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区域经济->

珠三角能否晋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席?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0-01-13 10:2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如果珠三角能够组团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极有可能晋级第四席的。”民进东莞市委会参政议政工委副主任卓奇文在民进广东省委会近日召开的提案情况通报会上如是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已有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三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武汉、西安、成都、珠三角等地正在积极争夺第四席。

  卓奇文在其执笔的《关于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加快申报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提案》中提出,珠三角如果依托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布局以及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有望角逐第四席。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来源于他对珠三角地区的熟悉。当前,落户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有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还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

  “大科学装置集聚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必备基础,而广东已成为仅次于北京具有国家大科学装置第二多省份。”卓奇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他在民进广东省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广东应该加快结合珠三角的产业优势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晋级第四席,对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有裨益。”

 

  珠三角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集群。甘俊摄

  晋级的关键一定是产业优势

  在受访专家看来,要竞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定要有其特殊性。

  类似武汉、西安、成都等地,与北京、合肥申请的路径一致,都是要依托当地的科研院所资源。而珠三角则不同,除广州存在一定科研基础外,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在科研基础上并不突出。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在一场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上直言,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之所以能够从2017年开始一直蝉联全国第一,就因为其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这三个与企业、市场、产业相关的指标上优势明显。

  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探路者、探索者。其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集群。

  卓奇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珠三角晋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一定是产业优势,且以主要城市组团的方式申请胜率大。“研究珠三角的大科学装置可以发现,其分布一定是与当地的产业相结合的。”

  他拿散裂中子源举例称,作为一个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其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而东莞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增材制造等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恰恰离不开散裂中子源带来的技术创新加持。

  卓奇文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尤其是在深圳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利好下,珠三角已具备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突出优势。

  因此他建议,抓住机遇,加快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积极申报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利用大科学装置撬动创新要素集聚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副主任陶黎敏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申报,基本上都是利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做牵引,珠三角也要利用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

  但王瑞军认为,珠三角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与北京、上海、江苏还存在差距。“广东这些年围绕着产业、制造业,包括从投入、技术研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不够。”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也在参加前述论坛时直言,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珠三角还是存在差距,尤其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直接定位为国际科创中心,其更多的是由国际化高端化前沿产业牵引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无论是珠三角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要以目标导向型发展基础研究,根据前沿产业的发展需求设立、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原始创新带动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

  陶黎敏也建议,“今后部署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一定要考虑跨界融合,单打独斗一定不足以支撑未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外,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开放共享、实现协同创新,更多与国际科研合作。”

  卓奇文建议,围绕大科学装置,借助珠三角雄厚产业基础,科学统筹和合理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大科学装置在源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引领作用。尤其是,围绕珠三角大科学装置,形成与大科学装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需求融合的组织机制和嫁接平台。

  他在提案中也提出,上海、北京、合肥等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从资金、土地、体制机制等方面为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

  “但目前珠三角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应根据各地大科学装置和产业特点,尽快推进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设计。”他建议,广东要利用大科学装置撬动创新要素集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广东也已成立广东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省发改委也研究起草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