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传媒-> 传媒研究-> 展锋·论道->

李军:加快集群化数字化建设步伐

来源:中国记协 发布时间:2018-10-10 12:5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2017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30种,总印数24.92亿册,总印张136.66亿印张。2017年,我国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6.6亿元,较上年增长1.5%;利润总额29.1亿元,较上年增长6.6%。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两批学术期刊清理认定工作,共认证学术期刊6449种,经粗略统计,其中社科类学术期刊1918种,科技类学术期刊4531种。据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统计,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20种,包括科技学术期刊和科普期刊。在这5020种科技期刊中,中文科技期刊有4672种,英文科技期刊有302种,中英文双语科技期刊有46种。

  当前,我国期刊积极探索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以规模化的出版企业为载体。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科技期刊298种,旗下期刊中有45种被SCI收录,有51种被EI收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医学期刊138种,通过办刊、管理、模式、编排、经营的五统一,打造了“中华”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协办期刊42种,其中既有英文刊也有中文刊,既有科技期刊也有社科期刊,成为全国学科覆盖面最广的中英文刊群之一。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等,在推动集约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佳绩。

  二是以相同相近学科为纽带。由《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中国光学期刊联盟”,共有加盟期刊50余种,并建立了在线工作平台“中国光学期刊网”,成为国内专业学科期刊集群的领跑者;上海大学期刊社以《社会》为核心,在全国社会学期刊中建立了“全国社会学专业期刊联盟”,向着“期刊专业化、出版数字化、经营集约化、评价标准化、传播国际化、互动社区化”的方向努力;中国航天类期刊以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组建了“中国航天期刊平台”先行试点,做大做强航天文化产业。

  三是以相同相近主管主办单位或地域管理部门为依托,探索主管单位支持下的集约化办刊之路。例如中科院提出“多模式集中办刊”,积极探索期刊集群建设经验和数字出版经验,并且启动支持科技期刊人才成长的优秀人才计划,从多方面推动中科院所属期刊的质量提升。多年来,中国科协通过规范管理、评奖评优、项目资金支持等,支持所属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区域性的科技期刊集群方面,浙江大学期刊群、重庆的学术期刊集群等,也多是依托相同主管单位和地域管理部门建立的期刊集群。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技期刊出版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重构着出版传播格局,集约化与数字化发展已经密不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了“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制定了国内首套“学术期刊文献结构化标准”,拥有自主研发的同行评议与投稿系统、期刊数字化生产与管理系统、期刊网络发布平台,实现了从投审稿到编辑加工、数字化生产和发布的学术期刊全流程数字化出版,能够支持单篇论文的在线优先出版、与国际权威检索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对论文的多角度检索、多维度评价,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不但建立了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中国科学数据”出版平台,还于2016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支持中国科技论文的预发布和首发权,在科学家、期刊、学(协)会之间搭建桥梁,为科技界营造了更加公开公正的学术交流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我国科技期刊只有少数平台能够真正实现论文数据的结构化和期刊的开放出版,且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服务能力受限,承载期刊量不多。数据期刊、多媒体出版、语义出版等则基本处于概念阶段。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平台,在数据承载量、技术先进性、平台融通性、使用便利性等方面,与国际一流的期刊平台还有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原总局通过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数字转型示范单位评选以及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的征集和路演等工作,总结各单位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加强项目资金支持,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依托规模性出版企业和学科刊群,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二是注重数字化呈现,积极探索优先出版、开放获取出版、多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三是整合内容资源,推动机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建立,依托大数据开发和技术运用,建设具有知识挖掘和集成服务能力的期刊平台。四是实施移动优先,融入学术社区,打造学术融媒体,满足用户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信息需求,推动业态升级。

  清华同方、知网整合内容资源,推动知识服务,面向特定用户提供精确的知识内容和个性化服务,打造联系科研界和产业界的纽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壹学者”平台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他们以产品汇集学者,再以学者为中心挖掘、建立学者与机构、学科、文献之间的数据关联关系,打造“学术数字出版平台、学术分析服务平台、云智库管理平台”。《金属加工》杂志以微信系列服务号和“金粉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为突破口,打造了全媒体服务平台,实现了盈利模式的突破;中国光学期刊网新建了“广电汇”广电产品在线导购平台,以导购撮合的方式,正在朝着“广电界阿里巴巴”的目标发展。

  数字化、集约化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两翼。数字化转型为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平台支撑;反之,集约化建设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目标、方向、方法、路径。我们要加快这“两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的再组织和再利用,全面支撑起知识经济产业,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科研竞争,不断开创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新局面。

  为行业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