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石化->

中国石化援藏十年:投入2.04亿 建设92个项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安海峰 发布时间:2012-08-16 15:09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8月16日,中国石化援藏十周年座谈会在拉萨召开,记者在此间获悉,从2002至2012年10年间,中国石化先后派出6批12名援藏干部,完成援藏建设项目92个,累计向西藏班戈县投入资金达2.04亿元。

  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班戈县,平均海拔4745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曾是西藏那曲地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

  2002年,当中国石化首批援藏干部抵达班戈县时,当地藏族同胞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生活在短短10年间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西藏班戈县委书记巴塔介绍说,2011年班戈县生产总值达到3.52亿元,比2002年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705万元,比2002年增长370%;牧民年人均收入4190.37元,比2002年增长188.9%。“现在,牧民只要说起中国石化,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街道:从土路到水泥路,从破旧到繁华

  金色的阳光洒在班戈县城的幸福路上。卓玛在道旁支起了她的小摊位,开始了一天的营生。

  作为班戈县城主干道的幸福路,是尼玛、双湖、申扎三地到西藏首府拉萨的必经之路。

  原来,这是一条狭窄的土路。晴天一街灰,雨天一街泥,雪天一街冰,夜里一抹黑。路两旁是低矮破旧、凌乱不堪的土木住房。

  2003年,中国石化投资近2700万元,修建了班戈县的两条主要道路——吉江扎西路和幸福路。就在县城道路破土动工的那一天,县城方圆百里的牧民专程赶到工地现场。

  现在,新修的道路让宁静的班戈县城变得热闹起来。这条路的建成,给班戈县城带来了蓬勃生机。卓玛不再随阿爸放牧,在幸福路边开始了自己的全新生活。“幸福路真的通向幸福嘞!”卓玛微笑着说。

  住房:从帐篷到楼房,从流动到安居

  “过去我们长年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一家四五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帐篷里。如今,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我们住进了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安居房。我们感谢党!感谢中国石化!”在海拔5000多米的班戈县新吉乡八村,一位牧民说。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石化以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先后投入3200多万元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和照明工程建设,大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佳琼镇5村位于美丽的达如湖畔,有48户人家,牧民232人。长期以来,他们逐水草而居,中国石化在这里援建了牧民安居工程,兴建了草场围栏,使四处为家的牧民有了安定温暖的家。

  佳琼镇镇长多吉尼玛说:“中国石化在我们镇已援建了250套安居房。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牧业也有了效益,他们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目前,全县3.8万牧民群众基本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人均面积从援藏前的不足10平米达到了目前的22平米。

  校舍:从简陋到一流,从分散到集中

  晨辉倾泻在宁静的纳木错湖上,也洒在新建成的中国石化小学的操场上。贡桑次仁,穿着她的新衣服,满心欢喜地站在中国石化小学的操场上。

  2009年,中国石化投资3900余万元,开始建设世界上海拔最高、藏北第一座集中制义务教育学校——中国石化小学。开工那天,县城方圆百里的牧民不约而同地赶到工地现场观看。

  那时在青龙乡小学上三年级的贡桑次仁,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座上,双手紧紧抱着爸爸的腰,探出小脑袋,好奇地看着这个热火朝天的工地,问道:“这里的黑板还是用锅底灰刷的吗?这里的椅子还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吗?”爸爸说,不会的。贡桑次仁幻想着,憧憬着,向往着。

  2011年8月14日,升入6年级的贡桑次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班戈县中国石化小学”启用仪式。好奇地摸摸这看看那,她的眼睛笑弯了,同学们开心地欢呼起来:“课桌好漂亮啊,黑板也很漂亮,还有电脑教室和语音教室,这里真是太棒啦!”

