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财经-> 财经市场->

鹏华基金郝建国:股市的春天还有多远

来源:未知 作者:采集 发布时间:2011-07-12 09:52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鹏华精选成长基金经理

  郝建国

  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2010年和2011年的股市对其表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4月因为房地产政策的出台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长丧失信心而大跌,10月因美国QE2的推出进而引发对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而大涨。2011年4月,同样因CPI逐月攀升、因担心“滞涨”而下跌。抛开市场情绪的波动,决定证券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中国经济增长到底会如何变化呢?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次大转型中。囿于这样的经济背景,证券市场的运行必然是震荡市,只是每年的波动幅度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当今中国的经济增长选择的是以投资加出口的模式,GDP年增长9-10%,消费稳定在4%、投资在4-5%、净出口在1-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路径一直是不断地发展制造业,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出口消化产品而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化率在50%以上;二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步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将使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递减,低端出口优势渐失;三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生产再平衡,中国出口将受限;四是中国经济增长资源消耗过多难以为继,例如年消耗原油占全球的9%、原煤约占40%、铁矿石占40%。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并不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来实现的。即据学者研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只比1高一点。克鲁德曼说:“一个国家仅仅是投入数量的增长,而投资的使用效率未能提高,一定会带来报酬递减,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台湾、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克鲁德曼曾分析得出“东亚是纸老虎”,然后就出现了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同样,我们知道,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必然是以内需为主的自主循环的大国发展模式。GDP增长中,在人口达到顶峰后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使消费稳定或提高到4%以上,投资可能只有1%,净出口可能只有0.5%。但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到10年:5-10年后我们将步入刘易斯第二拐点;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10年后将达到60%;还有可能就剩下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中西部的投资增长。也就是说,未来的十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投资为主、发展制造业转变为消费为主、以技术进步来带动。目前,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大转型期的证券市场。

  2006、2007年的大牛市是在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鼎盛期出现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可以预期:对未来转型成功的乐观、悲观预期会不断左右投资者的情绪,因为很少有国家没有经过阵痛而顺利转型的。经济增长率将逐步下降,将使估值中枢不断下移。当然,经济未来发展路径是清晰的,新技术、新能源、环保、高端制造业、消费服务业等是发展方向,传统制造业、原材料等产业将逐步萎缩,但是新产业不可能很快壮大到替代旧产业的规模,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就不可能成为支撑证券市场持续上涨的板块。每个板块可能都有机会,新产业可能因未来的发展机遇而上涨,旧产业可能因低估而上涨。同样,每个板块都有风险,不能持续上涨。也许我们将处于一个不断震荡的证券市场中。美国70年代,在信息技术没有发展成熟之前,证券市场经历了波幅很窄的十年;日本90年代更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也正因为这样的经济变化,我们会不断寻找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市场“滞涨”的担心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股市会有一个一个的小“春天”。证券市场投资时必须保持乐观,因为世界是属于乐观主义者的,持悲观态度的人只能充当旁观者。全世界到处都充斥着矛盾,今天有,明天也会有,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