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访谈-> 访谈要闻->

何学彦:世界经济格局现重大调整端倪

来源:和讯 发布时间:2018-07-06 12:0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也是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基础,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那么,为了推进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我们就需要探讨,今后1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将会怎样?对区域经济及企业发展有哪些影响?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及企业稳步发展,应当确定什么样的对策?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先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波动将密切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走势,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国际经济变化趋势。今后10年,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将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期。从近期来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一) 全球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1. 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其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科技进步、人口结构、能源环境约束等方面。

  (1)新一轮技术革命尚待突破

  从全球经济增长史来看,每一次周期性的经济上升都得益于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但是当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的潜力消耗尽之后,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和调整阶段。过去200年左右的经济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五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分别是以蒸汽机、铁路、电力、汽车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为阶段性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维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5%,尤其是2004-2007年期间高达3.9%,是近30年来增长最快且最为平稳的一段时期。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终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上升趋势,2009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因而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并重新进入长期增长的上升通道将依赖于新一轮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1)高新技术全面产业化并大规模发展尚待时日。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可能全面超过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

  生命科学发展的历程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到生命的复制,再到生命的创造。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动植物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可以用工业化的生产手段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有机食品及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最具活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将占到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农业领域应用将占到36%,医疗保健领域占到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根据这一趋势,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对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投入力度。

  新材料产业

  用人工方法制造耐超高温、耐超高压、超高强度、高速信息传输等特殊性能的材料。

  新金属材料将陆续投放市场;在2030年后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将陆续投放市场。

  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已成为设计生产全新产品和提高现有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未来10年里,在全球的销售额将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海洋科技产业

  海洋科学技术是一门以综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高技术。深海石油、天然气和锰等矿产开采技术已经应用。

  转基因海洋动植物养殖技术将在2014年前后产业化。潮汐电站可能在2020年商用。

  空间科技产业

  空间科学技术就是利用人造卫星、宇宙火箭和航天飞机等各种航天工具,进行宇宙探索,空间资源利用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科学技术。

  太空轨道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电站于2012年商用。月球实验基地将在2020年建成,2028年住人。空间科学技术将在2040年后开始全面产业化。

  2)以3D打印技术和分布式新能源技术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尚待突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3D打印(3D printing),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就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俗称“3D打印机”),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3D打印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主要实现形式。“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传统数控制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法,去除多余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装、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而“增材制造”与之截然不同,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在各个环节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结合,该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配、家电、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在工程和教学研究等应用领域也占有独特地位。

  究竟“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否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也尚需时日来验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全球经济重回繁荣之路必将依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而且谁首先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谁就将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2)全球人口增速放缓与老龄化加剧

  根据联合国(UNPD,2010)预测,全球人口将由2010年的近70亿增长至2020年的76.6亿和2030年的83.2亿。虽然全球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但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不断放缓。未来20年期间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将由过去30年近1.5%的增长速度逐步下滑到年均1%以下。

  在增速不断下降的同时,全球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球老龄人口比重将由2010年的9%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13.8%。同时人口总抚养比将由2010年的52.4%下降到2015年的近40年来的最低点51.6%,然后一改过去40年来的下降趋势开始逐步上升,到2030年将上升到53%。从总体来看,未来20年全球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但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不断趋缓,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总抚养比将出现转折性变化,转为逐步上升。

  (3)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

  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一直以来传统能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导致能源供求的不平衡,致使能源问题一直是影响全球经济、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向人们展示了新能源技术将可能改变未来全球的能源和经济格局。最近掀起的一场“页岩气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页岩气技术飞速进步使得美国天然气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最新预测,未来10到20年美国将一改过去天然气进口国的身份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可以预计页岩气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不仅仅将变革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甚至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布局。另外,根据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的预测,未来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打破人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建立的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虽然目前来看这一预测并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但是至少它向人们展示了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及其可能的影响。

  2.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及其格局变化的趋势

  (1)全球经济增长趋势

  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来看,尽管全球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绿色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最近备受关注的“第三工业革命”,都有可能成为促进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驱动力。但目前来看这一时期何时到来尚不明朗,而且新的重大技术革命成果的应用和发挥作用需要较长时间。

  从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人口抚养率的变化来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长期影响。一方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将放慢全球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受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水平呈“倒U型”规律的影响,全球人口抚养率比的上升将放慢全球储蓄增长的速度。全球物质资本的积累将随着人口抚养率的上升而逐渐放慢。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贫困人口将不断减少;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会使得各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全球整体人力资本将不断提升。综合来看,未来10到20年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下降。

