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bout/about_left.html
中国产业报协会

副会长陆闻言

来 源 :中国产业报协会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www.acin.org.cn     发布时间 : 2010-08-12 12:35

副会长陆闻言

中国冶金报常务副社长  高级编辑

 


 

 

 

庆祝中国产业报协会七届一次理事大会成功召开

走进中国产经报业特别报道——专访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络中心独家策划

 

 实现“新转变”跨越式发展再谱新辉煌

 
-------专访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冶金报常务副社长陆闻言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陈进文 张继进 谢晚春)毛泽东曾说过:“一个粮食,一个钢铁,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由此可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由周恩来亲自题写报名的中国冶金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冶金工业部改组为国家冶金工业局,继而撤销国家冶金工业局,成立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作为原冶金部党组机关报的中国冶金报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

    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两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办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办报模式的转变;由机关报向行业商报转变的。 

    2009年底,在面临冶金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报刊转制、新媒体快速发展等新形势下,他们提出了“两个新转变”的发展战略:即由国家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向完全面向市场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由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报业经济运营模式向以电子媒体和纸媒相结合的传媒经济运营模式转变。
 
    2010年5月18日,中国产业报协会在京召开七届一次理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中国冶金报常务副社长陆闻言当选副会长。
 
    2010年7月21日,中国产业报协会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冶金报常务副社长陆闻言。

 
十年完成的“两个转变”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深入研讨和推广协会会员单位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经验,是中国产业报协会近期的一项工作重点。中国冶金报是中国产业、行业报纸的引路者和拓荒者。虽几经风雨坎坷,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发展壮大起来。相信中国冶金报创新发展的历程,对正处在转企改制和创新发展压力下的产业、行业报一定会有诸多有益的启迪。
 
    因此,请您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冶金报这些年来,在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心得。 

陆闻言:中国冶金报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亲自题写报名,当时就叫冶金报。在产业、行业报群体中,是比较有历史的一份报纸。隶属冶金部时,是 冶金部党组机关报。 

    1998年冶金部由部改组为国家冶金工业局,2003年随着国家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的撤销,国家冶金工业局随之撤销。 

    中国冶金报何去何从,成为了冶金行业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冶金行业需要一份属于自己的媒体,报纸在这个行业有很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最终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接下来,中国冶金报如何办,如何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行业的需求,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期间,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先于我们走进市场的媒体学习。我们到过南方报业集团学习,到韩国考察他们的“钢铁新闻”。 

    学习考察,分析研讨后,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中,信息是有价值的,做行业商报是有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的。围绕这些共识,我们提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办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办报模式的转变;由机关报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行业商报转变”的方针。 

    围绕 “两个转变”,我们主要抓了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钢铁为轴心,贯通上下游,建立产业链的信息发布平台。我们过去关注,报道的重点通常是钢铁圈,一般不会去报道其它行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在这么一个圈子里做,肯定是不行的。为此,我们将视野,触角延伸到了钢铁的上下游。如,上游的原油、电力、煤炭、装备机械等行业,下游的建筑、汽车、石油(管道、传输、海上采油平台等)、船舶、家电、五金制品等。

    建立产业链的信息发布平台,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含金量,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自己所长,立足于服务。
 
    搭建市场需要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资源,才能使产业、行业报的发展达到别人难以到达的专业资源领域。行业信息资源平台是产业、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的最大区别,产业、行业报的资源优势也应该体现在建立产业行业信息资源平台上。为产业、行业内以及关心产业、行业的人提供产业、行业信息服务,实现行业信息价值增值,这是报社实现赢利、加快发展的通道。
 
    二是,打造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商报。展开讲就是,打造成一张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涵盖冶金及相关行业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商报。
 
    “行业商报”这几个字,有着深刻的含义。产业、行业报的本质特性是专业,其定位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专业性。没有一个特殊的行业,怎么会有一张行业报?而一个行业则意味着在整个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丰富的、大量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使那些愿意为专业化服务提供需求的企业、团体有了发展的可能。产业、行业报正是提供这种专业化信息产品服务的机构和载体。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版面设置,报道策划和编辑、采写、发行、广告等各项具体工作中,都立足于“行业商报”来做。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的“两个转变”初见成效: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的服务意识在增强,中国冶金报的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冶金行业权威的商报概念业已树立。


