拓创新。

    中国产经新闻的前身为创办于1996年的中国资产新闻,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机关报。1998年,随着国家体制改革需要,我报从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整体划转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后又整体划转到共青团中央。报纸每变更一次主管单位,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重新调整报纸定位。尤其是自2004年进入共青团系统后,报纸面临的市场化竞争更为激烈,而中国产经新闻与其它一些产业报、行业报、专业报相比,不存在行业依托,但更加广阔了我们的视野,要完全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求得生机和发展。因而,根据传媒市场规律精准自己的定位显得更为重要。

    面对改革与划转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以“政治立报、质量树报、特色兴报”为抓手,以经济宣传阵地为平台,以服务青年成长为目标,以构建和谐报社为保障,以“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为报纸定位,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与作法让报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仅经受住了市场洗礼,而且多次获得中国记协、中国产业报协、团中央领导的肯定。现在,我们在既有的报纸基础上,又办起了《产权市场》杂志,创办了“中国产经新闻网”,事业规模扩大了,采编队伍壮大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会影响提升了,生存能力增强了。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强化正确舆论导向、创新管理机制、抓好队伍建设即是协会要抓的主要工作,也是产业行业报立报、立社之本。中国产经新闻报在这些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对协会的其他媒体一定会有所启迪,请姚社长介绍一下你们在这些方面的做法。

    姚军:我们是把“政治家办报”作为我们的立社之本,并在创新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把好关,带好队,走出了一条既讲政治又适应时代特征的道路。创刊以来,没有出现任何政治性差错和导向错误,没有出现一起因报道失实而引发的诉讼,连续两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质量免检报纸。

    在机制创新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机制的建设。

    首先是导向把关制。虽然我们是产经报,但紧跟中央不能含糊。无论是新闻采编人员,还是部门主任、分管社领导,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个流程上都要体现出“把关人”意识,把所有方向与导向问题都消化在自己的关口前。为了把住政治导向关,报社坚持聘请原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中国产业报协会、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一批资深领导和专家,作为本报常年顾问和第一审读人员,他们在传达政策、选题策划、出版审读、采编培训、撰写评论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是版面双签制。为保证报纸出版不出问题,我们在采编系统坚持推行版面“双签制”,即报纸在出版前必须由两位分管社领导签发后才能交付印刷。

    第三是问责追究制。经过实践,本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重大稿件报道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对重大新闻报道实行问责追究,无论记者、编辑、部门领导和分管社领导,谁的责任追究谁,从而避免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

    第四是舆论监督预报制。为了加强舆论监督报道的控制力度,我们提出要坚持新闻报道以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为目的,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和建设性监督。报社制定了《舆论监督稿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行实施了舆论监督稿件的选题“预报制”,并对特殊稿件或重大稿件实行“送审制”,做到舆论监督采访报道全过程均在把控中进行。

    第五是全员聘任制。办好一张报纸,关键是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从业队伍。为此,报社推行了全员聘任制,从社领导到一般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人人打破铁饭碗。在此基础上,坚持推行业绩考核,不能过关者予以淘汰,贡献突出者予以提拔。近几年来,报社先后淘汰了中层以上的干部10多名,又从优秀职工队伍中提拔了一批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其中有5名进入党政领导班子。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开展各种文体、联谊活动,做好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增强协会的活力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请问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姚军:开展各种联谊文体活动,做好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增强协会的活力,是我们中国产业报协会“服务、协调、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单位、部门文化凝聚力的表现。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如果协会抓住这个机会,为会员单位做好改革发展服务,一定会受到各会员单位的广泛拥护。

    在加强服务上,协会有很多好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球类牌类棋类比赛以及各种联谊活动,加强了会员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在这些活动中,中国产经新闻报积极履行了我们的义务,为协会开展活动做出了一些贡献。

    这些年来,中国产经新闻内部也是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为丰富职工文体生活,报社先后成立了“舞蹈协会”、“登山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朗诵协会”、“音乐协会”、“无线电协会”、“收藏协会”等兴趣组织,并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生活在一起、娱乐在一起,使职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于协会开展各种文体、联谊活动,我建议:一方面要提高重视程度,比如,我们的一些文体活动,可以尽量做得专业一些,规格稍高一些,最好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颁奖等环节中,提升我们活动的知名度,从而提升协会的知名度;一方面要在高层次服务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媒体高管层次的沙龙活动,围绕“强化正确舆论导向,形成经济宣传合力”、“交流媒体运作经验”、“队伍建设、体制改革和自身建设”、“热点难点话题谈”等主题,展开研讨,集思广益,相互启发。

    我相信,在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一定会成为上下联系和左右沟通最好的纽带与桥梁,在促进产经行业报创新发展和推进中国产业经济的繁荣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bout/about_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