  从新能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彻底地改变过去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格局,也将对全球产业的布局和全球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预测,未来10到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低于过去20年的增长水平,预计年均达到2.9%,而且长期来看将呈现趋势性下降。

  (2)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的趋势

  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趋势看,未来10到20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国际间技术扩散将更快、更广,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提供了条件;二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人口红利,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整体的总抚养率将从2010年的59%下降到2030年的53%;三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水平将会更高,过去20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储蓄率要比发达国家高6-7个百分点,未来人口总抚养率的进一步下降,将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国际资本将会更多地流入发展中国家,这些都会给发展中国家的追赶提供资金支持。综合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模拟结果,预计未来10到20年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左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趋势看,未来10到20年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美、日、欧等经济体恢复以前高增长的可能性很小。一是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且未来的科技可能集中在一些新兴领域,这些领域发达国家由于转换成本限制可能使得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并不明显。二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将出现较大转折性变化,总抚养率将一改过去50年来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48%快速上升到2030年的63%,上升15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抚养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左右。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将快速上升,由2010年的48%上升到2030年的63%。综合前面的分析及模型的模拟结果预计未来10到20年发达国家整体的增长速度将低于2%,大约在1.7%左右,要低于过去50多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全球经济近期增长趋势

  今后3年国际经济变化趋势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中的经济增长趋势;作为经济增长变量的产业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趋势。

  1.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1)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目前,国际经济秩序出现了一些重大调整端倪。第一, 危机改变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如开放的市场、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出现,跨国公司向其本国回归。第二, 此次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导反映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系统性缺陷,已经无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很多国家呼吁要创造性地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保护各国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改善各国企业的投融资环境。第三,在过去20年,许多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并在国际上开始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由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20国集团共同讨论危机治理和世界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也反映了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也将更多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2)欧债危机反复恶化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在欧元区由银行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由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最后转变为主权债务危机。在金融危机中,欧洲对银行普遍持保护态度,而不让其破产,那么不让金融机构承担的市场风险,最终转化为让财政承担的风险,使政府债务不断加大。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欧元区边缘向中心区蔓延,在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家相继显现。由于欧元区国家政府之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性较差,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缺陷,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没有稳定制度,对主权债务危机缺乏预防和应急机制,再加上高福利制度严重阻碍欧洲经济的结构调整,因而,欧债危机将持续3年,2012-2013年则是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3)美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日为刺激本国经济大肆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不景气,第二次QE2没解决问题,2012年9月中又推出了第三次QE3,一是直接将联邦基金利率的超低区间保持到2015年年中,时间跨度长;二是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两年就是9600亿美元,规模大;三是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再投资。

  2012年9月19日,日本中央银行决定进一步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至80万亿日元。这是当年4月份以来日本央行再推货币宽松措施。

  (4)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高失业率、信贷规模收缩等严重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制约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预计2010年一季度到2015年四季度,美国住宅投资平均增速为3.64%,非住宅投资平均增速为-0.17%;美国私人消费平均增速为2.78%,美国政府消费与投资平均增速为0.22%;美国进口和出口平均增速分别为5.59%和9.08%。美国GDP增速在2001年三季度止跌回升后,预计将从1.61%提高到2012年四季度的2.67%;2013年一季度到2015年四季度平均增速为2.22%左右。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也相对放缓,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高收入国家增速为1.4%(其中欧元区国家为-0.3%),发展中国家为5.4%;2013年,高收入国家为2.0%,发展中国家为6.0%。全球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为2.5%,2013年为3.1%。

  2.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变量。

  (1)新型工业发展趋势

  以发展中大国为主体的新一轮工业化使制造业、冶炼业以及采掘业加快发展的趋势还将延续。

  冶炼业及采掘业的发展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到2006年中巴印三国的铁矿石全球供应占比已上升到51%;2009年中国对铁矿石需求占世界比例上升到65%。

  1)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钢铁业的产业关联效果最大,有工业之母之称。】

  世界表观钢材消费量2010年达到11.93亿吨,2015年将达到13.95亿吨。

  近现代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是由西向东的欧洲(18、19世纪)、美洲19世纪-20世纪60年代)、日本(1970-1990)、中国(1995-2020)、印度(未来的中国)。可见,全球的钢铁生产国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过渡,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未来五年,发展中国家钢材产量规模在世界钢材规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南美洲地区钢材出口量大幅度增加;独联体钢材出口在世界钢材出口市场上起着重要作用。

