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文化->

体育产业要成国民经济“新支柱”

来源:江苏商报 发布时间:2019-12-25 10:4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寒冬中有希望,发展中补短板,2019年是体育产业的一个新起点。政策更加清晰,体育消费蓬勃向上,行业结构正在经历重组与升级

  对于体育产业来说,2019这个年份“有点冷”。前些年吸引眼球的“投资热”,已经逐渐远去,很多创业公司没有熬过去,也有很多原来的巨鳄开始遇到生存危机。

  从业者们渐渐抛弃了颇为“无厘头”的狂飙突进,转为精耕细作,寻求“高质量发展”。

  然而,冷风中依然有暖流。不可否认的是,体育产业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繁荣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彰显。

  体育“资本寒冬”格外冷

  12月,体育产业媒体平台懒熊体育举办了主题为“翻山越岭”的嘉年华活动,根据该平台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融资数量为84起,五年来首次下降至两位数; 融资金额为36亿元人民币,创2015年以来新低。

  关于2019年的中国体育产业,懒熊体育创始人及CEO 韩牧总结了“四个回归”:体育创投回归平常心,公司经营回归基本盘,“老江湖”也就是有经验的从业者回归,市场回归到坚守者手里。

  面对未来,韩牧提出了“四个突破”:突破品牌天花板,突破虚假的红海,突破人力资源的窘境,突破商业视野的局限。韩牧表示,2019年,体育产业“向下生存,向上生长”。在未来,恐怕需要更多的“翻山越岭”。

  消费上升,政策下沉

  在“资本寒冬”中,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其实不乏亮点。在2019年的“双十一”,体育消费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天猫平台上,15个销售总额超过10亿的品牌中就包括两个体育品牌; 安踏集团各平台销售总额在“双十一”当天1分钟破亿、5分钟破2亿、11分钟破3亿,当天凌晨2:51分就超过了去年全天11.3亿的销售额;天猫李宁官方旗舰店“双十一”单店全天成交额也创下了历史纪录……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体育消费的增长是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她说:“体育消费市场真正苏醒过来了,我们看到的消费数据和在很多省市出台的数据,都能反映体育消费的增长,这个实际上是体育产业未来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体育消费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潜能,在政策方面,2019年出台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磅文件,体现出“问题导向”“注重落实”等特点。

  王雪莉说:“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里程碑式的出台,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很重要。体育产业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事情,在推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经济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在2019年更加明确了。”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去杠杆”,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遇冷,但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整体上来看依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喜人态势。“这说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健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促就业、惠民生 体育产业融入经济发展大格局

  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一些赛事IP 逐步实现自我造血,体育旅游成为增收抓手。

  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区的农牧民在每年春季登山季都可通过为登山队提供牦牛运输,以及开设旅游帐篷获取收入。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喜马拉雅山特别是珠穆朗玛峰,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健身房和赛马场。

  据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的数据,2017年以来,西藏已累计接待1800多名国外登山者,登山产业为山峰所在地创收超2600万元。除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外,西藏目前也在打造洛堆峰等一系列低海拔徒步、登山体验项目,连续成功举办了中国西藏登山大会、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等特色品牌活动,依托海拔梯度特点和自然地貌特征,建设了一批户外训练和产业基地,带动周边自然资源向体育旅游产业开放的同时,也让当地群众分享到体育产业的红利。

  从开启区域体育产业协作至今,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体育企业数量、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群众体育项目等均在国内首屈一指,体育产业总量占到全国的三成以上,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浙江温州的民营经济和社会力量活跃,如今已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尝到“甜头”。自2017年温州成为联合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试点城市以来,温州社会资本累计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超过10亿元,人才培养投入超过2000万元,举办赛事投入超过3000万元。

  从温州北上,“魔都”上海的数据更为夺目。根据上海市体育局的统计,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767亿元增至2018年的1496亿元,五年完成翻倍,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8%。

  补短板,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对于未来,达为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韩大为依然十分有信心。“我把2014年到今年称为1.0阶段;2020~2025年是2.0阶段,这个阶段会有很多催化剂,包括明年的东京奥运会、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2025年希望能够实现产业的目标(5万亿)等等; 从2025年以后,到2030年,甚至更长,我希望这个产业能够进入更高的阶段(3.0阶段),国家现在把体育产业定了一个新的战略规划,也就是说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他说。

  对于体育产业需要解决的短板,王雪莉表示:“首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体育赛事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赛事的设计策划运营还不够精细,没能为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其次,体育产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因为体育产业其实是跟其他行业在竞争人才,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