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区域经济->

冲刺全国经济第五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再次提速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9-14 13:5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9月11日,武汉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在重点二线城市中,率先向零门槛落户靠拢。

  而在武汉提升人口活力的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下一盘大棋。

  日前,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宣布,组建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并签署了《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多份文件。

  到2025年,长江中游三省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双循环”重要空间枢纽;到2035年,长江中游三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优势全面形成。

  冲刺全国经济第五极,长江中游城市群迎来再次提速。

  01

  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区域发展从单打独斗转向一体化抱团,成为大势所趋。而在一体化建设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实是绝对的先行者。

  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在当时的地位不言而喻。

  如果要追溯长株潭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历史,那还要更早。

  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长株潭经济区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

  但时至今日,不管是长株潭都市圈,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协作分工和融合水平,都远远赶不上长三角和大湾区。

  比如很多人吐槽,长株潭所谓的一体化成果,仅仅是实现了“0731”的电话区号的统一。

  而具体到城市层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力,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以武汉为例,在这次降低落户门槛背后,武汉曾面临着留不住人才的困境。过去十年常住人口的增长数据,也要逊色于成都、西安,以及同样位于中部的郑州等地。

  武汉面临的问题,如果放在都市圈和城市群视角下,说白了就是辐射引领作用不够,而一体化层面遇到的障碍,又影响了资源向武汉集聚。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合肥。

  早在2013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曾联手,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当然后续的批复中,并没有合肥的位置,而合肥后续的发展,也是向长三角靠拢。

  最近几年来,合肥成为势头强劲的黑马城市,这是城市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的结果,但无疑离不开长三角一体化的助力。

  向长三角靠拢的合肥,它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活力亟待提升,它对于城市的吸引力和赋能效果,还明显不够显著。

  02

  一体化进程较慢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近两年来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有了危机意识。

  像这次三省聚首的会议上,就达成了《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长江中游三省省会城市深化合作方案》、《九江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等多项方案。

  加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建设和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此外,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揭牌,建立联席会常态化工作机制。而合作的内容,从传统的交通等领域,延伸到产业范畴。

  日前,湖南方面更是采取了长沙、株洲和湘潭联合共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奇招。

  这些努力,是长江中游城市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三省之间、省会之间,以及毗邻的地市之间的互动合作,频率明显在提升。

  比如今年5月的三省常务副省长联席会就提到:

  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开展长江中游地区轨道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协调三省间高铁(城际)、高速公路、水运航线跨省布局,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1小时内部交通圈和2小时互达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全面抱团,无疑是基于掉队了的危机,尤其是西部的成渝双圈,已纳入了国家战略,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加速融合。

  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再不抓紧推进一体化,把握战略红利,那就真的晚了。

  就在前不久,《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布,其中多次点名中游的相关城市,比如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等等。

  十四五规划则提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相当于是给两大都市圈进行了战略地位的升级。

  03

  今年年初,不少人士提出建议,呼吁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呼声不难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成都代表的成渝双圈,和武汉、长株潭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明确提出了竞争经济第四极的目标。

  但随着成渝双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第四极的位置,基本上成渝双圈坐上了。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作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要地,自然希望也能有同等的国家战略略级待遇来加持。

  当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只是呼吁,能否实现存在不确定性。西部菌认为,这一愿望实现的概率不小。

  不过,不管能否升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极定位,是相当稳固的。

  其实,2015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定位,就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此外,还有“中部地区主要增长极”、“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等表述,十四五规划则再次明确,“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最大的悬念可能在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不是一定能够坐稳经济第五极的位置?

  从体量来看,对比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甚至是第四极的成渝双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是有明显规模优势的。

  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的总人口为1.3亿人左右,GDP达到11.1亿元,而中原城市群GDP规模在8万亿元左右,成渝双圈则为6.82亿元。

  但经济增长极的认定,并不仅仅是单纯比拼经济、人口规模,关于这一点,成渝双圈的规模和第四极地位,已经说明了问题。

  所以,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拿出更大的力度,打破行政壁垒,相互分工,一体化错位发展,真正撑起一个极点。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