  像贡桑次仁一样,目前班戈县中国石化小学有来自8个乡镇的4-6年级学生,共800多人,而且吃住都在学校。小学可抗8级地震,被誉为班戈县最好的工程。

  为了让班戈县广大牧民群众子女都能上得起学,除建设中国石化小学之外,早在2006年,中国石化就针对班戈县贫困学生设立了总规模200万元的“中国石化助学基金”。

  目前,基金共帮助512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牧民子女提供奖学金、助学金,保证全县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民心工程遍布班戈草原: 让县城变明亮,许牧民以未来

  抹了抹酥油灯上的尘土,青龙乡1村牧民扎西重新把灯放回架子上。对他而言,酥油灯承载了很多生活的记忆。

  青龙乡1村牧民扎西说,过去,天一黑,整个草原黑漆漆的,吹灭昏黄的酥油灯,只能睡大觉;现在,晚上有了明亮的电灯,还可以看电视,连打酥油茶也可以用电了。

  2005年开始,中国石化每年援助100万元,用于帮助班戈县购置太阳能照明设备,解决牧民群众的家用照明问题,受益牧民5328户。今年,中国石化将继续投入100万元购买家用太阳能照明设备,将再解决约300户牧民群众家庭照明问题。

  如果说太阳能灯点亮的是牧民全新的居家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那么想方设法帮助牧民 获得就业机会,就是给牧民了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根据中国石化援藏工作要求,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想到了解决班戈县部分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2009年10月,班戈县向中国石化油品销售公司川渝分公司(现中国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和重庆石油分公司)输送17名劳务工到加油站做加油员。川渝分公司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培训、提供工作岗位等方式,争取培养出有知识、懂技术的油品销售管理人员,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走出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理念和企业操作技能的带头人。

  同时,中国石化积极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10年来,中国石化共投入资金432万元,实施了医疗、教育培训和干部培训工程,共计培训各级医务人员500多人、教育人员230多人,牧民群众技能培训310多人次。

  援藏干部:对得起班戈人民的信任,对得起中石化赋予的责任

  上世纪80年代初,新吉乡藏族妇女斯求卓玛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大肿瘤。对于一个与智障女儿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辛的妇女来说,只能听天由命。肿瘤越来越大,最后重达5公斤,以至于睡觉时还得为肿瘤专门准备枕头。

  2002年10月,时任班戈县常务副县长的中国石化首批援藏干部李一超到新吉乡走访群众,无意中了解到这一情况。随后多方联系,为卓玛寻药求医。在几批中国石化援藏干部的接力式关心帮助下,卓玛终于在2010年初来北京,将20多年长在脖子上的重达五公斤的肿瘤彻底去除。

  班戈县平均海拔4700多米,常年风沙不断,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当地有句话叫“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全年穿棉袄”。

  回忆初抵班戈的情景,中国石化援藏干部记忆犹新:“挂在脖子上的哈达都觉得太重。” 中国石化第五批援藏干部、班戈县委副书记陈志清的包里必备三样药:丹参滴丸、高原康、安神补脑液。

  “不吃丹参滴丸心脏受不了,高原康用来抗高原反应,安神补脑液能使夜里睡上三四个小时,喝两瓶头就没那么疼了。”陈志清说。

  “援藏干部真的不容易,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班戈人民,他们的艰苦付出大大改变了班戈的面貌,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对我们班戈干部启发很大。他们是我们的亲兄弟,班戈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班戈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贡嘎动情地说。

  援藏干部对待援藏工作非常严谨。一次在班戈县文化会议中心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突然发现部分立柱在现浇工序完成后有空洞现象,来自中国石化的项目负责人立即下令全部砸掉重新施工。损失再大,也要保证工程质量!

  援藏干部对待个人生活严格自律。他们不计较环境的艰苦,与班戈老乡同吃同住。每次下乡,饿了啃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口自带的水。除了休假,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

  中国石化第一批援藏干部李一超说:“班戈人民把哈达交给我们,就是把信任和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对得起中国石化人的这份责任感与荣誉感。”

  据悉,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结合班戈县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援力度,帮助班戈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继续加强援藏工作规划,有序推进援藏工作。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