“两个新转变”打造行业权威传媒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以体制改革为契机,进行媒体资源重组,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既是中国产业报协会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产业、行业报发展的必由之路。请问,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中国冶金报有何新的想法和举措。
 
陆闻言:2009年11月,报社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我们在过去“两个转变”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两个新转变”战略。即由国家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向完全面向市场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由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报业经济运营模式,向以电子媒体和纸媒相结合的传媒经济运营模式转变。
 
    过去十年,我们完成了由机关报到商报的一个转变。提高了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的服务意识。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办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办报模式的转变。“两个新转变”既是报业经济向传媒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做强报社,打造百年老店、基业常青、永不落伍的必然选择。
 
    “两个新转变”的实现,关键取决于我们观念的转变。例如,转企改制,不仅是体制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改变。领导要用企业的思维去管理,报社所有员工,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来约束自己。例如,为了适应 “两个新转变”,我们的记者就需要成为“全能型”的记者。全能首先表现在思维模式上,他要考虑他的“产品”是否是市场需求的,是否能给满足读者的需求。从技能上要求,他不再单纯地只为某一种媒体提供报道,而需要同时为纸媒、网络甚至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提供“产品”。因此他需要同时具备文字、图片、摄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操作能力,能够以多媒体融合的报道技能完成新闻的采集和制作。
只有这样,我们“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要求才能实现。 

为了保证“两个新转变”的实现,我们提出的举措是:
 
    第一, 坚持改革创新,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报社已经运行了10年,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改革方向、措施的实施不能动摇,并且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坚定不移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报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业商报的办报规律,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我们的运营机制,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 

    第二,树立“塑造品牌,服务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牢牢树立“内容为王”的办报理念,有效开发利用资源,提升行业权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广告经营工作要通过细分市场,不断开发新资源,使经营、发行再上新台阶。积极探索和改变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单一纸质媒体广告的经营方式,有效开发和利用新资源。拓展报社的发展空间。 

    第四,进一步提高记者队伍对报社的响应度。同时,逐步提高和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网罗更多既懂行业、专业,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突破报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第五,要提高对新媒体、新技术对我们的影响和冲击的认识,积极应对。并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构筑报网整合新平台等全媒体建设上加大力度。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中国产业报协会是产业行业报之家。这是邵华泽为我们协会的题词。作为协会的副会长,请问,您认为这个“家”在现阶段,应当强化哪几项工作。
 
陆闻言:中国产业报协会这些年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了上下联系的纽带和左右沟通的桥梁,为我们产经行业报扩大生存发展空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是名副其实的产业行业报之家。在我做总编辑的十年间,对协会这些作用的发挥,有着很深的感触。 

    特别是协会“及时传达中宣部新闻通气会精神,落实中宣部关于新闻宣传的部署和要求。随时通报中宣部各个季度和各项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意见,提请各会员单位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制定具体的报道方案”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这些行业报而言,是我们获取中宣部,中国记协要求的重要通道,对我们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做好采编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协会不间断地每年举办一届中国产经新闻奖的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中国新闻奖的初评和推荐工作更是对我们采编队伍建设的检验和促进。报社的采编人员要以业务立身的,协会的这项工作,使得我们强化队伍的业务建设,有了一个抓手,有了一个通道。这些年来,我们都是积极组织参与这些奖项的评比。冲击中国产经新闻奖,继而冲击中国新闻奖是我们鼓励采编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目标。 

    通过参与这些评奖及获奖作品的讲评,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采编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增强了精品意识,提高了我们的新闻宣传质量和办报水平。 

    中国产业报协会七届一次理事大会的工作报告,已经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在现阶段,我个人认为,协会首先还是要坚持好的传统做法。比如,刚刚说的,及时传达中宣部新闻通气会精神,落实中宣部关于新闻宣传的部署和要求、不间断地每年举办一届中国产经新闻奖等奖项的评选活动、做好中国新闻奖的初评和推荐工作等等。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因此希望协会要加大开展活动的力度。多策划实施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活动,对普遍关注,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加大研讨深度并期望在有效突破方面有所建树。 

    采访结束,陆闻言热情地为协会题词:“把中国产业报协会办成产业报人之家”。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张继进(网络中心主任),陆闻言(副会长),陈进文(事业部部长)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bout/about_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