  2)绿色食品产业

  不少国家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和贸易已形成一定规模。

  国外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是绿色食品的生产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二是绿色食品将进入生产和贸易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三是各国绿色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进一步统一;四是各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进一步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趋势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这类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类,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类。

  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将加快发展。同时,服务业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由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类服务业的监管今后将会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将会深化。

  (3)国际产业转移将出现新的变化。

  一是从总体上看,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将放缓;二是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向外转移制造业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关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有可能形成新的分工关系,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放缓导致的国际分工关系变化,将对全球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和流向产生影响,对我国加工贸易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3.国际贸易市场变化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都将放慢。在国际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方面,预计2010-2014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5.6%)将明显低于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8.1%)约2.5个百分点。

  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上升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的特征,在国际贸易中以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安全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形形色色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4.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影响

  (1)我国经济发展的和平安定环境受到影响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都是依照丛林法则,以强凌弱,以暴易暴,循环往复。一个国家的强大,就意味着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由于中国地大人多,近代以来,中国的独立和现代化进程一直遭到列强特别是日本的侵略和打击,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二次大战等。新中国成立,又遭到美国等外部势力发动朝战和越战的围堵。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发展和崛起,招致反华势力的遏制与分裂图谋,美国中情局制定了瓦解中国战略。(美国曾先后制定对付英国、瓦解苏联、控制日本的战略计划。)近期日本等周边国家又挑起侵犯我国领土领海主权事件,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菲律宾侵扰黄岩岛事件,美国加强亚太地区军事战略布局等等。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双重竞争压力

  未来10到20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的态势,这将使得长期依赖外需增长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多的压力。发达国家经济的低迷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将使得中国经济未来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

  (3) 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全球财富创造最重要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知识和技术的差距决定着全球发展的差距。尽管科技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但世界科技发展正不断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技术的追赶将继续成为新兴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动力。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等国家更加重视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空间,为增加就业创造机会。可见围绕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新技术的主导权成为左右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最主要因素。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之时,加快对新技术革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了解全球技术革命的动态,才能搭上技术革命的快车,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4) 我国出口面临双重贸易摩擦

  对我国而言,除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而出现的普遍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外,还会因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受到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过去几年,我国虽然遇到不少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但真正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制裁还是有限的。但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在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对发达国家优势产业将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这种变化将对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造成实际冲击,不但影响越来越多的工人就业,而且对发达国家核心利益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预计,在中短期内,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摩擦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我国出口的制裁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全球出口比重扩大,以及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仍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持续存在,预计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会增加。

  同时,也要注意到,未来也会出现一些有利于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时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特保机制”)将于2013年底到期后中止,届时其他WTO成员方不能再运用此条款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另外,随着我国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以及对国际规则熟练运用能力的加强,这也会迫使其他国家慎重考虑与我国的贸易冲突。

  (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继续升值

  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施压,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间接提高了我国进口数量增速。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价值的影响是双重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直接降低进口产品价格、扩大进口数量,但进口数量的增加又会刺激进口价格的提高,又间接抑制进口数量的增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贬值1个百分点,会直接推动进口价格提高0.46个百分点,进口价格上涨间接导致进口数量增速下降0.25个百分点,最终引致进口价值增速提高0.31个百分点。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会导致进口数量增速下降,但最终会引致进口价值增速提高。】

  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继续处于波动性升值状态,将间接提高我国进口数量增速。但是,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继续升值,将不利于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致使企业订单相对减少,利润空间减少。但随着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收窄,以及资本流入减缓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所减轻。

  通过预测分析, 2013年相对2012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升值2.3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间接降低我国出口数量增速、提高了我国进口数量增速,而出口价格的提高会部分抵消出口数量增速下降对出口价值增速的负面影响。】

  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出口价值增速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对出口数量增速的影响。

  (6)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美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发货币,大量美元通过进口商品流入他国,其他国家美元相应增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必然加大货币投放量来收回这些美元。通过这个链条可以看出,美国增发货币的结果是导致其他国家也将增发货币,进而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加剧其他国家通胀压力、汇率波动。美日在推高资产泡沫的同时,对自己却颇有好处,美元贬值使得美国海外债务缩水;美元汇率走低,有利于实现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美日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因而,我国将是海外债权缩水和输入性通胀的最大受害者,这也将加重企业经营成本。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