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传媒联盟->

做农民致富的“助推器”——记山东菏泽市农信社“百千万”富民工程

来源: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发布时间:2013-09-26 13:3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经济日报记者 徐 胥

  农民致富,需要借助资金的力量。但农业生产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慢的特性,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也制约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如何解决?山东省菏泽市农信社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变为农民致富的合作者,为农信社如何更好服务“三农”趟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

  刘保健在菏泽市巨野县苏集村小有名气,几年前,家里穷,三个儿子甚至都找不到对象。如今,合作农户100万以下的贷款,他考察合格后就可以直接放贷,他创建的六顺养鸭专业合作社,合作养鸭户年均收入能够达到十三四万元。

  能有如今的经营规模,刘保健很感激农信社的“百千万”富民工程。2010年,他在农信社资金支持下扩建了养鸭大棚,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凭借自身的勤劳朴实以及近年来稳定的市场行情,他在短短几年内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百千万”富民工程是菏泽市农信社推出的一个支农惠农品牌,即在全市9个县(区),用3年至5年,实施“一百个专业村、一千个致富带头人、一万个专业户”培育扶持计划,农信社为农民提供信息、资金、技术,重点扶持农民当家人和致富带头人,让先富起来的带动更多人致富。

  “我们的思路是让农民先得‘渔’再得‘鱼’,农民手头有钱了,自然不愁还钱了。”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菏泽办事处主任张效节说。农民穷主要是因为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为此,菏泽市农信社牵头,组织村支书到寿光等地学习,参观农资会,聘请资深专家定点授课、现场讲解等,把信息、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和田间地头。

  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全市已扶持各类专业示范村861个、致富带头人1.01万人、专业示范户7.48万户,发放富民工程贷款41.8亿元。

  缺乏抵押、担保是农民贷款的“老大难”。菏泽市信用社因地制宜,开展信用贷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本地农民以小额贷款为主,依靠担保还款的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仍然是个人信用还款。因此,我们抓信用建设,加强信用评级,提高信用额度,推广信用贷款。”张效节说。

  农信社挨家挨户做好调查、评级、授信工作,建立档案,鼓励农民进行贷款,并对“百千万”富民工程范围内的客户适当优惠。致富后,不少村的群众主动提前偿还贷款。目前,菏泽市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占比稳定在4%以内。

  2007年时,菏泽市农信社还号称“省尾”,综合排名全省垫底,随着发展观念由“坐门等客”变为“用户培育”,菏泽市农信社也由“服务者”转变为农民致富“组织者”和“引领人”,农信社发展也登上了新台阶,有20多项工作经验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和全省农信系统推广。

  采访札记:金融支农更给力

  给农民找教授、组织村支书考察学习,这些事情听上去,似乎与金融机构不搭边。但是菏泽市农信社的实践表明,农民对这样的农村金融机构信任,为农着想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命力持久。

  农村金融能否发展,不仅是农民能否解决担保、抵押等障碍的问题,也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否解放思想、不断自我改革、不断创新的问题。

  其实,很多专家都预测农村金融将是一片“蓝海”,农村金融机构在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同时,也有着丰厚的利润空间。比如,随着城镇化推进,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家庭之间的资金往来频率、数额也会不断增加。随着农业不断向规模化经营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扩大生产对资金有更高要求,这些市场都值得挖掘。

  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但部分农村信用社服务还存在“脸难看、门难进”、“吃、拿、卡、要”等情况,这种风气坚决要不得。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放下架子,不断开拓创新,切实服务“三农”、小微企业。根扎得有多深,路走得就有多远。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