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汽车->

聚焦两会汽车问题五大关键词

来源:人民网 作者:马静 发布时间:2012-03-15 11:0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汽车问题再度成为“两会”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界的代表、委员也有数十人参加此次两会。从饱受诟病的校车问题,到最近热议的公务车采购,从车辆三包问题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这届“两会”期间的讨论热点。

  关键词一:校车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宇通客车总裁汤玉祥:校车安全应尽快立法

  汤玉祥代表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希望国家尽快细化校车管理、运营政策,指导各地建立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同时,继续完善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加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国家技术条件、安全标准出台,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优先路权、避让、通行规则等,应尽快落实到相关法律法规中去,促进校车全面发挥价值。

  针对偏远山区校车资金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汤玉祥代表认为,校车购买经费应该由财政来负担,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国家对校车的补贴政策和标准应尽快出台,并适时发布对地方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汤玉祥说:“城市的孩子还有城市公交系统,农村的孩子连公交都没的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需要校车,但这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肯定买不起车。所以校车的问题需要真正系统化和体制化的解决,纯市场的方式可能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方式,那就用半市场,或者更恰当的方式来解决。”

  政协委员葛剑雄:校车问题实质是法律贯彻不彻底

  “两会”期间,校车问题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

  葛剑雄委员看来,校车问题与《义务教育法》不够完善、贯彻的不够彻底有关。现在关于校车问题进行的讨论,基础观点在于校车应该由学校或政府统一配备,但实际上《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就近入学,如果这一点能够贯彻实施,那么除了农村地区以外,义务教育本身是不应该提供校车的,当下对于校车的现实要求超出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全国政协常委刘柏年:公车私用要付车钱

  公车私用看似小事,但群众意见很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提案建议,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政,公车私用需照章付费,各单位应设专人监督。

  刘柏年委员介绍说,提到公车私用付费问题,很多人会想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生前一直反对公车私用,凡遇到非公务用车时,一直坚持给机关交费。有时甚至把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访、去宾馆饭店看望外国朋友等这类公事用车,也都算作私人用车。每次在周恩来看来是私人用车回来后,他总不忘交待司机:“你给我记上账,花了多少汽油钱,从我的工资中扣。”刘柏年委员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廉政,从小事做起,特别是目前群众意见很大的公车私用问题。为了消除群众不满,节约能源,减少开支,建议国务院出台《公车私用需交费的规定》。各级领导凡是公车私用,或是子女亲属使用公车,都必须交费,费用标准可以按出租车的二分之一收取。各机关要设专人监督公车私用交费的执行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公车改革关键是决心

  叶青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公车的问题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手决心的问题。

  叶青因多年致力推动公车改革,而被网友称之为“最敢说话的官员”、“最具个性的官员”。已经连续八年在两会上提公车改革的他,今年再次带着有关车改建议而来。

  据叶青介绍,今年他车改的建议是在去年基础上再充实一些新的内容,大致有四个方面:一鉴定什么叫公车。二,公车的经费应包括什么。三,建议尽快讨论方案,正式公布方案。四,希望能够在全国公布试点单位。方案完善后,一旦可行就全国推开。

  叶青认为,公车改革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决心。“我们看到杭州车改,在五年之内,已经全部改到位,现在应该说群众还是比较满意,虽然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所以我觉得公车的问题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一把手决心的问题。”

  人大代表许勤:新能源汽车补贴应延至十二五末期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日前对新京报表示,希望国家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要到今年年底就结束,应该至少先延长到“十二五”末期。

  许勤称,这样一方面使得各地能出台和国家政策配套的相关举措,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还能通过支持政策,加快我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今年深圳计划投入新的电动汽车2000多辆,其中1000-1500辆是公共交通用车,这对于减少PM2.5的排放是很有利的”,许勤说。

  樊会涛代表:政府购车新能源车占比不低于20%

  全国人大代表樊会涛在本次两会上建议,应多项措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力度,规定政府购车中新能源车所占比例不低于20%。

  樊会涛表示,在支持电动汽车方面,一是对燃油车进行排放限制,按排量进行差别征税。二是继续实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暂行办法》,加大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抵扣,并通过免养路费、停车费等形式推动EV(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三是启动公共机构购置新能源汽车计划,规定政府购车中新能源车所占比例不低于20%,提倡公务人员购置新能源汽车。四是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投放力度,制定三年内新能源汽车投放数量的激励措施,加大“十城千辆”示范项目的推动力度。 此外,应支持研发和突破锂离子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推动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坚实基础,促进我国加快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型升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做好国家规划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国家战略,而不是企业和行业战略,靠汽车行业去转型是不可能的,要做好国家规划,然后再实施,否则会出现全民都造新能源汽车,出现‘一哄,二起,三下来,四重来’的混乱局面。”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马纯济代表提出建议。

