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智库频道-> 智库要闻->

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的价值、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来源: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4:52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自21世纪以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中国新经济发展态势的敏锐观察者,体制外科技智库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之一,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体制外科技智库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独特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与分析,并提出通过促进体制外科技智库快速发展、以有效提升科学决策和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是指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成立并运作的科技智库,区别于体制内科技智库,主要包括注册为企业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类型的科技智库。

  一、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独特价值

  当前形势下,体制外科技智库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参与者,以其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把握时代变化趋势和机会,以建设性思维指导“思想产品”创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新经济时代“思想市场”的贡献者之一。

  第一,洞见创新,研究体现前瞻性思维。体制外科技智库始终站在新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从需求和实践出发,通过敏锐的洞见力、战略新思维、深入的观察和坚实的前瞻性理论研究,能够总结出适合新经济时代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和专业性的研究,为科学化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客观、专业,提供第三方“思想产品”。体制外科技智库的创办与运行经费均不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员工均面向社会招聘而无政府编制限制,作为第三方提供“思想产品”。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是更加客观和开放的监督,既包括体制外科技智库可以独立开展事关全局的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研究并发布其观点,也可以对政策实施的未来趋势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其研究和工作成果供政府部门参考借鉴,以助力提升政府科学决策与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第三,贴近市场,更开放更灵活开展研究。从运营方式来看,体制外科技智库具有多元、灵活、开放和更加贴近市场的特点。体制外科技智库可以邀请兼职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地讨论重大科技战略问题和当下热点议题,或联合开展跨界融合和多元化研究,并灵活采购各类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具进行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深度。

  总体上,体制外科技智库的最大活力和生命力即在于身处一线、对新思想的认识和把握更为精准,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专业可信的观点,并能把新的思想系统化,最终在社会上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这也是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独特价值所在。当社会发展到今日,保障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独立、专业研究能力是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和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突破。

  二、目前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体制外科技智库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1.社会智库登记面临双重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2017年《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完善登记管理体制的内容,对社会智库实行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成立社会智库要由社科联或活动涉及领域的主管部门担任业务主管部门,并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双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智库、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管理成本和管理人员的投入。

  2.我国社会对智库作用的认知普遍不够、较少提供捐赠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缺乏保障体制外智库有效运行的稳定基金来源以及社会捐赠文化。企业、基金、慈善组织等是支持智库发展的主体,但在我国,这些主体对智库的作用认识不足,而且由于各种基金制度尚不完善,智库难以从基金、慈善组织等方面获得资金支持,也难以从企业层面获得开展前瞻性研究的资金,这成为影响智库长期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体制外科技智库与体制内智库的招标竞争不在同一成本起跑线上。体制外科技智库的财务运营是包括全部人力成本、办公空间租赁等的全成本核算,而体制内科技智库,其人力成本已有相当部分的财政拨款,一般自有办公用房低于市场价租赁使用。由于这一体制上的差异,在研究课题进行公开竞标时,两者的报价就不在同一成本核算起点上,体制外科技智库一般都会处于报价高的弱势地位。

  (二)政策咨询有效需求普遍对体制外科技智库开放不足

  科技政策咨询的“总盘子”以委托体制内科技智库为主。政府主要决策需求大多面向体制内智库开放。“内外有别”,受历史惯性影响,政府部门和体制外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责任关系并不牢固和明确。以科技咨询为例,国家层面的体制内智库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各地地方科技部门也设有战略院等类似机构,上述机构承担了大量科技领域的政策咨询业务,留给体制外科技智库的机会非常有限。

  (三)体制外科技智库自身能力建设和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1.对涉及全局的重大科技战略研究能力不足。由于体制外科技智库大多成立时间不足30年,普遍缺乏对前瞻性问题的自主长期跟踪。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各类不确定性和挑战增多,对我国重大科技战略所涉及的某些全局性问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同时,体制外科技智库的从业人员和智库专家普遍年龄偏低,对国际科技战略竞争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历史缺乏感同身受,也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观点。

  2.普遍缺乏有效资政通道。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体制外科技智库在提供高层决策参考方面没有常规渠道,再加上缺乏重磅研究成果和有效的人脉链接,只能借助媒体宣传力量扩大声势。这种路径相较于体制内科技智库的资政直通渠道,缺乏直接性和有效性,真正被纳入决策的机会微乎其微。

  综合以上,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中的问题,既有自身能力问题,也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需要转变观念,探索制度安排,这些均需要长期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实效。

  三、促进我国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利用其独特作用有效提升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体制外科技智库处于市场前沿、洞察一线问题,进行专业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国家和地区层面应支持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促进体制外与体制内科技智库之间的合作,共同为我国科技领域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的新制度环境

  1.继续加强思想引导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推进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企业宗旨、民办非企业章程和社团章程等方面规范对体制外科技智库的思想引导,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强化智库专家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理论武装,更好地赢得政府部门和民众信任。

  2.鼓励和支持建立国内基金会,引导和规范社会捐赠文化和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基金会和社会捐赠文化,应通过法律和税收上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和培育这种文化的形成,引导和规范社会捐赠制度,以此来促进体制外科技智库的蓬勃发展。

  3.探索建立专门基金,引导社会支持体制外科技智库发展。可借鉴国际经验,通过设立基金或基金会的方式,对体制外科技智库进行支持。同时,探索出台有关鼓励社会对公益性研究机构、民办非企业法人等加强投入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扶持、采购服务、创新券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对体制外科技智库的扶持。

  (二)鼓励体制外科技智库提高前瞻研发能力

  1.鼓励体制外科技智库关注重大科技战略问题并注重研究积累。鼓励体制外科技智库开展对某些事关全局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某些重大科技战略课题应坚持深入研究,政府部门和相关媒体给予高度关注。支持某些专业性的体制外科技智库加强积累,在相关领域成为领先者。支持体制外科技智库通过不定期总结研究,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政府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有意识的创造条件,为智库的持续性积累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2.支持体制外科技智库努力打磨好产品,帮助推广智库形象。通过完善公开招标程序等举措,扩大更多的体制外科技智库参与科技政策决策咨询的渠道,当好“甲方”,助力更多的体制外科技智库输出新的知识产品,不断提升和推广智库形象,并为我国科技领域的科学决策和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元的路径和更多的可能性。

  (三)搭建多方沟通渠道、优化政府治理结构

  1.定期组织高层主题座谈研讨会,搭建政府科技部门、体制内科技智库与体制外科技智库的沟通平台。各地依托政府科技部门,定期(每年一次或两次)举行专题座谈会,邀请省市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科技部门负责人、体制内智库及在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体制外科技智库参会,方便智库为当地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并与相关领域的政府高层建立互动机制和定期沟通机制,使有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有机会被政府部门采纳,惠及民众和民生,主动提升政府部门治理能力。

  2.构建可促进智库界和政界之间良好交流的“旋转门”机制。探索在各地科技部门、体制内科技智库设立一些固定岗位给体制外科技智库的专家和研究员,并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培训,构建良好的流动和互动机制,促进政界和智库界之间的信息和思想的沟通,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双方对研究认识问题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深入性。

  3.充分利用官媒渠道,为体制外科技智库提供展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优化治理体系。通过某些公共和公开宣传渠道,给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研究成果和建设性方案创造展示机会,提供发声渠道,鼓励“百花齐放”,帮助智库提升专业形象;充分利用体制外科技智库的第三方身份,避免“自说自话”,更有助于某些新观点和新思想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并在可能的未来惠及民生,实现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智库“三赢”效果。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