  在马纯济看来,新能源汽车给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可能是我们未来的突破口。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处于追赶阶段;新能源汽车不一样,大家起步差不多,同时我们优势很大,中国市场大,产品整体成本低于国外公司。但是,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存在诸多瓶颈待突破,其中最大问题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电池的待航和续航能力还很有限,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电池造价太高,政府配套系统也没有完善。这些问题不解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普及化将很困难。

  “现在中国每年汽油消耗达到3.05亿吨,缺口是1.24亿吨。必须寻找到新的技术路线才能生产出低碳汽车来,不能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做高碳。”马纯济代表表示。

  近期接连发生的“撞豪车”事件,让不少车主感叹“伤不起”。

  年初,温州一辆雅阁轿车撞上劳斯莱斯,雅阁车主负全责。事后,劳斯莱斯的维修费用锁定为35万元,而雅阁车主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最高赔偿限额只有20万元。除去保险公司赔付的16.2万元,其余18.8万元需雅阁车主自行承担。

  此事余波未散,南京一辆东南菱悦撞上价值1200万元的限量版劳斯莱斯幻影轿车,后者的估算维修费用至少80万元。东南菱悦车主负全责,而他的三责险保额仅3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应让豪车车主承担更多义务

  曾庆洪表示,应通过制度设计让豪车车主承担更多义务。比如强制要求豪车购买某种附加险,或者设定豪车的最高获赔金额,超过这一金额的,责任人不需赔付。

  首先,完善制度设置,通过立法平衡不同车辆的平等的路权和责任。

  曾庆洪表示,设定豪车一方的最高获赔金额,超过这一金额的,责任人不需要赔付。如可以考虑在豪车维修时,责任人以国内同种配件及同等维修工艺承担赔付责任,超出部分由豪车方自行承担,没有理由让责任人因豪车无法在国内实现正常维修这一原因而为豪车车主的“享受”买单。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给交通事故中的普通公众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而豪车的车主也有这个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如此无法接受,豪车车主完全可以选择已国产化车型作为座驾。

  其次,推进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制度的整体设置。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实行交险“双强制”,并取消主险理赔上限。目前在立法上,“交强险”只对车主“强制”,对保险公司却缺乏“强制”,而事实上作为交通主险种的商业三责险,同样设立了理赔上限。这种机制对一般车辆间的事故尚能应付,一旦遇上“穷撞富”,就会给双方都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尽快在保险领域实施“双强制”,让在路上跑的车都买了保险,同时,买了保险的汽车出险后都可以获得全额的赔偿。

  最后,设立救助基金(类似国内已设立的交强险救助基金,但是范围及规模需进一步扩大)。在普通车撞豪车并负全责的情况下,由救助基金对豪车方进行支付,普通车车主不必承担赔偿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交强险赔偿数额过低

  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表示,大量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得不到执行,不能不说和交强险赔偿数额过低有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强险只能赔偿很小一部分,不足部分需由个人承担。有限的交强险赔付与巨大的赔偿数额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汽车限购不要继续延伸至二线城市

  今年两会,曾庆洪一口气带来了6份提案。曾庆洪在提案中指出,北京限购政策对其他城市具有带动意义,所以应防止其他城市效仿,建议限购政策不要继续延至二线城市,如贵阳限购对于2011年贵阳汽车销量下滑有直接影响,应将限购政策控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近年来汽车消费在二、三线城市已成为主流,并且二、三线城市是自主品牌产品的主战场,对二、三线市场应该保持较为宽松的政策。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郑晓东:建立港湾式公交车站治堵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郑晓东代表为改善北京环路交通开出“药方”,提出了7条治堵建议:

  一是引导各行各业就近用人。郑代表提出,北京交通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城市规划问题。按功能区模式发展可以有效减少人流和物流。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和促成政府部门同级同岗工作人员就近调动。可以倡导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拥有众多营业网点的像银行、电信、加油站等单位开展同级同岗的就近工作调动。

  二是改善环路出入口设计。在入口处或出口处架设桥梁,使进入主路车辆和出主路车辆分流。在出口的辅路上减少红绿灯,调整辅路信号灯放行时间。

  三是全面建立港湾式公交车站。

  四是重新规划公交车线路。将公交车线路缩短至20站以内,在线路规划上尽量采取直线或少左转的路线。

  五是加强信号灯的科学管理。设立右转灯,将左转灯、右转灯与行人灯错时放行,避免转弯车辆与行人争路。

  六是鼓励车辆安装行车监控,在有争议时通过录像认定责任。

  七是建立北京市出租车呼叫统一电话,统一现有分散的出租车呼叫中心,对呼叫费用进行财政补贴,减少空驶,减少拥堵。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